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要求3篇
篇一:教学设计要求
1、要精心设计“三维”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
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切,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事实,概念,操作,逻辑;关联,结构等)。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验、感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
———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要重点体现“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强化活动设计:
情境启示——问题引导——活动探究——应用巩固。
3.要注意引导学习训练的改进
精选内容:基础与发展;生活与经验;统一与选择。
改进方式:书面作业与操作、表达作业相结合;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收敛性作业与开发性作业相结合。
4.要注意引导学习评价的改革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
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记录与分析反思。
加强综合性评价:三维目标的评价;
加强自主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5.要提出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使用要求
篇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
1.规划性。
2.超前性。
3.创造性。
一、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落实课程标准,深入课改的需要
课改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一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的突破。所以,课改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需求。
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
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正如某位特级教师所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间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间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当前抓教师课堂设计刻不容缓。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提倡个性化,而不能模式化。研究教学设计,是不是会束缚教师,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呢?
诚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关键是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及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运动,取长补短,并非要求教师机械地编写教案。
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3.研究个别差异
(二)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内容开放
2.教学过程开放
3.教学问题开放
(三)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凡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文化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四)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
(五)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而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这种区别将给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前者重视教学结果,是以知识为本位。而后者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而实现这种转移,教学设计就应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是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组织当中要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
三、怎样把握基于课程模块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首先,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的36个课时需要作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教学内容的实施。因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2.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3.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4.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使其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
(二)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模块下还有较小的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单元的特点。因此,针对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应该怎样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呢?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单元的教学设计。
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有明确的主题
因为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划分单元的依据应该是对模块学习主题的分解,所以,分解的单元应该有互相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展开。
2.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对单元主题的分解就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分析,分析单元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等,把一个单元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根据分解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情景和程序。
3.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单元不同主题分别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篇三:教案设计的一般要求
以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成果的评价为基本结构的教学设计过程,体现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案设计的一般要求。
1、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设计教学预计目标;从认知、技能、情感、发展的领域。
设计教学的导入;教师利用导入技巧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合理的安排教学步骤;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状态到预期目标过程的逻辑关系。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用什么方式、方法给学生呈现什么教材和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步骤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标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机会,也是课后分析教学效果的资料。
2.教学过程的要素
(1)教学目标的确定;它是教学的预期结果。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可操作。发挥导向性、激励性、标准性的功能。
(2)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重要因素,关系到教学结果的落实,它是载体。
(3)师生关系;主导与主体和谐是教学的重要因素。
(4)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保证教学的进行。
(5)教学方法;合理的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6)教学手段;手段合理,教学的针对性强,重、难点便于解决。
(7)运动负荷;科学合理的负荷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能。(超量恢复原理)
(8)教学评价;及时地反馈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9)安全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10)课后小结;修改调整不合理的教学计划。
3.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与学的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根据单元目
标分解到每次课的目标,注意目标的分割排列,着眼于时间条件和科学合理的课时计划。注意时间、条件、全面、明确观的结合。
根据教与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课各部分的内容。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教与学时间。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确定教与学组织形式。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组织形式,确定教与学手段。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组织形式、教与学手段,安排生理负荷。 ?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组织形式、教与学手段,安排场地器材。 ? 完成课时计划。
4、应注意的问题:
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挖掘知识点,寻找可教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建立自信心。 采取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用导入——学知——感知——解疑——精讲——练习——体验——理解等反复螺旋式的回环上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 合理安排场地器材,场地器材使用的多少,是否合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着各种器械进行锻练,完成教学目标。场地过小,器械过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设计要求】相关文章:
课件教学设计要求03-31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03-13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的要求03-07
教学设计格式及要求介绍07-30
练习三的教学要求及设计08-23
生命最后的要求教学设计07-02
关于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及模板12-09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教学设计12-21
《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