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2、鸟鸣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聆听《对鸟》
1、 导入:复习《一只鸟仔》
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关于鸟的台湾民歌,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浙江《对鸟》又是怎样表示鸟的
2、 初听《对鸟》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听后同学自由回答
3、 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假如对话名往往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4、 复听《对鸟》
设问: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完全一样,还是有不同之处?
同学讨论不同之处
再次复听《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增加爱鸟的情趣。
三、 聆听《空山鸟语》
1、 初听全曲
设问:
A: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B: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后同学自由回答
师生讨论:(可以放音乐录音)
引子主要表示空山、空谷回声,鸟语(鸟的叫声)交叉与整首乐曲中
2、 复听全曲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要求同学仔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
听后同学说说
设问:你喜欢选择哪一幅图来表达乐曲的内容?
在括号内打勾
3、介绍刘天华
作者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与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建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绩。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优点,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4、出示二胡让同学观察实物,并且摸一摸,拉一拉,亲身感受的音色
5、再听《空山鸟语》
四、 综合活动 鸟鸣音乐会
讲清音乐会规则即依照回旋曲式进行
所有的鸟“齐唱”——鸟的独唱——齐唱——独唱——齐唱……
让同学自身主持、编排
可以请个小组推荐一、二个鸟的独唱
进行评价,对于搜集的鸟叫声好的同学给予褒扬。
五、小结,师生再见。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2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教材的编排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来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没有像原教材那样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地讲述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从生物这门学科的角度来看,按照进化的历程来进行比较适合一些。我对本章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处理,经过调整,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鱼类之后、哺乳动物之前进行的。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灵活,感情丰富,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初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习基础,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概括;初二年级的学生虽对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于空中飞行的知识还不甚明确。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使学生能理解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及鸟类的双重呼吸。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小组重点讨论法和探究总结法等。
教具准备
几种鸟的模型,家鸽骨骼的标本,鸡腿骨实物,两张大小相同的纸,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及短片来导入新课,陶冶情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像鸟一样高飞吗?
欣赏各种鸟的憨态和飞行的英姿,兴奋和向往状态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欲望。
折纸飞机,引出探究。
教师先完成一个演示,扔出纸和书,体现出鸟适于飞行轻的特点。
指导学生做游戏:
将纸折成飞机与纸张同时扔出,比较两种情况下纸飞出去的距离长短,与飞行时的形状,体现出体重轻及提供动力的特点。
自己动手折纸飞机,鸟的飞行可能与形状、重量、动力有关,体现出能够飞行的物体形状及提供动力的特点。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同样需要用一定的方式继续保持学生的兴奋状态。学生不会觉得学习内容枯燥,很难理解,远离生活。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详阅教材探究实验的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
提供实物及模型,辅助讲解与说明。
屏幕显示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从家鸽的身体形状和四肢的变异、肌肉、骨骼、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等图片及资料,教师巡回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融入到学生中去。出示鸟的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播放录像
学生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碰撞自己的想法,
模拟鸟飞行时的状态,正确地扇动自己的胳膊体会鸟的飞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挑战与竞争的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表达、交流和综合等能力。由部分带动全体,以点带面,为学生理解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达到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提高。
填空反馈,提升主题。
引导学生全面阐述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出示相关的填空内容,激励学生。
表达交流
填空练习
使得所学知识规范化,整体化,让学生能够形成更直观、更生动的印象,再次系统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科学观。
板书设计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
体形 骨 肌肉
形状 体表 轻 消化 动力 消化
骨 呼吸 循环
呼吸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对于鸟的飞行已有许多感性认识,也有不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具备进行自主学习和归纳的条件,所以对本节课,我的设计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行探究实验、分析阅读已有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合作讨论和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概括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优势:
1、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合理。我将鸟类适于飞行特点划分三大板块,分别是轻、形状和动力,引导学生通过鸟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逐个探究之后,再放到一起进行小结,最后进行填空练习巩固。整节课过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明了,避免了因知识多而零乱造成学生的记忆困难,大大提高了知识的系统性及整体性。
2、教学资源的利用比较好。从实物到模型到图片到多媒体,尽可能的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这些教学资源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为学生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奠定了情感基础,课堂紧张而愉快,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很大作用。
3、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和探究活动去发现知识,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教学效果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生能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较为系统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并且反馈情况非常好,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劣势:
1、折飞机时应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纸张,学生的参与就会更积极一些。
2、在小组分析讨论时,教师再多提供一些材料和指导,让学生的思考分析等能力进一步提高。
3、结尾的部分再贴近生活一些,再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会更高。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风凰的来龙去脉,参照凤凰或天国神鸟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象画出新的鸟形象。
2、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马的保护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与创作。
用:设可导入――观察分析―――欣赏学习――自主表现采完成教学过程,
二、设问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哪些马?能说说吗?称得上鸟工的是哪些呢?
观察分析。出示鸟类图片。
设问:大家说一说,所见之鸟都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学生说后教师
小结:鹰、秃鹫、孔雀、天鹅、
白鹤等都是鸟中佼佼者,也可称王。共同的特征是:有身、颈、头、脚,翅尾巴,能飞能立,羽翼好看。之后渗入对自然环境中鸟的保护意识教育。
赏析学习。出示凤凰或神鸟的美术作品后教师设问:
你认为这些画好看吗?为什么?它是不是自然界的鸟?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三、技法讲授:
鸟的结构创作要求(集各类鸟的美丽与威猛等于一体)。
四、自主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将学习所获得的有关鸟王的知识信息及观察分析,经创意组合画出一幅新的鸟王形象来。可以不受自然形态的限制。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圈画出中心句、过渡句、语言优美的句子、修辞句、重点词;
2.抓住中心句、开头、结尾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赏读第3、4段,从多个角度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词典,掌握生字词;
2.默读并圈点批注,把握课文内容,沥青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
重点:
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诗文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鸟儿和人类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朋友,鸟儿自由飞翔的天性、五彩的羽毛、灵动的身姿,无不显示出大自然造化之奇妙。古今文人笔下,常能见到鸟儿的形象。回想一下,你读过哪些写鸟的诗文?
学生发言。
诗人和作家都偏爱鸟,作家梁实秋也不例外,今天就要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散文《鸟》。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15分钟)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词典,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出现的古文、诗句的含义。
三、默读圈画,理解中心。(18分钟)
1.默读全文,用直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把握全文脉络。没有原句能表明段落中心的,请自己概括。
第一段:我爱鸟。
第二段:笼子里的鸟的苦闷。
第三段:欣赏鸟的声音。
第四段:描摹鸟的形体
第五段:我单单喜爱鸟的声音和形体,并不对鸟存任何幻想。
第六段: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第七段:写众多可怜可悲的鸟儿,表达自己的同情。
2.结合梳理的中心句以及文中的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入到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
提问顺序:
(1)初探中心理解;
(2)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要写到“笼中的鸟”?
(3)第6段写到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这与作者看到“笼中鸟”时的情感有何不同?
(5)作者在第5段中说:“我爱鸟的声音、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如何理解这句话?
(4)再次归纳本文中心。
小结中心:本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声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3.学法总结:如何梳理文章中心?抓全文文眼、中心句、关键句、隐含情感态度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2分钟)
知性散文:梁实秋的散文有对人生的思索,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而且在艺术上显示出知性散文的清峻、理智和洗练的特色,给人以朴雅之感。说其清峻,表现在作者似乎不涉足政治,不与时代潮流相适应。写的是普通的人生、平凡的社会生活,回避社会热点,不追求所谓的时尚;说其理智,这是因为梁实秋的知性散文表现出来的智慧、学问和书卷气;说其洗练,指的是语言艺术的风格,首先是简洁朴实,其次是含蓄凝练,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功力。
《鸟》是梁实秋知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知性散文的作者较之一般散文作家,他们的广泛阅读所得的的间接经验及人文素养无疑更为丰厚,而由此养成的对人生、人性、人情以至于历史与风俗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则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感受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点。
五、课下作业:熟记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第3、4自然段,体会梁实秋散文语言的凝练准确的用词美、化用文言的典雅美和多变的句式美。
2.运用本节课的语言表现的方法,当堂练笔,描写一种小动物。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品读第3、4自然段(25分钟)
第3、4段文字对鸟之美进行了细致描绘,请默读两段,并圈点批注,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特别传神?
1.学生默读批注;5分钟
2.班上交流,引导点拨。15分钟
3.小结:(依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重点放在前三个语言特点上,后三个如有学生发现,点拨即可。)(5分钟)
(1)凝练准确的用词美:写白鹭,用“伫立”“拳着”“缩着”这些动词,刻画了白鹭的形态,很有画面感;
(2)修辞:比喻、排比、对偶
(3)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白鹭时一静一动(伫立的静态、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态)
(4)化用文言的典雅美:“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秾纤合度”“临风顾盼”,凝练含蓄,意蕴深厚,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功力。
(5)色彩搭配之美:写白鹭,用“白”“青”“黛青”“釉绿”等几种颜色的点染,渲染了意境,极富色彩美。
(6)句式多变之美:排比段、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与散句的结合,是文段自由灵活又不失典雅大气,舒缓自如。
三、课堂练笔(15分钟)
模仿本课中描写鸟的外形、动作、声音的方法(准确用词、句式多变、妙用修辞、动静结合、色彩新明和谐等),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片段,100字左右。
8分钟习作,7分钟交流并点评其运用的方法与亮点。
四、课下作业
摘录文中富有文采和语言优美的句子,熟读成诵。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训练默读课文,品析文中生动语言。
3、感受作者爱鸟,悲鸟情怀。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精美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听听,说说,读读,写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鸟诗歌导入。
二、检查预习 作者、字音
三、进入文本
(一)读“鸟”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文眼)
2、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
请用“梁实秋爱鸟的……,你看(听)……”句式回答。(齐读关于鸟的描写,课下摘录文本)
(二)品《鸟》
默读课文三四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字词,说说理由?(修辞、句式、字)(视频“鸟语”)
(三)悟“鸟” 默读全文,思考:
鸟儿这么可爱,是否也有让人同情悲哀的时候,在哪里体现出来?(联系时代背景由悲鸟到悲人)
(四)“鸟”说
假如你是一只鸟,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梁实秋《雅舍小品》
2、仿照《鸟》中描写动物外形、动作、声音等的方法,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幸福鸟》是湘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5课。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叫旺嘉的孩子,为了让生活在西藏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幸福鸟实现自己的愿望。课文编写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应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加强读书指导,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明白蕴含在课文中的道理,我先用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大概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就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段,使学生明白蕴含在文中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学生能通过集体探究,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语文素养。
(3)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身临其境地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感知全文。
2、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细读课文,探究感悟
1、前后对比,整体感悟
(1)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西藏人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体会并运用排比句:“没有没有也没有”
(3)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2、品读三关,指导朗读
(1)集体探究第一关。
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旺嘉遇到的难关。
(2)分组讨论第二关、第三关。
小组讨论,旺嘉在第二关、第三关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应对的;最终结果怎么样。
(3)汇报交流,学生质疑。
3、总结提高,体会中心。
旺嘉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旺嘉说什么?
旺嘉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幸福是靠什么得来的呢?幸福路上,如果遇到困难我们要如何面对?
板书设计:
25、幸福鸟
盼望幸福
乱石滩
寻找幸福
大沙漠
得到幸福
雪山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
2、培养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指名说)是啊,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藏族小伙子旺嘉是怎样寻找幸福的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94页,认真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生说,一个叫旺嘉的孩子,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历尽艰险和磨难,终于找到幸福鸟的故事。)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在旺嘉的努力下,他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a、指名读(带着欢快,获得幸福的喜悦读)。
b、师:同学们,旺嘉的家乡美吗?(美)可是,在旺嘉还没有找到幸福鸟之前,他的家乡西藏却是一片不毛之地。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那段话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a、师:从前的西藏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没有……没有……也没有……)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b、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话,体会西藏的荒凉。 c、师:西藏是这样的荒凉、偏僻,人们的生活怎样呢?(指生说,板书:盼望幸福)
d、指导朗读(男生齐读,读出悲凉、忧伤、对幸福的渴望)。
4、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前后照应)
(三)、重点分析,精读课文
过渡: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指名说)
师:是啊,旺嘉为了大家能得到幸福,离开了家乡,去寻找幸福鸟,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旺嘉寻找幸福鸟的过程?(第4—11自然段)
1、学习第4—11自然段。
a、朗读理解,合作学习。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4—11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下列问题,再完成表格。
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经历了哪几道难关,他是怎样克服的?每次的结果怎样?
b、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c、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
过渡:大家填写得很准确!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经历了三道难关,那么使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次呢?请同学们看到课文,认真读一读使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指导朗读第一道难关(出示课件,板书:踩乱石滩)
a、师:你能体会到什么?(旺嘉的勇敢)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进一步说明道路的艰险)面对锋利得像刀子一样的乱石滩,旺嘉退却了吗?他是怎样克服的?(旺嘉勇敢地……石滩上)引导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
b、相机指导朗读。(旺嘉过乱石滩时,双脚疼痛难忍,但他坚持走完了这段路,多么勇敢的旺嘉啊,你们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男同学站起来读读这段。)
3、指导朗读第二道难关。(出示课件,板书:过大沙漠)
a、师:在荒芜人烟的大沙漠,旺嘉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旺嘉忍饥挨饿……皮包骨头了。)
b、一起读读这两个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旺嘉的坚强,指导读出坚强的语气。(带着这份坚强,请女同学一起来读读这段吧!)
4、指导朗读第三道难关。(出示课件,板书:爬上雪山)
a、师:旺嘉凭借自己的坚强,忍饥挨饿,终于走出了大沙漠,可他又面临了新的难关。(指名说)
b、师:旺嘉变成了瞎子,他是否就此放弃寻找幸福鸟了呢?(没有,旺嘉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你从“摸索”“、“一步一步”、”“终于”这几个词体会到什么?(旺嘉爬上山顶的艰难、坚持不懈)你真会思考,谁来用动作演示一下“摸索”、“一步一步”?(指名表演,体会爬雪山的艰难。)
c、指导朗读。(同学们,旺嘉虽然眼睛瞎了,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终于摸索着爬上了大雪山,找到了幸福鸟,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一起来读读这段吧!)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勇敢坚强的旺嘉骑着幸福鸟飞回了家乡,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幸福是靠什么得来的吗?
2、读了旺嘉的故事后,说一说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样面对?(指名说)
3、小结:同学们,只要你们都能付出自己的努力,幸福鸟也一定会来到你们的身边,好好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对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对鸟》教学设计08-13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07-15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模板12-22
三年级音乐《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设计01-23
三年级上册音乐备课教学设计12-16
《鸟》教学设计07-05
鸟教学设计04-01
幼儿园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08-30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