-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的事实告诉我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那么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看投影:
学习目标
1、识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三、自学指导
师:目标怎么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同学们,请认真默读课文P76—79,画出要点。
内容:
1、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求:组长检查小组自学成果,并收集、整理不能解决的问题。
时间:7分钟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讨论,更正))
检测:
【合作探究】
建国初,我国的外交形势怎样?(美国、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等)
材料1、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曾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这次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
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区别)?你有何感想(启示)?
六、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略
2、我们的问题:略
七、巩固知识点
师:现在对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明确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大家对照思考题进行记忆,时间3分钟。(自背、互背)
八、当堂训练:略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求同存异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2.出示《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出示吴努的另一观点,呼应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再次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指出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拉民族国家。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环节。
2.引导学生归纳万隆会议基本史实。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进行知识归纳的能力。
3.简述万隆会议参会国情况,列举部分参会国代表对中国、共产主义的攻击言论。出示周恩来于万隆会议上讲话节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求同存异”方针。提出问题:“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异”指的是______,引导学生根据周恩来讲话进行探究。知识拓展“万隆精神”。
设计意图:结合课堂知识以及给出史料,通过讨论的方式,突破难点。
环节四讨论与总结
1.提出问题: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课堂知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2.课堂练习巩固
3.总结全课,并为下一课内容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史料史图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多媒体显示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旧中国外交特征:不平等、不自主、不独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二、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结合史实怎样理解它?
2、建国初期中国处在怎样的外交环境之中?
3、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示:抓住提出、完善、影响等)
4、讲述万隆会议的情况。
(提示:抓住时间、地点、参加国家、讨论主题、意义等)
三、展示提升
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万隆会议
4、根据“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5、指导学生综合“导言框”和“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示周恩来外交魅力资料(简略)
四、梳理内化:学生谈收获
五、测评达标:见多媒体
布置作业: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及“求同存异”方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四幅图,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态度,提高识图、解图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分析我国的外交成就,增强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国际关系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知识竞猜游戏。老师说关键词,同学们猜人物。请同学们仔细听好,关键词是: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大部分同学已经猜出来了,说是周总理,而且主要是通过后面两个关键词猜出来。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一同感受周总理的外交风采。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背景
教师展示漫画《时局全图》,引导学生尝试用几个词来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并阐述其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等特点,原因是由于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接着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请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请大家也用几个关键词来进行概括。学生回答后,可以得知:独立、自主、和平。
过渡: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建国初期外交形势》,思考这时新中国面临的是什么外交形势?学生回答:外交形势比较严峻。教师强调:当时处于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渡:刚刚已经知道了,面对这种外交形势,我们采取的是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积极主动,广交朋友,走向世界,我们的外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并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件上的表格,表格中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提出者、内容、首次确认和影响。学生完成后,教师总结可以得知,这项原则是1953年,谈判的时候周恩来提出的,包含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等内容,在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首次确认,后来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师顺势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五个原则是一个整体,“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基础,“和平共处”原则是目标,其他原则互相影响着。因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强权政治盛行的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示出了中国自古以和为贵的传统和诚意,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5
一、说教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的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课承上启下,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就,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古代中国的外交及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大多数学生对周恩来总理了解比较多,便于本课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深刻,还具有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及“求同存异”方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四幅图,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态度,提高识图、解图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分析我国的外交成就,增强爱国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我采用设置情景进行导入,我会和学生玩一个知识竞猜游戏。由我说4个关键词: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同学们猜人物。学生能快速猜出来是周总理,然后带领大家通过课文学习,一睹周总理的外交才能,来切入到新课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进入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这一环节,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背景
我会在课件上展示漫画《清政府和八国联军》,请学生尝试用几个词来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并阐述其原因。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等特点,原因是由于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之后,我会在课件上展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请学生思考:这段文字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并用几个关键词来进行概括。学生这时可能会回答:独立、自主、和平。
我会给予学生肯定,请学生仔细观看我播放的视频——《建国初期外交形势》,思考这时新中国面临的是什么外交形势?学生可能会回答: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会进行点拨讲解,以便学生更加明晰这时候我国所面临的外交形势,以及明确这时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制定的背景。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会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并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件上的表格,表格中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提出者、内容、首次确认和影响。学生完成后,我总结可以得知,这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的问题谈判的时候周恩来提出的,包含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等内容,在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首次确认,后来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学生了解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会顺势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回答后,我会强调:五个原则是一个整体,“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基础,“和平共处”原则是目标,其他原则互相影响着。因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强权政治盛行的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示出了中国自古以和为贵的传统和诚意,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评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万隆会议
我会继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并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件上的表格,找出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会议特点以及讨论主题。学生阅读后基本能够得出:万隆会议于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由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召开,它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主要解决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我所播放的《万隆会议》片段,并结合教材思考: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基于教材和视频会回答: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周总理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时对“求同存异”方针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以及它所体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仅在国际关系处理适用性很高,对于我们平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也是具有借鉴意义。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后,我会强调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是国际关系的本质。点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即没有绝对的盟友,国际关系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不仅能够发散学生思维,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在小结环节,我利用“三个一即一个政策、一个原则、一个方针”引导学生简单扼要的总结本课内容,并把这三个知识点系统的穿起来,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阐述,求同存异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运用。
作业: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课后请网上查找有关《周恩来外交风云》的视频资料,感受周恩来的外交风采和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这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04-17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评课稿范文05-15
湘教版《和平鸽》的教学设计03-19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07-18
《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反思09-05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反思08-13
《世界儿童和平公约》优秀教学设计07-18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课程设计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