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0 10:23: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离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子教学反思

离子教学反思1

  《离子反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些人认为概念是个知识点,在教学中重点是把这个知识点打开,挖定义、挖定义里面的细节,不过我觉得在新课标下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概念原理内容是一种概括性熟悉、是一种揭示本质的熟悉,它是科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建立这个概念的学科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总之,我觉得概念的教学真的需要反复的去论证和思考概念的价值、概念学习的价值、概念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熟悉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将课本后面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三个实验提到最前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形象感知后,再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即反应的本质,从而得出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共同特征——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便会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同时形成离子反应揭示反应本质的印象。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物在水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并且这种方法也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共存的问题。但是对于反应物中有难溶难电离物的`反应,用前面那种方法就不太好分析,所以我以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为例,介绍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最后通过三道高考常见习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离子共存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个达标检测。课后思考题就是联系实际,关于离子反应在污水检测、医疗环保方面的应用。

  本来我是预备将哪些物质拆哪些物质不拆作为一个难点让学生讨论,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讲,结果做练习时发现学生对微溶物的处理不清楚,所以放在讲解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引入的时候我用了一个铜离子与碱反应的故事设疑,不过忘了以解决这个问题来结束。课后思考我留了一个污水中离子检验的题目,下课后有很多学生问我这个题目,可见学生对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感爱好的,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多联系实际。在上课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爱好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离子教学反思2

  《离子》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课题1,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该课题内容较为抽象,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和了解离子的形成,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和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这节课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开始的。我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因为这是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兴奋地齐声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紧跟着提出了以下的问题:“质子、中子、电子它们分别带不带电?”这次我请学生个别回答。学生在刚才那股兴奋劲的支持下,抢着举手回答。我请其中一名同学回答,并且进一步问他“原子带电吗?为什么?”该生稍加思索,然后准确回答:“原子不带电,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在此基础上,我稍作点拔,自然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这样,把学习的起点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上,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产生探究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引入新课。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根本不可能看得到,一下子也难以想象,此时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相当好了,但是学校的条件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给同学画了简单的图示,来加深他们对核外电子运动特点的理解。“既然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那么我们怎样表示呢?”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强调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新教材介绍《原子构成》以后就介绍了《离子》。学生刚刚接触原子的构成,不太适应微观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改进了书上的知识点,课本上介绍离子之前先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但内容比较少,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我预先在小黑板上画出了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一:你从图中发现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规律?问题二: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规律?问题三:稀有气体元素为什么又叫惰性气体元素?这与它们的'结构是否有关?问题四:你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各小组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这促使学生在与他人的比较和鉴别中改进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完成表格;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自由地进行科学研究,使生硬的化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这一环节进行得较顺利。可惜我没有强调非稳定结构和稳定结构有何区别,使学生对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一问题难过渡。

  接下来便进入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离子的形成。

  我先给学生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提出问题:Na的最外层电子是多少?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容易使最外层电子填满呢?Cl呢?学生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的基础上,热情高涨地参与方案设计,基本上都能设计出氯原子和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转移到对方,从而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两个方案。学生提出的两种方案,哪一种更可行呢?此

  时,我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一个学生扮演钠原子,一个学生扮演氯原子,一个学生扮演电子。“氯原子”把“钠原子”身边最外层的那个“电子”抢走了,“钠原子”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学生的表演赢得了阵阵赞许的笑声。看完表演,我再以图示的形式,边板书边分析氯化钠的形成,学生更易明白了。

  对于“氯化钠的形成”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和学生都相当满意。学生表演,生动活泼,活化教材,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感觉新奇而激动,课堂教学唤发出勃勃生机。利用图示和课件把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明呈现,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学生知道了以上的内容,我再介绍离子(概念、分类、写法)就简单多了。至于“离子和原子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钠离子和钠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自己课下制成表格的形式。

  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小结本课题学了哪些知识点,但由于下课铃声响了,没有小结,有点遗憾。

  回想整节课,如果能利用多媒体适时地播放课件(课本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核外电子的运动演示”,和“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因为在帮助学生领略和体验微观世界,提高想象力,使微观抽象的离子的形成变为直观的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我也要抓紧时间去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离子教学反思3

  200X年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离子》编排的顺序与过去有所不同,新教材介绍《原子构成》以后就介绍了《离子》。学生刚刚接触原子的构成,不太适应微观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改进了书上的知识点,课本上介绍离子之前先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但内容比较少,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我用投影打出了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在此基础上讲解离子的'形成,并逐一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然后介绍离子根据带电荷不同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介绍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记忆常见离子符号,使学生巩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

  这样在讲解化合价时,我就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化合价的确定,这样对成绩比较好,知识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讲,就不用死记硬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设计确实做到了“既让优生吃饱,又让成绩差的学生吃好”,取得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由此我越发感觉到,课改的任重道远,他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反思,探讨。

离子教学反思4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实验说明,比较抽象。但是这部分是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基本化学素养的核心环节,而且本课中谈到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联系”,“离子是如何形成的”都是中考中必考的内容,一节好的新授课对中考复习的帮助巨大。

  虽然对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解释,书本上没有做任何解释,但考虑到学段衔接的问题,我想介绍一下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不同分层排布。电子有能量,电子层有能级,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虑到之前抽象的概念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想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他能跑很长的路,若身体素质不好,只能跑较短的距离。同样电子的能量高,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且这个运动区域就像我们的跑道一样,但不像行星一样有固定的轨道。

  在备课过程中,我把本课的主要类容安排为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究,分为3个学生活动展开:(1)画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找单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3)找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位置,分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为下节课讲离子的形成做铺垫。在黑本上写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引着学生讲解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且分三组。

  第一组写出Li、 Mg 、A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尤其是最外层的电子数。追问这三种元素属于哪一类元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跟数学上的4舍5如一样,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这些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后计算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Li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荷总数即(+3),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总数即(-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3)+(-2)=+1得知Li原子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后带了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同样其他的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后都带了正电荷,失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

  第二组写出O、 P、 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尤其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追问这三种元素属于哪一类元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大于4,跟前面一样,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这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最后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得到电子后计算,如O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荷总数即(+8),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总数即(-10)→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8)+(-10)= -2 。得知O原子得到电子后带了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同样其他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都带了负电荷,得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思考讨论:前面我们讲过的原子不带电,现在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带了电,那么带电的原子还是原子吗?从此提出离子的概念。

  第三组写出He、 Ne、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尤其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追问这三种元素属于哪一类元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8(氦为2个),即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它们已经是稳定结构。巩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从此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关系很密切。在备课中重点突破放在对“元素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关系”的探讨,

  这样在讲解离子这一部分的内容后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离子的概念以及清楚地区分原子和离子,整个讲授过程中以巩固前面的相关知识的同时,教师引着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来推出新的概念(离子)的教学方法为主,降低学生理解新的概念的难度。为此今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引着学生推出新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离子教学反思5

  20xx年12月7日—11日,按照学校教学计划,高一各学科公开课展示。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了《离子反应》一节的展示,经过授课和组内评价,我作教学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物在水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我以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NaCO3+2HCl2NaCl+CO2↑+H2O

  2Na++CO32-+2H++2Cl-2Na++2Cl-+CO2↑+H2O

  CO32-+2H+CO2↑+H2O

  介绍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最后通过一道高考常见习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个达标检测。

  从课堂实施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实验探究中,在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初步结论,部分学生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结论,同时,由于没有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与注意事项,学生一开始在书写技能上较弱,但这些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和鼓励性的评价,致使学生主动发言的不多,缺少相互交流。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以抓基础为主,才符合五中学生特点。

离子教学反思6

  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离子》编排的顺序与过去有所不同,新教材介绍《原子构成》以后就介绍了《离子》。学生刚刚接触原子的构成,不太适应微观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改进了书上的知识点,课本上介绍离子之前先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但内容比较少,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我用投影打出了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在此基础上讲解离子的形成,并逐一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然后介绍离子根据带电荷不同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介绍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记忆常见离子符号,使学生巩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

  这样在讲解化合价时,我就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化合价的确定,这样对成绩比较好,知识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讲,就不用死记硬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设计确实做到了“既让优生吃饱,又让成绩差的'学生吃好” ,取得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由此我越发感觉到,课改的任重道远,他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反思,探讨。

  上述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写出来希望同行们给予点评。

  

离子教学反思7

  我通过投影打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讲解离子的形成,并逐一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然后介绍离子根据带电荷不同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介绍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记忆常见离子符号,使学生巩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

  这样在讲解化合价时,我就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化合价的确定,这样对成绩比较好,知识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讲,就不用死记硬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设计确实做到了“既让优生吃饱,又让成绩差的.学生吃好” ,取得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由此我越发感觉到,课改的任重道远,他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反思,探讨。

离子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高一必修教材《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课后使我有所感,准备这节课大约一个星期,备课过程中,思考问题更全面了,不仅仅只研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还考虑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师生间如何互动,以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备课并不断的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使课的流程更合理,内容上更清晰明了。我时常对学生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成功一定会给予那些真心付出的那些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拿着我们以前的家当去教不同的学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的思想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转变,今后要不断的注入新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借鉴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离子反应》这节课,我从网上获取了有关《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图片、flash模拟动画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本节课。对于导课这一点,没有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去引课,而是选择一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图片,讲述蜀军因误饮哑泉水中毒,而后又喝安乐泉泉水转危为安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离子反应。这样的确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反思之后,觉得也有不妥的地方。如果把图片换成一个短的视频,会比教师讲述故事要好。此外,不应该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同学们,应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

  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薄弱这一现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并没有简单的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演示3个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对比反应前后的.离子,进而推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其产物。最后得出离子方程式。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得出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生成沉淀。学生通过探究实验2、3得到离子反应发生的另外的两个条件。这个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究之后得出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固。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较高,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实验,或者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并发给每组学生一份学案,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的是自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交流,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经过一番讨论归纳出书写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加深认识,对简单离子方程式进行补充练习,由此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部分,课堂上是做两道练习题结束本节课。课后反思之后,还是感觉这个部分处理的不好。这个部分应该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升华,反思之后,觉得采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较好,讨论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多的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离子教学反思9

  《离子反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对于教学要求中的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教学。我认为概念是化学学习中一种应用标准,当遇到概念时如何对概念进行分析,怎样准确的理解概念并学会如何应用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还有一个是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点为强电解质的拆分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本课从电离方程式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借助溶液中离子的微观图过渡到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从而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本质。通过分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入手,介绍了以“写—拆—删—查”四步走的方式来分析解说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使他们的知识点有一个小结。最后采用实际离子方程式讲述了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将一个要拆的概念使用了不恰当的话语说成了“完全电离的强电解质”是要拆的,应该为“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是要拆的,课后已经向学生做了更正。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

  1.课本上介绍离子之前先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这为后面讲离子的形成作好了铺垫,但在上课过程中,我前半节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描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导致寻找规律时时间不够,草草就结束。以后要吸取教训,组织好课堂,把握好上课的节奏。

  2.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我用投影打出了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第二节课在此基础上讲解离子的形成,并逐一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然后介绍离子根据带电荷不同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介绍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但在上课过程中我的讲述放不开,多数重要的.规律给学生提示太多,不利于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第三单元时候,我已经要求学生将化合价表记住,且要求每节课课前都由科代表带读。这样在讲解化合价时,我就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简单地介绍了化合价的定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建议:

  1.建议分成两课时。

  2.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具体含义、练习绘画部分原子(如:金属元素原子—钠、镁、铝;非金属元素原子 —氮、硫、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氦、氖、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中找出规律。

  3.第二课时:

  具体讲述离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练习两种离子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代表板书到黑板,接着从中得出规律。

  4.到这节书,应该让学生学会区分开原子、分子、元素、离子符号,所以应该针对这一内容设计大量的练习。

  5.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就是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至于怎样分层的、怎么样排布是不要求的。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6.到课题3离子为止,教科书已初步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教科书中“物质及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来对原子、元素、离子、物质等相关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等来小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离子教学反思11

  《离子反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些人认为概念是个知识点,在教学中重点是把这个知识点打开,挖定义、挖定义里面的细节,不过我觉得在新课标下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概念原理内容是一种概括性认识、是一种揭示本质的认识,它是科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建立这个概念的学科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总之,我觉得概念的教学真的需要反复的去论证和思考概念的价值、概念学习的价值、概念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将课本后面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三个实验提到最前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形象感知后,再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即反应的本质,从而得出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共同特征——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便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形成离子反应揭示反应本质的印象。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物在水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并且这种方法也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共存的问题。但是对于反应物中有难溶难电离物的反应,用前面那种方法就不太好分析,所以我以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为例,介绍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最后通过三道高考常见习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个达标检测。课后思考题就是联系实际,关于离子反应在污水检测、医疗环保方面的应用。

  本来我是准备将哪些物质拆哪些物质不拆作为一个难点让学生讨论,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讲,结果做练习时发现学生对微溶物的处理不清楚,所以放在讲解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引入的时候我用了一个铜离子与碱反应的故事设疑,不过忘了以解决这个问题来结束。课后思考我留了一个污水中离子检验的题目,下课后有很多学生问我这个题目,可见学生对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感兴趣的,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联系实际。在上课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离子教学反思12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而且在我用多媒体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微观图像时,好多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本质,这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的化学用语这一关掌握的不是很好,这给他们的书写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在我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他们之间也互相交流,且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可见这群可爱的孩儿们在学习中是充满乐趣并取得成就的`。最后15分钟我给同学们布置了4道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课堂练习题,在他们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紧接着我着重分析与强调这些错点,帮助学生纠正与提高。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理解这节课内容的能力,然后要备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等等。

离子教学反思13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 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物在水 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 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 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 ,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 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我以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Na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2Na+ + CO32- + 2H+ + 2Cl- = 2Na+ + 2Cl- + CO2↑ + H2O

  CO32-+ 2H+ = CO2↑ + H2O

  介绍 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 。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 。最后通过一道高考 常见习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个达标检测。

  从课堂实施 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实验探究中,在对实验结果的交流 讨论 、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初步结论,部分学生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结论,同时,由于没有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与注意事项,学生一开始在书写技能上较弱,但这些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和鼓励性的评价 ,致使学生主动发言的不多,缺少相互交流。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掌握不够。

离子教学反思14

  学生刚刚接触原子的构成,不太适应微观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改进了书上的知识点,先通过复习原子的结构来让学生自然过度到核外电子排布的思考上。再介绍《核外电子排布》,书上介绍核外电子排布内容比较少,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我用投影打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讨论总结出了,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这对学生下个节课学习离子打下一个基础。

  对整体基础较好的班级,可把离子的形成过程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讨论完,一气呵成。

离子教学反思15

  10月31日,会考复习至《离子反应》,由于复习课的枯燥,故创设了一个“诸葛亮智破哑泉”股市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成和发展。《离子反应》的课堂复习教学,通过采用“设疑回忆—竞赛—反思—归纳—运用—释疑”的教学程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主动性,学习新知的创造性,并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本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通过旧知建立新知,多数学生接纳了书写离子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明确了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在尝试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取得了实效,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学习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有欠帐。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能不太现实,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的探索上有一个循序渐进,边练习边发现,边发现边积累的过程,因而需要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渐熟练。

  2、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更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书写次氯酸钙在空气在变质的.离子方程式”这一环节中,这个离子方程式书写难度并不大,因而教师留给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不多,这样对那些离子方程式书写较慢和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同学会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容易被忽视,他们也往往会因为末对自已的书写结果进行反思而影响对离子方程式正确书写方法的感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好以评价促发展是关健,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板演|,发言等方式来展示自已的成果,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学生书写的2Na+2H2O=2Na++2OH-+H2↑

  的结果的板演就可以使学生充分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效率。

  3、注重学生心理需求,营造积极兴奋的学习氛围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方式,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展现不同的问题,若不适应学生这一心理,课堂就会平淡而缺乏生气。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应用练习等环节上,可以创设更富有鼓动性和竞争性的情景,如竟赛,过关斩将等方式,这样课堂就会出现勃勃生机。

  4、媒体使用与板书衔接问题。幻灯片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量,使学生学习更方便和主动。但幻灯片代替板书会削弱板书的作用,因而,在媒体上显示的内容应该是板书所无法表达的,这样就会给学生以良好的感官刺激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当媒体所显示的内容和板书的内容各具特色时二者就会相映生辉。

【离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离子》教学反思06-08

《离子》教学反思06-08

离子的教学反思04-21

离子教学反思04-10

《离子》教学反思11-24

离子教学反思04-10

《离子》教学反思范文07-06

《离子》化学教学反思02-19

离子教学反思范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