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小学修辞手法课件应该怎么做呢?老师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小学修辞手法课件模板,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
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导入: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语文基础手册》)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列举)
⑶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点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⑶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⑶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⑵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 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⑵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别注意和强化易混修辞格的辨析。
⒈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⑴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⑵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⒉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 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 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⑵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⒊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⒋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⑴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⑵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再次不能忽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
⒉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喻)
㈡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㈢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㈣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三、课堂小结:
高考的命题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即不在修辞术语上的纠缠,而要明确各类修辞的特点,理解各种修辞方法不同的表达效果。只有掌握了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要点才能在语言表达时灵活运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
【小学修辞手法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教学教案课件04-11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件04-11
aoe小学拼音教学课件04-06
小学拼音gkh教学课件04-06
小学体育跳绳教学课件04-05
小学英语数字教学课件04-04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课件04-01
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课件04-11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课件04-22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课件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