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3 12:31: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对称》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称》教学反思(15篇)

《对称》教学反思1

  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我教了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这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开始,我就用亲切的话语引入玩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玩具中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实物到图片的转换。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对折,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感悟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比较出图片的边沿完全重合,有这样特征的图片是对称的。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体会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归纳图片是对称的,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注意发挥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作用。

  我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造——自己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在教学中,引入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从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对称”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做”一个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称图形是“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感受到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看到数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的心情很好。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都很活跃,都很主动,都很积极,接受知识也很快。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我看到了学生的聪明、活泼、自信。也使我看到了新课改的灿烂前景。灯光教学反思道士塔教学反思倒数教学反思

《对称》教学反思2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几条性质的探索和掌握。

  一、教学建议

  1.本节主要是通过折叠的方式认识线段和角等图形的轴对称性,通过运动变换的方法去探索其相关性质。 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直观观察和直观推理相结合,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在画图形的对称轴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注意画对称轴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探索的过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探索发现结论。用更多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探索规律。

  3.在画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很容易地画出任意几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有条件的学校,教学时可利用此软件给学生演示教材中图案设计的过程,或者让学生自己利用该软件作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变换的过程,以及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环节处理上过渡不够,衔接不好,对教材的分析不够,课堂组织的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利用起资源,整堂课在紧张急促中进行,留给学生的思考、说话、动手时间太少,主要是老师在讲,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问技巧欠缺,以致于课堂生成太少,课堂的闪光点没有出现。课堂能够注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创造对称图形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但始终因为教师的引导不足,以致于学生在这个环节活动中不能创造剪出对称图形。其中的欣赏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环节处理不恰当,应该放在课前导入部分,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模糊对称概念,对后来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2、在教学设计中有两处学生设计作品,是不是无谓的重复,我认真的考虑过,但后来我认为两处都不可少。第一次是在验证发现中,这时的学生在帮助老师解惑,他本身没有形成充足的概念,所以设计应该是简约的。而第二次是在课堂的最后,要求发挥想象创造出一件作品,这时的学生已经形成概念,并对若干建筑物、生活用品进行了观赏,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这时的学生思维已经处于活跃的状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一环节在课堂中实现是不可能的了,这无疑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在认真准备的状态中,学生创造出来的东西,你会大吃一惊。你会叹服学生的创造力。

《对称》教学反思3

  我们本周的教学主题是《克隆专家》,科学活动《有趣的对称》就是这个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发现、了解对称轴的重要作用;感受、寻找生活中对称的事物。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对称》教学反思4

  讲授《轴对称》的时候,在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引导发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演示画图过程供学生观察,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学法方面,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强化重点内容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旋转实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所有学生既能参与,又有一定的拓展、探索的余地,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准确掌握轴对称,对称轴和两图形轴对称的概念,经历了动手画图、观察发现、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能较好地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会运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对称》教学反思5

  在学习《对称》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书上的小衣服、小树、心和葫芦。大多数孩子都是从中间对折着剪的,只有几个学生是画下来再剪的。于是,我就拿着这几个不对称的图形问孩子:“你们觉得这几个图形跟你剪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孩子们都说,两边不一样大。于是我又说,那你们几个能想个办法让它们变得跟大家的.一样吗?那几个孩子很轻松的就知道先从中间对折,然后再去剪。剪完之后,我问学生,这下跟大家的一样了吗?学生们都纷纷点头。这样一来学生对对称图形就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比老师讲效果好得多。我紧接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对称图形,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抢着举手说,那条对折的线就是对称轴,我肯定了学生,然后把图形粘到黑板上,教学生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这个难点顺理成章地就突破了。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备课,我想上课其实很简单。

《对称》教学反思6

  轴对称是一个不难理解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对称轴的条数、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在自主探索中欣赏到对称之美、体会到探索之趣、经历了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节课通过设计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实现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成轴对称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

  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皮亚杰指出:“要知道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本课时通过大量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抢答题、小组抢答题、轮流抢答题、设计题、学生回答题、展示题.这些形式多样的问题的设置,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探究者.

  科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图形,让图形运动. 轴对称图形的展示、对称轴的画出、轴对称图形的翻折,能通过课件很好的完成.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显得直观.特别是一些优美的轴对称图形的欣赏,如果不借助课件是很难得到良好的效果的.

《对称》教学反思7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1、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2、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3、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对称》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习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二十的第6题中,主要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再教设计: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对称》教学反思9

  在这节课中,采用实物教具代替多媒体演示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素养。

  一、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理解:

  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成重合(或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说:对折后两边都一样)来描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则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因此这些节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轴对称图形做铺垫,根据新教材的改编后,本学期安排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画对称轴,而是通过对折,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来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二、我的设计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利用一副不对称和一副对称的眼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中获得对物体的对

  称现象的空间概念的理解,接着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邀请他们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把学生带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我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猜图游戏中你能发现到这些图形有着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就从刚刚的两副眼镜生成的“对称”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我提出“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两边是完成一样?”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对折的方法。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把图形分成完成重合的两份,为下面的学习对称轴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这环节是通过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后,通过折纸、画图、和剪纸的过程展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这里我是先让学生讨论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后动手剪衣服图形,展示二件衣服,让学生观察发现为什么二件衣服会不一样?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分析二件衣服的制作过程。接着我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剪出其他的图案来,这时更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发展,把对称应用出实际中。展示作品,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感受数学中对称这一应该让生活变得美丽。此时我利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什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在这里,我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练习题,编成三题来巩固新知。最后利用板书对全课进行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这节课总得来说学生是愉悦的,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空间思维。这也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三、不足的地方:

  1、、语言不够精练,习惯去重复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还有出现不少的语病,数学语言不够规范。

  2、教学的重、难点没有更好的突破,剪一剪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

  3、在巩固练习中,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我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学习。

《对称》教学反思10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物体的像左右对称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动作,请其他同学观察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镜子里的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为了让学生明白镜面对称,做了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当镜子里的人,一人照镜子进行表演,取得较好的效果。

  《镜面对称》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了解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使学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称》教学反思11

  《轴对称》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为能上出开学第一节课的精彩,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的一开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谈感受,从中选取几个美丽的、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又顺利的进入了新知的探究活动。

  二、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然后组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举出了很多的轴对称现象,并通过小练习(判断下面个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完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尤其是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活动(用尺子量、数一数)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完成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三、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在学生欣赏到到美的同时,又发现了轴对称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美。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轴对称图形、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之后,我设计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动手设计,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在交流展示中获得“创造美”的愉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对称》教学反思12

  一、从课堂反思

  1、这堂课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归纳出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然后由特殊到一般,从线段到两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提升。我想学生应该掌握了作对称轴的作法,然后将其进行推广到两点、角等其他轴对称图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成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如练一练、说一说、一起去探索、挑战自我等等从中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2、上了这节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的因素很多,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提问的形式和语言还嫌单一。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在现行的开放式的课堂中,关键是放的出去的'同时要收的回来,可能是平时注入式的简单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视,上课中的语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视。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从学生反馈反思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但对从特殊到一般的实际应用上不能很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对称》教学反思13

  印象中已经是第四次教学《对称的美》这一课了。虽然对教材内容已驾轻就熟,但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大胆尝试着为老醋装上新瓶,在“三维目标”这一新理念引领下教学旧教材内容。课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效果,有如下反思和总结。

  首先,为了着力“体现和兼顾三维目标”,在以往教学流程上进行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收获:

  1、课前备课有意识从知识及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做到首先从思想上转变美术课中“重知识,轻方法;重技能,轻审美”的落后教学观念,课堂上便可做到从有意识出发,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关注目光更多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

  2、打破传统美术课程中单调的讲练学习模式。在教学安排上,从原来的教师简单讲解归纳对称图形的特点后便进入剪纸练习,改变为多次出示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服饰、饰品、生活用品、剪纸、建筑、泥塑等实物或物品图片,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欣赏美、感悟美。这一教学时间比例的改变,实质上将这堂课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了美术文化学习的审美能力提高。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加重美术课程中审美、欣赏”这一要求。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乐于接受。欣赏环节的比例加大,每个学生能力有不同程度增强。同时后面的剪纸练习并没因时间的相对缩短而效果不佳,反而学生在充分认识对称图形特点、感受对称物品的美之后,作品完成速度更快,设计的作品颇有创意,更富美感。

  3、本节课我还注意将目光从完成教学进度转而投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对学习动向为教学焦点。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流露出的学习热情而及时给予表扬;对小组间的精彩合作而兴奋为其喝彩;对个人展现的创新思想而投以惊讶的赞许目光……学生在课堂中每一个细小学习动态,我都力争适时做出反应和引导,表扬和鼓励。学生在整堂课中充满成就感,深感自己被老师关注的幸福。除此,我还有意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领悟。这节课让学生领悟“对称的美美在何处?”是一重点、难点,然而我认为“学会如何感悟(即:学会如何学习,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是新课改中凸现的新重点、新难点。因此我在让学生充分欣赏实物和图片后,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是让其先看先悟,先比较先讨论,借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趣味。教学事实说明,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认知水平,教师引导其学习方法得当,学生会报以令人瞠目和满意的答案。

  但是,“路漫漫兮其悠远”,在课改初期的探索阶段,教学中我仍存在许多疑惑,常常把握不准三维间的尺度关系。就本节课而言,整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1、新课程的课堂将学生确立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时间多了,选择权利大了,而我则显得有点闲,课堂上没能真正融入学生中去,与其站在一个同等的平台交流。如果以后教学能更多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下水示范,小组参与,共同活动。把学生情感态度视为自己的情感态度,用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学习,用自己的价值观熏陶学生的'价值观。我想学生在我的美术课堂中会具有持久的学习兴趣,乐于体验与老师一起进行美术活动的愉快学习过程。

  2、“关注不同能力,不同爱好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是实施三维目标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教学中,我始终用激励和褒奖的评价态度对待进步者和能力较强的学生,然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仅靠老师口头的表扬是不足以促进其有效达到三维目标的。那么,我可以用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的方法,如:剪比蝴蝶更简单的对称图形,或在小组集体完成中不用动手,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不同能力层面、不同情感态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三维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摘到桃吃,充分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会有效得以持续发展。

  总之,在以后教学中要始终把握住一个不变的教学方向: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是实践层面必须是三维一体的,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那么,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这样来处理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称》教学反思14

  首先,在教学这一部内容时以“观察———操作———再观察———探究规律———应用规律”为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既有动手的机会,又有动脑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对学习收获的印象更为深刻了。

  其次,有了以前的教学经验,这次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即对应点到对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采用了让学生选取对应点实际测量感知的'办法,但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仍然不到位。

  第三,将授课起点放在“学生从未接触过对称”上,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使如此,在教学中也常常会让我有起点定高了的感觉,可我还能怎么低呢?

《对称》教学反思15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开课伊始,我便拿了剪子和彩纸,告诉学生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只有细心观察,发现秘密的孩子才能得到礼物。”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后,我快速地开始剪纸,不一会见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孩子们很兴奋,我让孩子们说说老师这怎样剪出来的,因为孩子们观察细致,所以说得准确。由此便引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相继,我又剪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这样一节好的教学内容,我当然不会让学生错过动手操作的'机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撕或剪出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这一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对称教学反思12-23

《对称》的教学反思07-07

对称教学反思07-02

《对称》教学反思09-02

《对称》教学反思06-15

《对称》教学反思04-13

图形的对称教学反思07-02

《对称》的教学反思范文07-05

《有趣的对称》教学反思07-03

《轴对称》教学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