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课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6 08:20: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学设计范文

  1、能借助工具独立认识本课生字8个“蛾、铛、蒙、障、碍、摩、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启示”、“证明”、“摹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板书说说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3、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仿生学”,揭示课题

  1、读词组,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

  出示: 草和锯

  鸟和飞机

  蝙蝠和雷达

  轻声读读这些词组,有什么发现吗?

  2、了解“仿生学”。(副板书:仿生学)

  3、了解雷达:

  雷达就是仿生学的产物。(板书:雷达)

  4、雷达的发明正是从蝙蝠身上受到了启示,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

  补齐课题:(板书:蝙蝠和)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发现的现象。

  1、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从蝙蝠身上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副板书:发现)

  1)自由地朗读全文,找到相关的小节。

  2)出示: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引读:蝙蝠喜欢在夜间活动,在飞的同时,还能??,而且无论??。夜里可是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蝙蝠飞行时可能会遇到??一幢幢、一棵棵……(板书:树木、房子……),即使??(板书:电线)。房子、树、电线这些都是阻碍蝙蝠安全飞行的物体,我们称之为??板书:障碍物(指导书写)人们发现即使是再小的障碍物蝙蝠也能??板书:避开,“避开”换一个词就是??绕开,这样一来,它就能在黑暗中??板书:安全飞行。

  3、根据板书的提示,用上“无论……都……”,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把蝙蝠夜行的特点讲清楚(板书:无论……都……)

  (二)揭示“秘密”

  1、自读第6节,读通句子,读懂内容。

  2、指名交流,教师画示意图:

  3、借助示意图来说说蝙蝠的飞行奥秘。

  4、小结:同学们我们就是通过读读、画画、讲讲了解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你们知道吗?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难怪蝙蝠在夜间飞行时,无论??都??

  (三)了解雷达是如何摹仿蝙蝠探路的。

  过渡:揭开了这个秘密后,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副板书:摹仿)

  写摹时注意:下面是个“手”,读(摹仿)??换一个词(出示词卡:模仿)??对,就是木字旁的模,这两个词意思相同。

  1、自己读读7,圈一圈雷达的什么相当于蝙蝠的嘴巴、耳朵、超声波。

  (板书: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2、再读读第7小节,边读边记,以小雷达的口吻,借助图示把你如何为飞机导航的秘密告诉大家。

  (四)如何揭开秘密。

  1、反馈预习,了解试验内容,随机正音,理解“横七竖八、蒙住、封住”。

  2、联系上下文推测科学家们做第2、第3次试验前的猜想,并仿照第1次试验的叙述方法介绍后两次试验。

  3、引导发现,了解写法。

  1)刚才同学们把两次试验的条件、方法和结果分别做了介绍,看起来好像很具体,但课文却是这样写的??仔细读读,你有什么发现?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2)引读: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由于这两次试验的条件不一样,所以作者分开介绍,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两次试验结果相同,作者就一并写道??(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3)小结:重复相同的内容并不是写具体,我们要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把句子表达清楚,同时让人读起来富于变化。

  4、了解研究过程的漫长、复杂。

  1)科学家从三次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出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板书箭头)

  2)那么是否是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后就发明了雷达?

  (科学家在这三次试验后又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蝙蝠耳朵的复杂结构,以及它的嘴巴耳朵究竟是如何配合的。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研究过程。)

  三、总结课文

  板书

  嘴 (天线) 灵巧避开

  25、蝙蝠 和 雷达 超 声 波 障碍物

  (无 线 电 波) (房子、树、电线……)

  耳 (荧光屏)

  安全飞行

  (无论……都……)

  副板书:仿生学

  发现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