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4 17:28: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

  一、课文简介:

  《我爱这土地》一文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运用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二、设计思路

  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引导学生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重点设计一些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三、内容要点、训练目的及解决方法

  内容要点训练目的解决方法

  了解作者及其成就

  1、扩充文学基础知识

  2、便于迅速把握主题合作(组合学生课下搜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

  知道写作背景把握主题(重点)

  1、锻炼获取信息的能力

  2、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实践(课下自史料,了解1938年前后中国的历史状况)

  探究(课上学生分析、研讨并得出结论)

  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重点、难点)

  1、提高理解能力

  2、锻炼运用能力合作(通过小组,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

  练习(出示意境,学生练习选取意象去表达)

  体会抒情方式的巧妙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质疑(师设计问题引导生去体现)

  品味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1、进行思想教育

  2、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活动(进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

  四、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要点1、2、3;第二课时,解决要点4、5。

  五、过程设计:

  1、课前布置:

  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

  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

  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

  2、导入:放映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3、作者简介。

  4、探讨写作背景并通过朗读诗歌提炼主题。

  5、反复朗读诗歌,通过讨论理解句子含义,并让学生做巩固练习:选取意象运用象征手法,说两三句话表达对父母或对老师的感情。

  6、设置问题:作者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的?学生在讨论中体会本诗抒情方式的巧妙。

  7、个别朗诵,通过比较选出优秀的,体会此类诗歌朗诵的语气、语调、感情。然后唱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歌曲《时刻准备着》调动起积极性,创设好浓厚的氛围后开始爱国诗歌朗诵比赛。

  8、学生针对不懂之处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9、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首诗歌。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2

  【设计】

  美读。

  【创意说明】

  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围绕课题“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提问

  从题目中,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的创作情况以及创作背景

  三、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读得流畅起伏。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读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女合读;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高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四、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2、教师先做提示,联系历史背景。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⑴ 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⑵ 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的鸟”句式说话。

  ⑶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⑷ 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机时刻仍奋发歌唱的鸟。

  ⑸ 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小结:“鸟”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鸟”的歌唱是诗人也是全民族那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的表白。

  五、听读,聆听名家朗诵

  六、演读,歌唱爱的赤诚

  七、诵读,当堂背诵全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短小而内涵丰富的抒情诗,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探究诗的意象,品味凝练精美意蕴深长的语言,由此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思想内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诗歌的特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感知—揣摩领悟—鉴赏熏陶”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引领学生研读诗作,建构意义,并获得审美教育。

  本诗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链接相关资料

  1、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的音像资料,由此进入学习情境。(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的歌曲来导入)

  2、背景链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3、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二、诵读感知

  1、诵读全诗:

  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可采用齐读、范读、随机(多媒体)跟读的形式。

  2、整体感知: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诗:

  ⑴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鸟儿眷恋土地作比,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从而鼓舞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⑵关于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3、诵读指导:

  为了增强诵读效果,进一步体会诗的思想感情,教师作适当的诵读指导:

  使用普通话朗读;把握语气、语速,根据诗的思想内容,本诗朗读的语气、语速应是沉郁缓慢的;注意节奏和重音。

  4、诵读评价:

  要求学生带着对诗作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根据诵读指导的要求对诵读情况进行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

  三、揣摩领悟

  1、把握象征手法:

  了解什么是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本诗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研讨具有象征性的意象。

  学生找出诗中具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写作背景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然后交流明确:

  土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

  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评析、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并相机指导。

  示例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句中的“也”和“嘶哑”用得好。“也”表达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语气坚定,具有感染力;“嘶哑”用来形容鸟儿的歌唱,给人以悲壮淋漓之感,可以将此看作是诗人为抗日救亡而奔波呼号的形象。

  示例二: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中华民族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正遭受着苦难。

  示例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的结尾两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抒发了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深化了诗的主题。

  四、鉴赏熏陶

  1、比较阅读,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

  要求学生将本诗与课后的阅读附文《中国的土地》作比较阅读,思考两首诗的异同,并在小组内交流:

  ⑴两首诗的相同处:

  ①这两首诗都以“土地”为抒情对象,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意象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⑵两首诗的不同处:

  ①背景不同,艾青的诗写于灾难深重的抗战时期,刘湛秋的诗写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写法不同,艾青的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刘湛秋的诗是直抒胸臆。

  2、配乐齐声朗读《我爱这土地》,体验诗歌的艺术之美。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至二首艾青的诗,并作简要读书笔记。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4

  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身处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地撩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爱恋故乡的心弦。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让我们用这首以真情所铸就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抒写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齐诵诗歌,说说这首诗歌紧扣“土地”,作了哪些形象性的描述。

  【交流点拨】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诗人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眷恋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诗人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让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做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着沉重的省略号。省略号中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文本探究

  朗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

  【交流点拨】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些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虚拟“我是一只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自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传达出“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物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4.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感的浓缩,喊出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三)语言赏析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加一个“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也”字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2.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交流点拨】象征着诗人的鸟儿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鸟”的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这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课文试一试,相信你会写得很好。

  【交流】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

  一:导入

  如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5500多万的海外华人和华侨。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当时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什么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呢?

  ——泥土。没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远渡重洋之前,取上一把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以示对祖国的纪念。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一位老华侨不无感慨的说:“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试想想,在这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日本侵略者就是这样,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四:朗读课文

  而这一切都被艾青写进了这首诗里。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1、听朗读录音

  2、朗读指导

  ——这首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来读?(深沉、悲愤、悲怆)

  ——语速呢?快一些好还是慢一些好?(尽量放慢语速,舒缓一些)

  ——同时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那些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要重读,注意抑扬顿挫。

  3、 教师领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 学生自由诵读,

  5、甲乙个别读。(配乐)(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6、(全班齐读)(配乐)

  五:诗歌赏析

  1、题目是“我爱这土地”,那么作者在诗中借助什么表达的土地的“爱”?——借助“鸟儿歌唱”

  2、诗人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比作翱翔天空的雄鹰或是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呢?鸟具有怎样的特点?

  ——倦鸟归巢、鸟向往自由、鸟力量弱小

  (1)诗人把自己幻化成一只弱小的鸟,它没有多大的力量,但它具备歌唱的天赋,所以它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它挚爱的土地。

  (2)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起反抗,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使读者不由联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这只鸟歌唱了些什么呢?——土地、河流和风、黎明

  原来作者通过鸟儿对土地、河流和风、黎明的歌唱表达“爱”,这种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做意象。

  4、 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看,这土地仅仅指我们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吗?河流和风仅仅指自然事物吗?请结合这些词语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和时代背景,体会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土地 祖国

  意象 河流和风 → 象征 民族反抗

  黎明 美好未来

  5、 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6、体会第二节。

  六:拓展延伸:

  这首诗创作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月,当时的中华大地血迹斑斑,伤痕累累。那么,现如今,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的祖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你会歌唱些什么呢?试一试,相信你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总结: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词的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也要学习诗人艾青那炽烈的爱国情感。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过去,因为牢记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创造未来。

  最后,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一遍这首诗,同学们可以试着背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5篇11-13

《我爱这土地》诗歌仿写11-08

仿写《我爱这土地》诗歌08-23

《我爱这土地》诗歌仿写08-09

《我爱这土地》仿写诗歌09-24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5篇11-13

《我爱这土地》仿写诗歌15篇09-24

《我爱这土地》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12-26

我爱这土地同步测试题参阅08-2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