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2 11:10: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①兴修水利工程;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

  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⑶商业:

  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

  ①任用名相

  ②整顿地方吏治;

  ③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商业:

  三、唐朝的衰亡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楚,学生不难看懂。因此本课教学定位于理清全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对象。

  任何一篇说明文都有确定的说明对象,或者是事物,或者是事理。明确说明对象,有助于明确目标,抓住重点,集中阅读注意力。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属于事物还是事理?

  2、试举出我们学过的说明文,并指出它们的说明对象。

  二、通读全文,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三、探讨说明顺序和方法,把握作者介绍说明对象时的思路和技巧。

  1、例举学过的其他说明文,说明其说明顺序。(师生共同总结)

  2、请说明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3、请说明各个部分的说明顺序。(因课堂时间有限,可以一个至两个部分为例)

  四、培养筛选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阅读说明文是为了搜集其中的有用信息,说明文中部分语言是为提供主要信息,另一部分语言则是为了帮助说明主要信息,帮助读者理解主要信息。所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其实就是找出并提炼出文中的主要信息。

  1、请概括文章的前言及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如前言部分说明了语言的起源、功能和重要性。

  起源于:

  功能是:

  重要性:

  2、请在100字以内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五、精读文章局部。

  (一)、精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单信号”时期和“双信号”时期是如何划分的?

  2、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是表形文字还是纯表音字母?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精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工业化”和“农业化”在语言生活中有什么区别?

  2、根据共同语范围的大小不同,共同语可分为几种?分别是什么?

  3、工业化时期为什么要确定和普及共同语,怎么做?

  4、汉语的文言文在现代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

  六、探究提高

  1、精读文章第五部分,回答问题:你认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应怎样进行自我完善,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

  2、以《语文读本4》 P103毛泽东的《两种宇宙观》(注:即《矛盾论》)中部分段落对照阅读,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的特点。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展示、演唱、辩论等活动中,体验并了解在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2、通过演唱歌曲《东方之珠》以及辩论音乐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从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体验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展开辩论,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评议

  1、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a.课题: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

  子课题:

  ①音乐作品与中国抗日战争。

  ②音乐作品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③音乐作品与前苏联保卫战争。

  ④音乐作品与中国长征。

  b.分小组展示学生在课外就“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这一主题的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2、评议:每一组展示完毕,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实践与体验

  1、歌曲演唱《东方之珠》。

  ①欣赏原唱歌曲。

  ②学唱歌曲。

  ③启发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④完整地演唱歌曲。

  说明:此环节注重学生从演唱中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通过歌曲处理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音乐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2、辩论会

  ①出示辩题:历史变革是由音乐作品激起并决定成败的。

  ②分组进行讨论。

  ③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说明:从辩论中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注重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心理。

  (三)总结与归纳

  1、音乐作品在历史变革中的意义。

  重大的历史变革,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文艺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的当时起到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重大事件成为历史后,帮助人们记忆历史的变迁。

  2、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中有丰富的内涵,作为高中生,在欣赏时要注意由感性的欣赏逐步向理智的欣赏过渡,使我们的鉴赏水平向高一层次发展。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任务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过渡:在唐朝历出现了我国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三、女皇帝武则天

  介绍武则天经历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部分内容组成。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反侵略的斗争。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生归纳基本史实,培养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让生分析郑和下西洋影响和戚继光胜利的原因,培养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看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讲述小故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点。比较中西方航海,让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讲述、比较、讨论、讲故事、合作探究等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图片等。

【社会的历史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社会呼唤诚信》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离骚的精选教学设计12-19

《月亮湾》的教学设计【精选】03-25

《蚯蚓的邻居》教学设计【精选】03-25

优秀思政课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02-23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南辕北辙》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03-25

《我为你骄傲》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5

课文翠鸟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