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7 15:29: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1

  内容简介

  《背影》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散文,朱自清早期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之情展现地淋漓尽致,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为了开展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背影》这节课,由于初二的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一定生活阅历,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对于文中父亲的“背影”理解地还不够深入,较难体会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深深的舐犊之情。我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情及新课改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精心预设问题,分析人物形象,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多角度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

  2.理解描写背影语句的含义,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通过品味课文,感悟父子深情。

  3.通过作者刻画背影的方法,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多种方法去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味本文表现的人间亲情。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制作《背影》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诵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背影的内在含义。把背影置于大环境下,进行深入分析,理解父亲的不易。

  4教学方法

  教法:

  1.诵读法:以诵读为主,通过自由读、指名诵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适当采用点拨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学法:

  1.圈点批注法:在反复诵读中,画出重点,做好旁批。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或互相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3.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情感。

  4.讨论法: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养成良好的同伴互助学习习惯,对学习大有裨益。

  二、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背影》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课文,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常言道:“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可能都感受到了细腻的母爱,对于父爱,你们感受到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这份深沉的父爱。

  设计意图:采用俗语导入,通过对比,以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父爱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本文产生浓厚的学生兴趣。

  请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背影》主要写了几件事?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3.本文有几次写到“背影”?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在自主探究中,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父子深情。

  (二)合作探互动,交流分享

  1.哪次背影最具体、最感人?请以“这是一个——的背影”的句式,说说你感悟到的背影。(总结人物刻画方法)

  2.《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哪次最能体现出作者已慢慢真正懂得了父亲的爱?(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3.文章第2、3段能删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试背诵第第六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四)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1.学习了《背影》,我们感受到那厚重的父爱。在你的学习与生活中,父亲也给予了你无微不至的爱护,想一想,哪一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诉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作业:请大家把上述片段改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表达父爱,目的是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回报亲情,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一大提升。

  课堂结语

  同学们,老师也感受到了这种如山般的父爱,两年前的一天,我回家去看望年迈的父亲,匆匆的小聚后,我要走了,父亲看见我自行车链子上锈迹斑斑,年过古稀的他,硬是拿起油壶,弯着那早已累垮的腰,屈着疼痛难忍的腿,给我把车修好了,这就是父爱,深沉的厚重的`父爱。请大家铭记父爱,回报父爱,在歌声中一起感受父爱吧!

  四、教学反思

  第一、成功之处:

  1.结合背影的背景分析课文。文章开头,儿子与父亲在情感上的距离越来越大,后来父子之间已有了相当尖锐的矛盾,父子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这是“不相见”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背影》的写作背景。有了这个背景,背影才是真实的、感人的。否则的话,学生会把车站买橘子一事看作是极其普通的事件,根本就不值得去叙说。

  2.从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读懂“背影”。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轻视到感动到心酸再到愧疚、思念的变化,这样的情感变化,作者才慢慢真正读懂了背影的艰辛,读懂了背影的分量,这正是这篇文章打动了读者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课堂上,通过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学生才可能真正读懂背影。

  第二、不足之处:

  还有少数学生发言较少。本文是散文中的名篇,还有少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深意,没有真正读懂背影的震撼力,没有情动于衷,发言较少,有些许遗憾,今后应再加强。

  设计意图:教学后的反思,能结合课堂的真实情景,明确优缺点,优点再强化,缺点应及时改正,以学生的收获为出发点,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背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

  2、明确文章的线索。

  3、体会父子情深。

  4、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3、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教学难点

  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检查课前预学情况

  1.导语设计:

  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2.检查预学

  (1)了解作者

  (2)检查生字词课前预学情况,明确重点词语含义。

  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⑴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⑵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⑶“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⑴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⑵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⑶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探究质疑,展示评价

  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⑵“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⑶“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⑷“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⑴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⑵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⑶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⑷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四、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读了文中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泪,感受了丰富而又真挚的情感,让人感触颇多。希望大家在课多多品味。揣摩其中要义。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积累语言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⑴“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⑵“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⑶“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了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⑴“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背影。

  ⑵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三、语言训练

  探究“选材构思法――截取法”的片段写作练习。

  1、现在我们来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背影》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佳作,还缘于作者精巧的选材构思。作者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同学再读课文,深人体会这一特色。

  2、现在请大家口头表达,写作交流。

  ⑴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亲吗?

  ⑵请同学们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下来。

  ⑶交流写作心得。

  四、总结提升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味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生字词抄写

  2.完成课程同步训练

  《背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简净而又细致的语言。

  3、体会文中的父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哪篇文章?

  朱自清(1898-1948),安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划下来。

  2、以下生字和新词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拭—擦。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游逛踌躇--犹豫马褂颓唐—衰退败落。琐屑触目伤怀

  三、精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背影是人物形象的描写,也表现了人物的精神)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火车站买橘子,穿戴-黑、深青色,心情沉重。走路-步履蹒跚,腿脚不便,“慢慢探身下去”“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父亲年老,体弱,失去亲人后内心悲痛,失业借债又让他内心充满忧愁,儿子心疼父亲)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文章中写作者三次流泪,他心疼他的父亲;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儿子关爱父亲”)

  (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父亲不放心,还是决定自己去,表现了对儿子的关心和牵挂。)

  四、练习

  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家境不好)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送“我”上火车)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车站买橘子)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少年时做了许多大事,老境如此颓唐)

  5、看课文第5段,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请4位同学交流。(父亲深爱儿子,用自己的经验叮嘱儿子,儿子认为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背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背影的教学设计02-23

背影的教学设计12-24

背影教学设计04-24

背影教学设计07-30

《背影》教学设计12-06

《背影》教学设计07-29

《背影》教学设计09-14

背影教学设计09-13

《背影》教学设计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