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1 11:56: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狼》专题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叙事生动形象,文字比较浅显。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文中涉及的两个实验,可以设计“摆”的实验和斜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宇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广漠神奇的世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习。

  《梦溪笔谈》二则表现两篇古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上一单元中,我们领略了四季的风光,品味了精致的语言。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阅读本单元的感受和最感兴趣的内容。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通过采访、调查、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合作小组,展开一次科技新闻发布会。

  第二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一)

  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2.整体感知课文,演示实验过程。

  课前学习:在家准备文中所提到的两个实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学生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教师可作补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实验。

  二、创设情境:学生活动,做实验。

  1、按文中所介绍的条件,学生上台模拟演示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过程。

  2、教师可以变换文中所介绍的条件,要求学生再做一个实验。

  (如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一张纸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三、学生讨论:

  1、你认为伽利略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2、就上述的第二个实验的结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假如当时伽利略用“鸡毛和铁球”做这个实验,结果会如何?

  四、教师展示实验过程:

  1、可以设计斜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

  2、和物理老师共同完成“毛钱管”实验。

  五、学生说说观看实验后的体会。

  六、文中还介绍了伽利略做的另一个实验——“摆”的实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七、课后学习:

  给伽利略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论。

  第三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二)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能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步骤:

  一、学生交流对伽利略作的评语。

  二、研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2、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3、文章作为一篇传记之作,内容涉及较多,你认为“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合适吗?假如用“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全书’”为题,可以吗?你还有无更好的`标题?

  4、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如:不轻易相信权威;要能大胆想象;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三、学生畅谈: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无大胆创新的例子?

  四、学生活动: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就文中第17、18小节,伽利略做实验前后观者的表现的迥然不同,学生展开想象,表现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五、在此基础上,学生选择实验前或实验后的一个场景,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

  六、小组交流、评议、修改。

  七、课后学习:

  进一步修改课堂所写小作。

  第四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能够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初步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

  学习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生上台画常州“新世纪商城”的标志图(也可以教师出示)。

  师问:这幅标志图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越多越好。

  二、学生讨论图标含义,由此导入新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思考:文章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求呢?)

  (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四、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讨论上述问题。

  五、创设情境:进行思维训练。

  1、说一说:

  请学生看两个图形:圆形和三角形。

  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示例:“看到圆,我就想到了太阳;看到三角形,我就想到了冰淇淋;圆与三角形的结合,使我想到了如果太阳一出来,冰淇淋就化了。”

  2、想一想:

  10—1=?

  (要求说出理由)

  3、做一做: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纸,可以做什么?

  六、集体朗读最后一小节,。总结:怎样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七、课后学习:完成练习册。

  第五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热爱

  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理清课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能了解说明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课前学习: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学习步骤:

  一、根据搜集的资料,学生课上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宇宙。

  二、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教师总结:宇宙深邃而又辽阔,

  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在闪烁的星星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解读宇宙的秘密吧!

  三、整体感知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宇宙里有些什么?

  2、无数颗恒星怎样分布在辽阔的宇宙空间,这说明了什么?

  3、恒星在宇宙中都处于什么状态呢?

  三、创新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由近及远介绍了宇宙里有些什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按由远及近的顺

  序对课文进行简要地说明。

  四、品读本文的语言。可联系探究练习三。

  五、品味阅读,在美的熏陶中升华感情。

  回忆巴金的《繁星》,朗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说说学习本文,你感受

  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今天

  人们已经在关心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请你模仿课文的某些写法,以“其他

  星球中有生命存在吗”为题,写一段话阐述这一观点。

  七、课后学习:阅读卞毓麟等著的《不知道的世界》。

  第六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一)

  学习目标:1、能熟练朗读课文。

  2.能对照页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两篇文章。

  课前学习:读准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伟人光辉的身影,其中就有北宋时期著

  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他撰写了一本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

  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两篇代表作品。

  二.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三.在此基础上,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朗读优胜小组。

  评选标准:1、能读准字音

  2.朗读熟练

  3.停顿自然

  四.学生活动: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

  五.小小组合作,解决在疏通文章时遇到的困惑,如小小组不能解决,可由师生

  共同讨论解答。

  六.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八、课后学习:

  a)能正确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

  b)熟练背诵全文。

  c)积累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成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

  第七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二)

  学习目标:1、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小组表演,丰富课文内容。

  2.课上交流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成就的材料。

  学习步骤:

  一.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

  二.《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

  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学生讨论: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吗?

  三.揣摩人物心理,展开丰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情节:匠师密派其妻问塔动之因。

  四.小组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四.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学生交流收集的展现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材料。(可以不拘形式)

  九、课后学习:

  整理交流的资料。出一期以此为专题的黑板报。

  第八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背诵全文。

  2.会理解文章大意。

  3.掌握文中介绍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

  践中去。

  课前学习:

  1、了解孔子生平。

  2.读准字音。

  学习步骤:

  一.学生利用收集的信息,介绍孔子其人及《论语》其书。

  二.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自然。

  三.学生自己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解疑。

  四.《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请学生任选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能谈谈除此之外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六.课后学习:

  积累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第九、十、十一课时:

  写作

  学习目标:能写简单的说明文

  写作(一)

  一.任选一个熟悉的事物进行口头说明。

  如:校园、教室、自己的卧室或书房、动物等。

  二.师生共同点评(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点评)。

  1.说明的顺序是否清晰

  2.说明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3.说明的对象其特征是否明显

  二.教师出示两篇说明同一事物的例文(一优一劣)。

  学生根据上述条件再展开评论。从而理清说明文写作要领。

  写作(二)

  一.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和写作要求。

  1.简单说明一件小制作:尽量用比喻说出这个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2.简单说明一件小工艺品。

  二.学生写作。

  三.学生自己修改文章。

  写作(三)

  一.教师出示评分标准。

  二.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的互改、评议、打分。并推荐小组内优秀作品。

  三.优秀作品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打分。

  三.课后继续修改。

  第十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新闻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途径获取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前的准备:

  1.教师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新闻发布会的有关情况。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2.学生收集国内最新的科技成果。

  3.做一次小实验。

  4.如有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可以整理成文。

  5.分工模拟会议主持人、专家、发布人、记者和听众。

  三.活动过程:

  1.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两人到发布会展示。

  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

  2.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其间,记

  者、其他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3.“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者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第十三课时:

  《狼》(一)

  学习目标:能引导学生辨正地看待事物。

  课前学习:收集一些关于狼的词语、成语、谚语,谈谈有关狼的故事。

  学习步骤:

  一.学生交流讨论有关狼的词语、成语、谚语。

  二.由此总结: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贪婪、凶残、狡猾)

  三.阅读蒲松龄的《狼》。看到狼贪婪、凶残、狡猾的一面。

  四.讨论:狼的形象是否仅限于此?

  五.阅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狼善良、智慧的一面。

  六.学生讲述有关狼的故事。客观的评价狼,深入的认识狼。同时教师也可讲

  述几则有关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十四课时:

  《狼》(二)

  一、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在课堂上展开一次辩论会。

  辩题:是猎杀还是保护?

  二、课后作业: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狼”的小论文。

  题目示例:

  1.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

  2.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11-28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01-20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01-21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2-18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9-15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学设计08-16

七年级语文《天目》教学设计12-15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01-21

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10-27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学设计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