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11 15:06: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要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哄 骗

  2、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3、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写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4、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科学家(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a、讨论:屏幕出示科学家的话:

  重点理解“漫”。

  b、讨论:对于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

  ①结果是:“哎呀,和科学家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科学家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

  ①科学家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科学家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 )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科学家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种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读课文

  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1、分角色读全文

  2、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3、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二、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词说话。

  三、写字指导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

  四、拓展

  1、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2、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布置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哄骗” 伊琳娜

  科学家 敢于质疑

  篇二:《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科学家头上总是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环。这光环是学识之光,是智慧之光,照耀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动手试一试》这篇文章,通过一个错误问题的提出、求证,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科学求真、求实的品质是我们可与科学家平等比肩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人对待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中受到启迪。

  教学重、难点: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

  2、从不同人对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中受到启迪。

  教学方法:

  1. 由做实验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然后通过熟读课文、叙述主要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 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对比伊伦娜和其他同学做法的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并明确科学家为什么提出一个错误的问题以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实验材料(每组提供一套:玻璃杯、金鱼、石子若干块、抹布)、活动记录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准备这些东西吗?因为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颗石子水就溢出来,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到底你们谁说的对呢?老师希望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板书课题)不过不是现在,只有将课文读流利的同学才可以,因为只有将课文理解才能将实验做成功。现在就请你们读书吧!

  生自读。

  (情境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创设的悬念促使学生自身产生强烈的内部驱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能分散学生课上注意力,不能影响其它环节(如识字、阅读)的有效落实。)

  二、初步感知课文,读中认字。

  1、学生自由初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圈点出自己不识的字,认为难认的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认字(小组长检查认字利用字卡互帮互学,交流记字的好办法,选出发言代表。)

  (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自主识字方法的积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2、交流学字。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可是出了很多难题考你们,来比一比谁学的'最好。(采取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⑴“我认你演他猜”巩固动词“端、丢、放、提”的认读;

  ⑵“找朋友”活动中,学生根据头饰上的字组词结友巩固认读“试验、另外、

  ⑶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位科学家给小朋友做了一个实验。

  科学家哈哈大笑,说:“我就是要让你们知道,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通过游戏式的检查,师生相互评价,符合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天性,达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读做结合,品文悟理:

  1、师:同学们记生字真是又快又准,那么下面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 指名读,待学生读熟练时,宣布实验准备就绪。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实验吧!老师希望小组成员合作,协作分工。(教师分工“读文、操作、对照指正、记录、汇报”;学生可能联系文中词句汇报,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加入自己新的发现和理解。)

  2、生汇报实验结果。

  3、教师点拔:“除了伊伦娜的实验,文中另两个同学怎么想,怎么说?结合分角色读,讨论:他们为什么听信科学家的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你们有过类似的想法吗?比如听了老师、父母的话,自己又半信半疑时,怎么办?’相应地再读文末科学家的一段话,深化理解句子,谈个人感受,读出个性的理解。”在此,教师还可以把课堂学习引向生活,拓展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尝试做过一些小实验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互相交流。 (此环节激励孩子们真正在童年生活中不时闪烁出实践,探索,开放与创造的火花。)

  第二课时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词说话。

  二、写字指导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 在本单元写字指导中侧重“点”的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25个字中带点的有15个,本课7个生字中带点的是4个,包括短点、长点、上下排列的点;指导时教师范写与学生书写、描红相结合,生评、师评相结合。

  板书设计:动手试一试

  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往外溢 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了水不会往外溢 伊伦娜回家动手试了试水也溢出来了

  道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反思:

  《动手试一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动手试一试》的教学设计06-10

动手试一试的教学设计08-05

试一试动手的教学设计08-07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06-03

《动手试一试》优秀教学设计02-03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范文11-03

课文《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范文03-17

语文课文《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02-05

《动手试一试》教学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