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3 12:17:52 松涛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小结。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写作(),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xx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xx跑得快。

  小组校对、交流。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评价,总结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新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出示口答题:

  3.4×1256×1.48 0.078×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1.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小数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小数乘小数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4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佣补足。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投影 、卡片

  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境准备:

  1.出示练习题,说一说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口算(卡片)

  3.全班练(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索研究:

  1.计算:0.056x0.15

  2.师生质疑:计算中遇到什么新?问题这样点积的小数点?

  出示投影 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肯定:

  0. 0 5 6 0. 0 5 6

  x 0.1 5 x 0.1 5

  2 8 0 2 8 0

  5 6 5 6

  8 4 0 0. 0 0 8 4 0

  小结: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的末尾”多”要划去。

  交换例3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小结:总结出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 出示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到2.4 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读题,理解2.4倍表示的意义。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 引导学生比较例3 和例4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1)例3 第二个因数(0.15)比1 时,积(0.0084)

  比第一个因数(0.056) ;

  例4 第二个因数(2.4)比1 时,积(44.4)比第一个因数(18.5)。

  (2)为什么第一个因数要“0除外”?

  三. 实践创新:

  1. 大家练,课本3页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x0.25 2.6x1.08

  2. 在下面各题积上点小数点:

  0 . 0 2 5 2 . 0 0 5

  x 0.1 8 x 0 . 0 0 9

  2 0 0 1 8 0 4 5

  2 5

  4 5 0

  个人见解

  一个数乘小数

  板书设计 例3:0.056x0.15=0.0084

  0 . 0 5 6

  x 0 .1 5

  2 8 0

  5 6

  0 .0 08 4 0

  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

  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

  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8.5x2.4= (吨)

  答:九月份产奶 吨。

  教学反思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平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2.基本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

  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47×0.05()6.9×0.38()

  4.2×1.8()4.08×0.08()

  0.9×0.7()6×0.07()

  3.独立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作业

  《作业本》第2页。

  教学反思: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

  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测量工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让两名学生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用米作单位)

  2、交流测量结果,展开讨论。

  3、引导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的活动,当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黑板的长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黑板时多出的部分不够1米,课桌也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引导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 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别说说0.3米、7分米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两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③谁来说说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 米,也可 以写成0.01米。)

  板书:1厘米= 米=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别说说0.03米、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三位小数。(出示学生尺)

  (1)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③谁来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板书:1毫米= 米= 0.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说说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象刚才小圆点后面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三)概括:

  1、概括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1)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来表示?

  (2)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说。

  2、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 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始终参与 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理解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最后 抽象出小数的意义。从具体事例推进到语言描述,这个过程需要迁移类推,更需要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展开讨论)板书:(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1米里有几个0.1米?0.1米里有几个0.01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师:因为整数和分数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都是10,所以这些分数也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个位的右面,用一个小圆点(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设计意图】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 率是10,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 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讨论交流和概括总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 精神。

  (五)巩固应用

  1、学生看书并完成例1的空白。

  2、P51 “做一做”用分数、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3、闯关练习:

  (1)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0.3里面有()个 ,0.09里面有()个 ;0.08里面有()个 。

  (2)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几?

  0.1米里面有()个0.01米 ;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

  0.001米里面有()个0.0001米。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 0.13 0.0001 0.9

  4、说说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它里面含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0.3 0.18 0.250.036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位数不够时,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教具学具:

  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先处理小数点,再口算:

  0.01÷0.13.6÷0.3624÷0.24

  0.28÷0.456÷0.89.6÷0.32

  1÷0.050.16÷0.020.108÷0.001

  (2)笔算:(三生板演,其余自练)

  1.0192÷0.281÷0.160.4÷1.25

  板演的学生讲述计算的过程。

  二、新课练习

  1、视算,课本P22的第5题

  2、错题医院

  0.372÷2.42÷1.25

  15.50.016

  2.40.3721.252.00

  24125

  132750

  120750

  1

  3、做课本第21页第6题

  第一组算式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小题直接填得数,右边一组算式在学生算完后,观察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除数大小变化后,看看商有什么变化?

  4、课堂作业

  完成P22第8~10题

  1、第8题一半及第10题作为堂作

  2、第8题一半及第9题可作为家作,有时间第9题在课内完成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9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出示例题:小朋友去买饮料,一瓶饮料要5.8元,现在有23.2元,能买几瓶?怎样列式?学生:23.2÷3.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尝试探究

  学生试算,小组交流。(学生出现了几种列式计算方法,有的对,有的错了。)

  交流讨论: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这几种方法对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出: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再根据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1.再次尝试:26.88÷0.96

  2.校对交流: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既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也可以中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3.感受发现: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再根据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方便多了。

  4.归纳小结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1.判断:0.81÷0.9=81÷9

  6.6÷0.2=6÷2

  2.列式算一算:7.56÷1.2和3.216÷0.16

  3.实践运用

  学校要修建数学活动室,现有三家承包商参加招标,情况如下:在建造时间不超过6天的前提下,请你算一算,哪家承包商每平方米造价最便宜?(1)你会先考虑什么?再考虑什么?(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代表汇报。

  承包商

  活动室设计面积(平方米)

  平均每天建造面积(平方米

  总造价(元)

  甲

  14.4

  3.6

  374.4

  乙

  15.6

  2.6

  413.4

  丙

  19.6

  2.8

  446.88

  四、作业布置

  1.基本练习

  2.挑战题:五年级二班的一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6.4分,经复查发现李明的67分误作为76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的平均分数是86.58分,这个班有()人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读小数和写小数,并分清与整数读写的区别。

  3、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正方形纸片、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请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哪个季节有关?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瞧,(课件展示)花儿绽放了,蝴蝶飞来了,人们也纷纷走到了户外。看,画面上的老太太在读报纸呢,一直蝴蝶从她的身边飞过,它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千米。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千米。

  师:是个什么数?

  生:小数。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小数的读写

  师:你还会读其他的小数吗?

  课件出示一组小数。指名学生读。如果都读对了给自己适当的鼓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然后分组讨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汇报。

  教师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按照数字出现的顺序去读。

  师:打搅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小数吗?

  生:会。

  课件出示零点四七四点一三十二点四零五

  学生自由写--交流--集体订正。

  2、教学小数的意义

  师:大家既然都见到过小数,那想一想都是在哪里见到的:

  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超市的货架上、小票上、课本上等等)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好孩子。那你知道元是什么意思吗?

  生:1角。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出示正方形的纸,然后让学生图出元。

  生操作然后汇报。

  师生共同通过课件展示来理解1角=元,然后拓展到2角。

  师操作让学生回答表示的是多少元。

  师:我还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你能表示出3角吗?涂一涂。

  生操作后汇报

  师:你知道元是多少钱?

  生:1分。

  师:那1元里面有多少个1分呢?

  生:100个。

  师:也就是说(课件展示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取了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学生自然而然的填写了答案。

  元呢?元呢。

  让学生用手中的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涂写、汇报。

  展示的图片,让学生写小数和分数。

  借助课件讲解与分数的关系。让学生写与分数。进一步理解三位小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我们不难看出小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就学习了出示课题"小数的读写及意义",学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测验一下。

  三、课题达标

  (课件)展示题目

  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口答,并要学生说出原因。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 )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2、1米45厘米=( )米

  (1)尝试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07-04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07-05

小数单位换算教学反思06-12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后的教学反思12-18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02-28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反思(通用10篇)04-16

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换算换算的教学反思范文06-15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反思01-27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反思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