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披文入情”,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古诗《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2、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
3、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4、请学生简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完课文后,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重点提示“筝”、“翘”和“转”的读音。
(2)指导读好带有生字新词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
第一段(1—3自然段):通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引发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9自然段):回忆刘老师谈“丢腿”、写板书和放风筝的三件往事。
第三段(10、11自然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4、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和哪个细节(哪个画面)?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这幅情景与作者 “不由自主”的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有什么关系呢?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六、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2、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学生回忆并说出并板书)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
3、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透过这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一个“??”品读感悟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
1、过渡:春天,对于苏叔阳来说,真是个思念疯长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不绝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
预设一:在 “谈腿疾”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谈腿疾”这件事时,顺势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① 指名读这段话。
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③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笑”这一镜头品悟:
放大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红色的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④ 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二:在“写板书”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到“写板书”这件事时,顺势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地心跳。”一段话。
①建议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
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三:在“放风筝”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①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让苏叔阳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
③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出示:
●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自制风筝)
●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放飞)
●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发自内心的笑、甜蜜的笑、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
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④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理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感悟“理想”: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近30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3、老师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让我们大家再次放声齐读课题——理想的风筝;饱含深情地读——理想的风筝;充满激情地读——理想的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思念,也是一种缘分。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们不见自己的启蒙老师陈顺娣也近3年了。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陈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两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陈顺娣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写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风筝 热爱生活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四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2、探究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谈腿疾讲历史提问题放风筝)
二、品味人物形象
(一)透过线索,引出人物
课文中有苏叔阳的这样一段内心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一个人能永远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所以我非常好奇,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走进课文,走近刘老师
出示课件:
刘老师是一个的人。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段--第10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刘老师的这些特点的?
1、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或(乐观)的人
教师板书:乐观
你能向刘老师那样笑着谈谈自己的腿疾吗?
出示课件,生读。
身体的残疾能让人近乎绝望,还记得《秋天的怀念》吗?谁为大家读读: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再看刘老师面对身体残疾的态度,从两者的对比当中,你想说什么?
让我们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吧!(全班读)
教师小结:面对逆境不悲观,面对困难不怨天尤人,这就是乐观。
2、刘老师是一位讲课极好的老师。
生答--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历史,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生小结:这样的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尊敬呢?
第5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从侧面写了刘老师的课讲得极好,找找。(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3、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老师。
(1)生答。学生如答不到位时教师请学生补充。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式的点评:①刘老师听这样的回答时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老师这样的称赞面前更是一种享受,他们会受到多大的鼓舞,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啊!②这会使同学感到多么亲切,畏难紧张的情绪也会一扫而光的。
(2)讲到这,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默契,那是心灵深处的对话!你们和董老师相处五年多,是不是也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呢?看着第六自然段,我们来合作读。
师: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
生: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
师: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
生: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3)教师小结:看到这情景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由得从心底为我和我的同学能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而羡慕不已,因为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啊!
4、刘老师是一位(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老师。
生答。能体现刘老师这一特点的在课文哪个段落?(第9自然段)
(1)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用心读第9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原因。
(2)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的地方,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交流划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热爱生活的老师
--意志坚强的老师
--他是一位虽然身体残疾,但却乐观向上的老师。
(3)是啊,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从没对生活失去追求,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更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
女孩子读前半句,全班读后半句。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三)追寻细节,品味人物
出示刘老师的画面,这就是刘老师啊,看到他,最触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圆木棍)快速找出课文中有关圆木棍的这一细节描写,想想,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拐杖支撑着。
他只靠着强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刘老师是一个()的人。
(四)板书式回放,体会题目内涵
1、回头看,了解了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还觉得刘老师放飞的风筝,仅仅是风筝吗?那理想的风筝是什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2、教师小结:一个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老师,却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追求,面对艰难是那样乐观、坚强(生读),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这就是风筝的深层含义。
3、所以,作者说--(再次出示课件一段话,生齐读)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三、品味情感
1、像这样描写“我”的心情、想法的句段还有很多,画出来,反复读读,边读边体味。
2、生汇报。
(1)(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注意这些红色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刘老师身体有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作者。
(2)出示课件: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3)课件出示: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3、齐读全部反映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字里行间渗透着怎样的情?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30年即将过去,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是乐观,是坚强,是对生活纯朴的爱与追求,它将永远陪伴着我的心,飘荡在我的世界里,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这是怎样的一个30年,足以使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少年失去年轮的光华。
一起来看一段介绍:
课件出示(加入音乐):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历史学专业是受刘老师影响,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19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1994年切除了左肾,20xx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苏叔阳文集总序》中这样写道:“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难怪,作者这样说(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
生:刘老师
师: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
生:刘老师
师: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苏叔阳把他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和敬意都包含在这深情的呼喊声中--
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作者深深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思念是一种牵挂,思念是一种爱,思念是一首无韵的诗歌(一起读):
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
深深地思念您……
2、孩子们,此时此刻,那身残的刘老师,那翱翔天际的理想的风筝或许也飘到你的世界里了。你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3、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深情地读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本教学设计部分参考了网络资料)
板书设计:
26、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我
谈腿疾乐观尊敬
讲历史坚强感动
提问题思念
放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请指点)。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玩耍,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板书:22 理想的风筝?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不住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4)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5)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6)出示课件: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②填写:
(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7)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这样一位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叫我们如何不去思念他。(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然而.刘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朗读读,想:课文哪些地方深深的打动了?
学生自己写:把打动你的情景在书上画出来,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出示课件:他的腿自然不便于跑动,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2)故意撒手……(出示课件:略)(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
(3)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这样自强不息的刘老师叫不我们怎么不敬佩,不思念。(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2、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那么活泼少年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
六、总结
刘老师理想的风筝,已经放入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1) 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 认清字形:倘 敞 筝 挣 睁
(3) 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
(4) 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4、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 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2、 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
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7
课前欣赏
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一)回忆略读方法
意图: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学生汇报)
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
(二)初读质疑
意图: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
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
(2)学生汇报。例: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
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
4、题目为何是“理想”的风筝呢?
5、作者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
(3)师梳理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一)阅读交流
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过程:
我们一起谈谈到底是哪些事,将近过去三十年了,还让作者记忆犹新。
工作方面:
1、学生自由谈“板书、讲课、提问”三方面给作者和自己留下的印象或体会。
2、品读“写板书”。课件出示指名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为老师担心,同时也被老师认真的态度所感动)——配乐指名读——
师小结:我们怎能忘记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还毅然地站立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慷慨激昂地讲每一堂课,视生如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读读那激动人心地旋转和跳跃吧。齐读。
生活方面:
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足以让我们为之感动了,然而,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放风筝)
1、找到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指名读,并谈体会。
3、配乐指名读。
4、师生合作读(刘老师残疾了,可他没有灰心丧志,他甚至比正常人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刘老师笑着,学生接读“叫着”,拄着拐杖,学生接读“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二)情感升华,畅谈感悟
意图:
升华学生的情感,留时间让学生回味,思考。
过程:
1、出示配乐图片,学生回味思考。
刘老师就象像一首激情澎湃的诗,也像一曲催人奋进的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灿烂的笑容吧。课件播放音乐图片。
2、学生畅谈感悟。
师总结:
风筝带着刘老师的理想和追求越飞越高,刘老师顽强、执着、热情的完美品质在作者和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五、拓展延伸
意图:
1、回忆学习方法,梳理学习过程;
2、拓展阅读,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领悟写法
“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问题,让我们了解到他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中乐观向上的完美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才让学生难以忘怀,才使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作者是运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刘老师的呢?
1、同位讨论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汇报
3、小结: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怎么能不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作者抓住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敬的刘老师。正是这样的描写,打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
(二)阅读:《吾家有弟未长成》、《一件珍贵的衬衫》
请同学们运用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来阅读材料,看看作者是怎样抓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的呢?
(三)自读交流
(四)汇报交流
材料一《吾家有弟未长成》
a、谈人物特点(读这篇文章时你是否给自己提出问题了?例: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小弟弟?)
b、谈作者写法
c、读具体描写典型事例的句子
材料二《一件珍贵的衬衫》
谈作者抓住什么事,来反映周总理的?
(五)练习写作
今天我们所读得文章都是运用抓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吗?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8
学生分析: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准备小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谁能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2、师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在宽阔的草地上放飞风筝。每当这时候,作者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位身体有残疾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放风筝,而风筝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检查字词的积累与理解。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齐读,理解部分词语。
(3)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读与说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并体会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4、学生默读课文后,质疑,教师予以归纳。
A、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B、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
三、课内研读,合作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语段。
1、品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引导。
A、“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B、“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飞上云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春天充满活力的语气。
4、小组讨论:这和作者所敬佩,描写的刘老师有什么联系呢?
5、各小组讨论后,交流所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刘老师经常在春天的时候给大家做风筝,带大家去放风筝;刘老师虽然断了一条腿,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二)再读课文,了解刘老师,受到他人格魅力的熏陶。
1、找出文中对刘老师外貌描写的语段。
2、品读,体会刘老师的慈祥、刚毅。
3、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笔下的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具体叙述刘老师有关的事或语句中体会到的?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并找出文中介绍的相关内容。
(2)集体交流体会。
A、“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至“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B、“他的课讲得极好”。至“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C、“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3)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扩展:你能谈谈你了解刘老师后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5)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黑板出示问题: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5、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6、各组交流,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思想感情。
7、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师:对于作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具体的句子。)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齐读这段话。
(2)发散思维:作者当时正处少年,你认为他觉得自己该怎样呢?
(3)融入角色:你们也正当少年,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畅所欲言)。
(二)出示句子: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对词语“功德无量”的理解。
2、讨论:为什么作者那样肯定地认为刘老师一定会顽强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师:刘老师身残但志坚,我们应该向他学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思维,去创造,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刘老师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的熏陶,还会让他们受到在人生道路上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教育。]
五、总结拓展。
1、师: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曲生命之歌。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2、谈谈你学完课文后有何收获,学生自由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项课外拓展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六、布置作业。
1、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我最________的人”。
总评:
1、这堂课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整个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问题,教师很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教学行为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的课改理念,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习本文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 (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
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
2、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
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2)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 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⑵、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①、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他那顽强执着的精神。
②、从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体会到:放风筝除了代表刘老师对生活的向往执着追求,还寄托着老师对学生寄托的希望。
③、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读读,谈谈你为什么感动?
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2、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4、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
生活的爱与追求。
六、总结
1、感情读文。
2、谈读后感。
七、作业
搜集有关“身残志不残”的有关故事,下节课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情回忆,深刻反映了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而又感人,读后无不让读者为之感动。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物品质。内外通过朗读、品读来更深层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上历史课 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放风筝 顽强执着、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2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25)
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
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5)
1、师板书;风筝2。师再板书“理想的”
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
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25)
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
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生:慈祥
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生再齐读这一段。)
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
生:玩风筝生:讲课
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7.班上汇报。
⑴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⑵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⑶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件:刘老师是个()的人
3、生讨论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
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五、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5)
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
优秀生:(1)写法上的启示。
(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2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
二、浏览中明构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
2.明确内容。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浏览课文。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看看文章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
2.循路。(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⑵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仿说。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
【设计意图】
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要及时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学习“笑谈腿疾”。
⑴介绍人物。(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深深惋惜其不幸)
⑵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两字可用“致使”,为何刘老师用“只是”?(从一份宽容中感受到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
⑶“酸涩”勾连内外。字面理解: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
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为刘老师的不幸惋惜,同时被他的开朗、乐观而感染,内心十分复杂)
⑷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能这样说)
填空:刘老师虽然( ),但是( )。
【设计意图】
一段文字分两块学习,最后由“酸涩”勾连起来,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师生的情谊,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习“板书”。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⑴默读。圈画批注。
⑵交流。(在刘老师分解的动作中体会精神)
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的一转,也是( )的一转。
⑶体会。是什么力量使刘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这一切?文中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
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回扣中练笔
1.总结。刘老师的这根圆木棍,撑起的何止是他残疾的左腿,撑起的何止是他强壮的身躯,撑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两件小事中,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此时,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填空:一位( )的老师
2.回扣。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师生的情谊流露在字里行间,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
3.练笔。(二选一)作业一:模仿课文的开头,续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作业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
【设计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风貌后再次阅读开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明了文章在叙述时的精妙,并趁热打铁,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不可或缺的‘双翼’。”(高林生语)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还 要把理解与把握课文表达了什么和课文如何表情达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实体与过程的。整堂课将情与法有机地融合,既关注文章写了什 么,又关注了表达的方法,随学随练,读写真正结合,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起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
(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追风筝)
2、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进这位特殊的刘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在"说丢腿"中初感刘老师。
1、还记得刘老师谈腿疾时讲的那个故事吗 哪位同学读一读。
2、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板书"笑")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的是什么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 (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 (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会永远都会记得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二),在"写板书"中了解刘老师
1、对于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来讲,上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用心读第五节,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将它们圈画出来,并用心读一读好吗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这段话中连续两次用到了同一个字,是——"转"字,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这儿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
(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师:(出示)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如果你是看刘老师放风筝的孩子,你觉得刘老师的哪些方面感染了你
(乐观,坚强,自信,对生活的热爱……)
5、出示"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 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配乐朗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刘老师的为人。
2、能正确的理解课题及延伸的意义。
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能认真总结。
4、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那温情脉脉的开篇,还记得它的写作特点吗?
二、新授
1、多么巧妙而独特的开篇方式呀!作者让我们目睹了这物,让我揣上了这份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潜心研读课文,去探究一个秘密,那就是“怎样写?”和“为什么写?”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标可循。这两项目标也是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
2、打开书本,将目光锁定课文4-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关于刘老师的那几件事?自由朗读,老师希望你们尽力做到:口中读出感觉,眼里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对于现在提出的读书要求,是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带着一定的要求来读书,才能真正让他们进入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3、学生回答: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4、孩子们,在这三件事中,有许多让人怦然心跳的细节,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老师请你默读4-9自然段,并用心灵的相机拍下一段录或一张照片,关于刘老师的最难忘的,将他定格,并取一个名字,赶快拿出笔,从4-9段的文字中寻找灵感,期待你们的精彩。
(对于学生对这三件事的深入理解,我采用的不是惯用的画下让自己的感动的句子,而是让他们用心灵的相机来选择感动的瞬间。并取个名字,这个目的是进一步的要求学生能用词语概括,其实就是列小标题,也是对他们理解和概括能力的一个训练。还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来列小标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能更深入的进行情感体会。)
5学生读书并做记录、
6分析、汇报自己的照片、
学习“笑谈残腿”
(1)你拍的是什么?读出文字,板书:笑
(2)你给它取了什么名字?为什么?还有谁也拍下了这段?取的什么名字?为什么?
(3)出示:“但笑过、、、、、、敬。”“笑”:风趣、“酸涩”:理解和同情。“尊敬”:反衬老师坚强乐观和学生亲密无间
(4)指导朗读孩子们那复杂的心情。
(在对文字和情感进行深一层的体会和理解之后,再进行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习“旋转板书”
(1)你拍的是什么?读出文字、板书:转、
(2)你给它取得什么名字?为什么?
(3)再请一位同学、
(4)师:你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你个个艰难的动作不知一天要做多少次,而每一次的转动,都会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请问,这心跳包含着什么?
(对于“心跳”的含义,这里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除了他们生理上的心跳之外,包含的情感又有哪些呢?真正进入文字之后,对于刘老师的形象树立更有添砖加瓦的作用。)
(5)师:带着你们的情感来用心朗读吧、
学习“放飞风筝”
(1)你抓拍的是哪一段?读出文字、
(2)你取得什么名字?为什么?
(3)还有谁抓拍的是关于放风筝的镜头、
(4)请同学回答,板书:追
(5)出示:“有一次、、、、、、力量。”
①“故意”:他想证明什么吗?
②“笑着”:不畏困难,乐观
③“叫着”:心中的欢快、
④“蹦跳着”:忘我,忘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⑤“不要管,我自己来”:一种自信。
(这一段的教学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于是,我从“故意”一词入手,为什么刘老师要故意去放飞?他真正追寻的仅仅是那线绳吗?他还在追寻什么呢?对于生命的追求,对快乐的追赶,对命运的抗争等情感的体验会凸显出来的。)
6、师:娴熟的动作,洪亮的喊声,再加上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这种和谐的美,使刘老师的心也一起跃上了蓝天,如同空中的风筝一样自由畅快。那时的他感到了生命的强壮和力量,那时的刘老师在抓住线端的刹那,在想些什么呢?他还在追赶什么呢?
7、指导朗读:让我们和刘老师一起放飞风筝吧!
8、师:同学们,通过你们拍下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次次深情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无完美身体,却有着完美人格的刘老师的伟大形象,所以事隔30年,他的学生对他满怀留恋,
9、配乐:齐读第10自然段、深情地朗读并思考:“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
10、师:你现在能明白课题“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吗?
①风筝是刘老师那写过无数粉笔字的制作品
②寄托对工作和生活热爱和追求!
③刘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
(对于文章中的题目理解是文章的重难点,这里的答案不固定,让他们充分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应该是对他们的一种思考结果的肯定。也是对题目的深度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11、师:正是刘老师那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铭刻在苏叔阳的心中,促使一个身患肺癌和肾癌的人,写下300多万字,七本书。还有什么样的言语能表达他的思恋之情呢?于是,他从心底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12、出示最后一段:轻声读、
13、师:这里的省略号又省略了怎样的内心独白呢?
14、学生回答:
15、师:是什么魔力让我们的呼唤余音绕梁?是刘老师的什么让我们感慨一生呢?
16、同学们,不仅是刘老师,苏叔阳也用自己的行动和炽热的文字为我们奏响了一首“生命之歌”。相信,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怀揣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老师期待你们能够奏出更洪亮的“生命之歌”。
(借题发挥,借助刘老师理想的风筝,也想让孩子们怀揣理想,并鼓励他们能大胆放飞,勇敢向前。并表示出自己对他们的期待和祝福。相信,孩子们的心灵会得到洗礼,也会在心中激起实现理想的浪花,他们一定会去为之奋斗!)
17、总结:同学们在了解作者为什么写刘老师在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的同时,相信,大家也收获了不少写作方法,请你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8、出示:写作方法指导:老师把大家说的归纳了一下。孩子们,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文道和文法,要想学到她的道和法,那就要求我们能潜心阅读文章、细心进行体味、认真进行总结、用心进行提炼。这样才能为己所用,才能学以致用。
(教给学生要注意文章的文道和文法,学会自己去研究、体会、总结和提炼,也是在阅读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一项本领。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对于习作的学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教学素材。)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课件02-27
放飞理想的风筝02-09
理想的风筝课件参考05-09
《理想的风筝》教案课件05-09
小学美术《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2-23
风筝贾平凹的教学设计10-27
风筝贾平凹教学设计10-27
放飞风筝,放飞理想12-23
理想的风筝作文(15篇)12-16
理想的风筝作文(9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