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03 19:04: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2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2. 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3. 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谜题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6. 教学方法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7. 教学过程

  8. 板书设计(略)

  9.教学反思(略)

  【案例点评】 该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

  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

  【理论点拨】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3

  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xx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xx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4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创设→ 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 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 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 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 观察现象

  (演示) 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 H2O+CO2↑

  (师) 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 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 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 )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 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 )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的用途

  1 灭火

  2 做气肥

  3 做碳酸饮料

  4 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六 板书设计

  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是一种无色气体,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为“干冰”。―――――――――

  1、作致冷剂或人工降雨

  能溶于水―――――――――――――――――――

  2、制饮料

  密度比空气大。――――――――――――――

  2 、化学性质

  4、灭火

  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H2CO3= H2O+CO2↑

  ②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可用此反应鉴定二氧化碳);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④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的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CO2、CO的化学性质

  难点:CO2的溶解性和CO2与水反应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

  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具预备:酒精灯、集气瓶、小花、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水等。

  教学过程:

  提问:写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析推测它们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强调:分子结构不同使它们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讲故事“屠狗妖的传说”引入新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科学家波尔曼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是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忽不定,波尔曼抱着狗,跑出洞外,放声大笑:“这屠狗妖原来是…”大家猜想:屠狗妖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一、二氧化碳CO2

  列举生活事实:冷饮店用雪状固体放入水中得到冰凉的汽水,雪状固体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入学习内容,并提问:物质的性质包括那些方面?

  [演示实验1]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实验2]向燃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气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作好记录)

  [演示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生活中的事实:如汽水、啤酒等中溶有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3个实验,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1、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教师简单书写,强调干冰的用途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讲解安全知识: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等地方要怎么办?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得出结论:做灯火实验

  (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提问:CO2能溶于水吗?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演示实验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

  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在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四朵小花的变化,作好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分析

  再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试写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教师取出小花在酒精灯上小心加热,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写化学方程式

  H2CO3=CO2↑+H2O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说明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二、小结

  学生交流收获,完成练习1-6(打印的反馈题)

  三、布置作业

  1、课后4、5题

  2、网上查找出有关二氧化碳用途和对生活、环境影响的资料

  四、板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干冰

  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

  H2CO3=CO2↑+H2O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小故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要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学中实验贯穿始终,学生爱好很浓,个个主动参与学习中,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生活中自己知道但无法解释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很高。存在主要问题是: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没有进行分组探究,多媒体没有应用其中。假如能把小故事和生活中的事例用课件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 关 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 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学生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 (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 (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7

  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组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

  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

  二、本节课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复习提问】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收集方法

  ①反应原理(药品)

  ②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条件

  ④收集装置

  ⑤气体密度及溶解性

  ⑥检验方法

  ⑦验满方法

  ⑧放置方法

  学生回忆、讨论、填表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制取氧气时可以用不同发生装置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1、锻炼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2、对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①确定反应药品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方法;

  ③验证和验满

  下面大家能否根据总结出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考虑什么和教师一起整理制取气体的思路。

  【实验准备】

  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碳酸钠、大理石或石灰石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不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______,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学生阅读信息后,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理解新知识。

  【探究活动】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巡视、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

  【提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讨论并回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适合药品。因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听讲,通过实验现象印证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板书】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你会选择怎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发生装置可选----------,收集装置可选------(从第2页所提供装置图中选)对照已给信息的思路,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仪器装置的设计供选仪器:(课本p111的图)1注射器材2锥形瓶3平底烧瓶装4烧杯弓蛇影5试管6集气瓶(带玻片)7长颈漏斗8漏斗胆9分液漏斗胆10带导管的双孔胶塞11.带导管的单孔胶塞12.水槽13.铁架台14.酒精灯

  【提出问题】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上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引导交流】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板书】

  1、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2、怎样验满?为什么?

  3、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满了。

  (五)、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课后作业

  1.在你家的厨房里你能制取到二氧化碳吗?(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是酸)P112页第3、4、5题。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8

  一、设计思路

  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习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习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实践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CO2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1CO2的溶解性:

  分组实验:向集满CO2的1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学生展开合作探究2倾倒CO2

  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蜡烛),迅速将另一瓶CO2沿着漏斗(漏斗接近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3CO2与水的反应:

  取探究1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再取一片干花瓣放入CO2中,一片湿花瓣放入CO2中,展示。然后取出湿花瓣在酒精灯上烘干。分析讨论,展示学生的导学案,点评。

  汽水打开瓶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简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9-121页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归纳:

  1.二氧化碳的用途;

  2.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多媒体展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请学生板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最后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环保。评出环保小组。

  学生巩固练习。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01-19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望月》教学设计04-20

教学设计课件02-17

《白杨》教学设计12-06

教学设计反思01-27

《春联》教学设计01-18

夏教学设计12-31

《飞机》教学设计12-30

《梅花》教学设计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