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评优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评优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其形成因素;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2.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式导学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读图、绘图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世界洋流模拟演示动画,引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的学习。
【活动一】洋流分布规律的基本探究
1.引导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联系地转偏向力推断风海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图练习。
2.假设地球表面全是海洋的理想状况下,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推断全球洋流理想模式,并在导学案上画图,理解风海流的.形成与分布。
3.在2的基础上加入陆地,观察保留下来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对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分布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实际海陆分布图中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困难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加以引导,引出补偿流的形成,使学生理解海陆分布是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洋流分布。
4.教师展示洋流分布图,学生对照修改、完善,并观察洋流分布图,概括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学生口头表述,教师引导、纠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
5.观察洋流分布图,区别寒流和暖流。引导学生比较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在流向和水温变化方面的差异,学会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现南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的差异,尝试探究原因。
6.列表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到此完成本节课最低层次教学要求。
7.继续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发现上述规律没有包含的海区。
探究洋流的特殊分布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联系南亚季风环流图,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观察总结出北印度洋“夏顺冬逆”的洋流规律。并补充填写洋流分布规律表格。此内容为本节难点知识,属较高层次的要求。
8.结合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洋流,了解各洋流的名称。
到此,比较完整的归纳出了基本覆盖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北冰洋除外,两极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少,在中学阶段不做讨论)。根据对课标要求的进一步解读,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教材中没有明确要求的探究活动,将课堂学习向纵深方向推进。
【活动二】洋流分布规律的拓展探究
1.关注洋流的个性差异
仔细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比较下列洋流势力的强弱,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①“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与“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和陆地轮廓,中美地峡对赤道暖流的阻挡作用强于马来群岛,南美大陆轮廓将南赤道暖流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导向北半球,增强了墨西哥湾流的势力。欧洲西部的陆地轮廓将北大西洋暖流导向高纬度,而阿拉斯加地区的陆地轮廓阻挡了北太平洋暖流的北上。
②“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与“本格拉寒流”
南美大陆南段纬度较高,对西风漂流阻挡较多,导向低纬度增加了秘鲁寒流的势力,使其强于西澳大利亚寒流和本格拉寒流。
2.表层洋流与大洋深处洋流的合作
运用示意图说明垂直补偿流的形成,展示上升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总结分布规律,尝试分析成因。
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的影响下形成离岸流,除水平方向的海水补偿外,还有明显的垂直上升海水补偿,深处海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海水为冷海水,表现出寒流的性质。
【课堂小结】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见下页)
【能力训练】见“导学案”练习题。
【本节小结思维导图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评优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11-05
细胞的增殖评优课说课11-12
观潮的课标教学设计03-07
英语课教学设计12-29
英语课教学设计12-29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12-24
《观潮》说课教学设计01-07
《背影》微课教学设计09-02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01-05
有关海水的好句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