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感悟,想法都记录下来。那么,要怎么写感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的发展意识.
当今,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构成课堂主阵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将课文进行表演,课堂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适当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2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已陪我走过4年教学生涯,四年时间我拜读了48本《小学语文教学》,每一期的杂志紧跟时代变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现各个专家教育教学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践行,借鉴书中的理论,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阅读教学之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爱上阅读。
通过引导对比阅读,提升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带领学生展个开对比探究阅读,所选择的对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沟》并设计提问,希望可以触动学生的的对比思维。“这三篇文章都是生针对自然景观而进行的描写,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异同,你能够发现这些异同吗?”之后学生便在问题的引导下,分别立足于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发现其中的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想象画面中感悟体验,读出词语的'“新鲜感”,从联系实际生活开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
二、习作教学,让写话训练呈现精彩
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以活动为支架。我们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拍摄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场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或一段视频来让学生写话,学生在表达中,流淌的是充满童年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巧用文本,让小练笔落在实处。低年级的词语模仿为练笔的主要内容,中年级练笔的着力点在段落训练上。高年级练笔指向感受语言特点和布局谋篇。
三、古诗文诵读重在体验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到古诗文阅读重在体验的观点我很赞同。要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维度。要做到丰富读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读成诵。注重情境体验,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蕴,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学活用中深化认知。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读诗歌就会发现诗人对画面的描写与勾勒,鼓励学生运用思维转换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联动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老师深思与研究突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这样要求自己:要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学龄学段特点,深度解析教材,精准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争取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3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语文课姓“语”,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要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师要做为一个鼓励者、欣赏者,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更要适当的引导。二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并不是完全通过书本来实现的`,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而这实践靠得是“练”,因此语文课离不开“训练”,教师的“训”,学生的“练”,“训”和“练”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训”,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地“练”。三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的良好的语感的形成一般是先感知客观事物,然后是对语言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注重品词、品句、品读的训练,应突出“以读为本”的特点。良好的语感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因此要从整体入手,从文字的意蕴进行感受、体现和领悟,从而完整地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继而以声传情,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能上出“语文味”。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提倡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踊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正确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备的技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旨意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感则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具有很强的直觉性,表现为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直觉性,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也不需要任何逻辑判断,而是凭借言语经验,直接对言语作出敏锐的反应,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所以,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浮现语文意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在阅读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充分的朗读能让学生自主感知文章的内涵,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重点。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角色,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朗读,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二、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角色,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5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6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肤浅的表面“作秀”;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老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老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课之前,老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同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语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中。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我们老师还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把孩子的心灵中“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我们教师就是要带着学生去阅读,开始是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新见,把具有创新天赋人的人扼杀于摇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从我们的课堂教育着手,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祖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时也不要急于参照教参,缺少独立思考,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讲课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汉语发音一定要标准,为孩子营造一个发音标准的良好环境,小学是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让他们学习电视节目中标准的汉语发音。另外,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诵读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爱上语文。老师的板书也要采用楷书且要整洁,为学生练好字做个带头人。老师也要将学生的表现给个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
最后,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也是长辈和后辈,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7
我阅读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和建议》,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要牢牢抓住识字、写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认真地做好写字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中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把写字的起始教育抓好,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这是我的一些做法: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格子。为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因此都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田字格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放入田字格内就行,至于怎样放,就无所谓了。其实,把字放入田字格放得合不合适、大小规格是否合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以后写字能否写均匀、写美观。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如何处理字与格子之间的关系呢?我总是生动地把“田字格”比喻成“字宝宝”的家,告诉学生,每个生字宝宝都很漂亮,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家,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它住得安稳呢?你想不想让这个字宝宝住得舒适呢?听到这些话语,孩子们就会有意地去观察,主动地去发现,此时,我觉得远比教师讲解更易于接受。有时,孩子会把字写得太靠上,我会提醒他:“瞧,字宝宝都顶住天花板了,多难受啊!”孩子总会羞涩地一笑,悄悄地擦了,认认真真地再一次进行书写。经常性地这样提醒,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明白了,字应该放在格子中间,而且四周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隙,才是最合适的。
2、引导孩子观察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字,分类后不外乎那么有限的几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的汉字在布局上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看字的大小、高矮、宽窄,观察得越仔细,写字就越有把握,写出的字才能结构匀称,搭配合适,端正整洁。一开始由教师讲解,然后慢慢扶着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类类不同结构的汉字在布局上的特点,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才能是学生已经消化认识的。例如在分析上下结构的“罢”字,除了引导学生说出上窄下宽,上短下长,我还让学生观察“下面部分”为什么宽,靠哪一个笔画写宽的.,学生一目了然地就看到“去”的第二横,学生也就很容易地把下面部分写得协调了。有的时候,笔画之间的相互避让,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讲给学生听。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就越来越强,渐渐地,学生就能独立写好一个个汉字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指导也就逐渐减少,让学生在自悟中提高。
3、引导学生进行字的比较。在练习写字时,老师可以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写,让他们找出字的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字写漂亮。如学过“日”、“口”、“中”字后,学生比较“口”与“日”、“中”三个字后,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点都是方框儿,但“口”是上大下小,“日”是长方形框,“中”也是长方形框。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是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8
近,一次作业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只小羊,要吃山顶上的青草,它从山脚出发,不顾劳累,不畏艰难险阻,竭尽全力地向山顶爬去。它涉过了一道道湍急的河流,攀登了一个个陡峭的山崖,小羊最后会怎样?
打开第一个同学的作业本:小羊克服了很多困难,最后终于爬上了山顶,吃到了青草。第二个同学虽克服的困难不同,但也吃到了青草。第三个、第四个……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羊最终肯定能够吃到山顶上的青草。
我把“小羊吃草”的问题讲给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大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小羊也许会半途而废,它莽撞地跋山涉水,最后累倒在山坡上,山顶虽然已经近在咫尺,小羊却力不从心,最终也没有吃到青草。或者小羊在途中遇到了一块绿油油的草地,它在那儿饱餐一顿不慎跌入深涧。更有甚者,当小羊接近山顶时,它的前面竟然是一群凶恶的狼……
显然,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复杂多样的。可为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却那么单一呢?问题可能出在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教科书习惯于引导孩子:生活是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甚至是唯美的。其实我们这些经过真实生活洗礼的人知道:生活是幸福也是灾难。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留恋向往,幸福的瞬间让我们思念与回忆,然而灾难也同时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因为生活不但有阳光雨露,更有阴霾冰雪、狂风暴雨,甚至还有灾难末日。
孩子们往往把美好的.生活看成理所当然,而在遇到灾难后,他们很容易被灾难击垮……
教科书上生活是单调的,但我们的教育不可以简单。要告诉我们的孩子生活中不仅有杰出更有平淡;不仅有美丽更有丑陋;不仅有甜蜜更有苦难;不仅有富裕也有贫穷;不仅有和平也有战争;不仅有幸福也有灾难……。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我们的孩子能在灾难来临时,就能表现出无畏、英勇、乐观、沉着、不怕牺牲、互助、坚定……
其实小羊是否能吃到草,本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明白生活中成功与失败同在!幸福与灾难同在!让我们的孩子明白只有在失败和灾难中才能彰显着他们的生命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9
4月份从工作室借来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一书,这本书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素材,《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读后感。 书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我更充分地领会了很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通过介绍于永正、王松舟、赵景瑞等八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以及教学观点等等,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老师,读后感《《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读后感》。如:于永正老师的“艺术人生”,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王松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让我感受到一个个名师的教学风采,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艺术修养。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有魅力。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把课上的这么有魅力的呢?细细思考,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精心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对于这句几乎人尽皆知的话,有的老师可能要说,我们每天都在备课,那有什么稀奇的?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何为精心?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的艺术修养。概括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正如于老师所说:“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是教过好几遍了。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我的一切好的方法几乎都来自读。年轻的时候,我备课总是先看‘教参’;现在也看,但是在我思考过之后看。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我是从来没上过让我满意的课的。”回想自己真是惭愧,备课时不也是读完一两遍教材就开始看教参,抄教案,按照教案的设计去上课。很少在看教参之前去自己想想该如何去上这节课,缺乏思考。更何谈做到精心?这样的课怎能让学生感到兴趣呢?于老师说得好,“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交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到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这是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教学艺术的第一步。
另外,书中的每位教师的艺术修养也是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课堂上的收放自如,与他们的艺术修养分不开,与他们渊博的知识分不开。我想作为现在的我来说,那就是要多学习,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看完这一本书,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看来,名家仿佛时时刻刻在我身边,他们的话成了提醒,告诫我不要怎样,要怎样。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在从未相逢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长谈,如愿以偿地倾听名师的教诲,取得智慧的真经。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0
感谢雷玲老师主编了这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是她让我得以坐在家中便能够沐浴在名师的阳光下,徜徉在名师的风采中。
雷玲老师在这本朴素无华的书中,为读者介绍了八位小学语文界的名师。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于永正的“艺术人生”,孙双金的“情智课堂”,王崧舟的“诗意课堂”,赵景瑞的作文课堂魅力,闫学的语文之道,吉春亚的浓浓语文味的课堂,盛新凤的“和美语文”,周益民的诗化语文教学。八位名师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的教育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阅读此书,我充满激动、感慨、钦佩,同时更有深深的自责。
当读到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的情景对话时,我激动不已。
【附教学片断】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两“小儿”要求学生在老师引读后只是忠实地读好课文中对话的语句,不要添加任何词语。
师:“好,剑拔弩张,开始辩斗。(念读课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甲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
乙组:“我以日初出远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部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一儿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教师适当添加提示语,但要求学生仍然只是读课文的内容)
师:一儿不服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争辩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一儿扯着嗓子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以教跺地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一儿以手相指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不甘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学生身心投入,辩斗渐次激烈,全场掌声响起)
教师开始时读课文的提示语,进而又逐渐地设置新的提示语,不断地反复引读层层递升。在老师的不断“挑拨”下,两大组的“小儿”们辩斗的越加火热激烈,最后发展到指手跺脚、互不相让。场面激烈,效果斐然。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当读到于永正老师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写下《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时,我感慨万千。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佩的人民教师啊!“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
倾听学生的谈话?”读了这20条建议,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老教师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仿佛看到了于老师那满怀期待的眼神。这可是老先生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啊!我幸运的学到了可能一辈子也悟不到的教育细节,顿时觉得如于老师的女儿一样幸福。
当读到赵景瑞老师的累累硕果:?在全国教育报报刊公开发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400多篇约70万字。我充满钦佩。同样作为长期伏案的教师,我深知这些成果是花费了无数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结晶。
读了这本书,我更多的是自责。在前辈大师面前,我是何等渺小,教书育人又是一项多么博大精深的事业!孙双金老师为了讲好《只拣儿童多处行》整整半个月沉浸在冰心的世界里,他说“很纯净,也很幸福。”《万里长城》是王崧舟的成名作,据他回忆,此课的创作数易其稿涉及伤筋动骨的构思调整就不下七八次。于永正老师反复强调“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而我呢?虽然也曾像孙老师那样为讲好一节课,主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但那只是临时抱佛脚,为了需要而读书;虽然也曾像王老师那样为讲好一节课绞尽脑汁,但下功夫的程度显然不够,甚至有时别人指出缺点还不虚心接受;虽然也曾像于老师那样为讲好一节课潜心钻研过教法,但并没有坚持每节课都那样做?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很年轻,今后的教育之路还很漫长,人生的画卷更多的是空白,我愿学习名师的执着、勤奋、刻苦?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姿。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1
上星期第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厦门六中大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动。
为期两天的观摩课我们一共聆听了七位名师的演示课,分别是淮北名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的《活见鬼》古诗文教学,厦门青年骨干教师王丹婷的《祖父的园子》,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母亲的鼓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每一堂课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设计的别致,教学机智的巧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孩子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这样,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悟了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管建刚老师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有效指导。文本阐述的观点很简单,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管老师在学生明白之后就故意说,可以下课了吗?以此引导学生明确,观点的确立还需要事例的支撑,这样才更有说服力。然后提出:一句话怎样才能成为一篇文章?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段,让学生明白一篇议论文需要提出看法,有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来支撑,最后在得出结论。管老师紧扣中心,层层递进,把一篇议论文内容、结构、写法解读的如此透彻、明晰。看似平淡,实则隐藏大智慧。
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法更是让我叹为观止,他在课堂上读、唱、吟、舞,把孩子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名师的`课是洒脱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诗意的。最终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指导的魅力和智慧点评的魅力也是名师们课堂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我想更是我们一线老师需要好好去锤炼的地方!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2
一、分析对话,理解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进行细读分析,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读懂文本。多媒体课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画面。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活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出小男孩的话)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想象一下列宁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列宁对鸟的“真爱”。)
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
教师导读,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1读列宁的话“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2接读小男孩的话“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心地说——(生l读列宁的话“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的爱鸟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2读小男孩的话“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l读“会飞回来?”)
师:列宁的爱鸟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2读“一定会飞回来∽以上情景对话,教师可进行朗读指导,多叫几组同学表演读。
三、研读对话。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错就改的,这一育人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抓住对话,引导学生精读研读,进行深人探究,顺利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师: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直接说穿呢?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让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呢?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人物对话部分,进行研读探究和集体讨论,体会列宁的育人过程和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4
绿叶婆娑,骄阳似火。5月26日,xx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xx省xx市xx隆重举行。来自七大地区的名师新秀聚焦阅读、彰显教艺,给与会教师、专家提供一场鲜活的课堂盛宴。整整两天活动时间,分享14节课及专家点评。本次活动特色,正如全国小语会理事、xx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xx省教科院教研员吴福雷总结大会时感慨,本次活动内容呈现“代表多样、课文多样、风格多样、教者多样、精彩多样”的丰富性,活动追求“主体更凸显、语用更充分、过程更美妙、成长更迅速”的实效性。徜徉一节节赏心悦目的课堂,聆听大师高瞻远瞩、旁征博引的诠释,一股股绵甜醇厚的佳酿不断丰盈心灵的酒杯,启迪心智,开启密码:还原生活场景,焕发语言生命。
做课教师扎实、高超、个性的教学基本功素养以及显赫的个人教育经历令人折服、艳羡。她们形象优美、衣着大方、表情丰富,解读文本意蕴深厚,驾驭课堂行云流水。在充分研读学段目标、依据班级学情的基础上展开课堂互动,演绎“基于表达的语文实践”的精彩。
一、引生活,创文境。
匠心独运的导课活动,利用地域资源铺陈烘托,亲近人物、步入文境。来自xx的林艺鸿老师执教《慈母情深》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哪些会唱小时候妈妈教过的童谣?”学生个唱后,教师用闽南方言演唱。这一另类的闽南语立刻激起全场极大地兴趣!是啊“妈妈”一词的发音几乎全世界都是相同的。多么亲切的字眼,多么温暖的亲情,师生重温童年的纯真美好,怀着浓情蜜意走进文本,走向母亲。再如来自江西南昌的熊忠雄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师生聊开“过年”的话题,一句“你们xx人是怎么过年的”?将学生置身于春节的情景,点数了当地的习俗。教师紧接着出示福建的《“围炉”图》,叙说当地这一习俗;又出示自己家乡的《“福”羹图》简述;自然过渡到《北京的春节》,教师板题、揭题的.技艺犹如是小桥流水、水到渠成,为课堂奠定了“热闹、喜庆、祥和”的年味。
二、品语言,习章法。
从写作的角度解读阅读是做课教师凸显的课堂思路。大家循着“走进去,出得来”的语文规律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曼妙,习得表达的方法。
1、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xx徐xx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老师从“凤辣子”的外貌描写入手,一读她的珠光宝气,二读她的美中藏威。三读人物语言,扣准关键词“只管……只管……”以及一连串三个问号,读出她的话中话、弦外音,此刻一个傲慢无礼、野心勃勃、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凤辣子”跃入眼帘。四回读人物语言,在《枉凝眉》乐曲伴奏的映衬中,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糅合字里行间,品味到深刻的“辣”字。再如江西赣州钟永刚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一读对话,初感吝啬;再读对话,品味人物病重、着急、绝望的心理;三品写法,在对比、夸张中感叹吝啬“这一茎灯草比命重要”!篇章短小,仅仅三百余字,没有吝啬、小气、抠门这些词语,作者运用夸张、对比、讽刺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目三分,一个可笑可悲的吝啬鬼活脱脱立在眼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xx的林xx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更着重研读环境、旁边女人、“我”的侧面烘托这一写作特点,更加丰富和提升了主题,值得赏析与借鉴。
2、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拓展。依据文本特点,使用阅读支架,这也是长文短教的优化策略。在xx吴xx老师执教的《“故事一组”群文阅读》共4篇,这一批量的阅读课堂,令人耳目一新。由第一篇《一件运动衫》,跳读相关描写,师生交流故事四种情节,“注意——想买——穿上——退还——收到”出示三种情节梯,让学生对照选择符合故事内容的一项。学生在揣摩提炼中感悟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接着教师出示故事二《一块钱》,要求学生根据“我”的态度变化画情节梯,学生很快根据一系列心理活动词语准确画出了。采用这种关注文本“变”与“不变”的量,能捕捉有效信息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更便于师生交流重点、难点。如此教学通过群文篇章感受一类故事的基本特点,把握阅读感受;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故事反复的细节描写方法;通过支架策略引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写法上的内在联系。这一阅读模式是浙江省小语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之“桥梁阅读”课例成功展示,能在高效课堂实践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实现“教阅读对于小学阶段更重要”的阅读理念。读得深、读得广,定会厚积薄发、迁移运用,形成语文素养质的飞跃。
总之,分享如此优质大餐犹如穿行智慧的丛林觅得宝藏。在名师的课堂邂逅自己,在传承与创新中攀升专业化成长之路。且行且思,如何在阅读中优化学习策略、汲取语言素养,一路践行学生阅读素养的生长、表达的生长、精神的生长,从而影响他们终身的文化素养?抵达于漪老师“学习的课堂决定学生生命的课堂”美丽彼岸。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
在教学“生活中的见闻”时,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母亲逛菜市场,了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体会母亲“当家”的辛苦。茶余饭后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新鲜事。与好友走进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了,所见所闻才会跃然于纸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才能乐于表达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8-08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5-21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优选】05-25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热)06-10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精选(15篇)05-22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篇11-02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20篇)04-18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汇总15篇】05-25
(必备)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