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20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
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体会倍的变化。
当学生明确了红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后,我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白萝卜跟胡萝卜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出现了多种想法,有的学生联系到以前学乘法的知识,有的学生想到了关于除法的`知识,这些都是想到找比的标准是几,就是把几看成1份,诠释出对倍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增减白萝卜的数量,让学生在拓展中认识倍,最后又提出,你有什么发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悟出有几个几就是几倍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我有意识的在学生难以理解的时刻追问、停留,唤起了大多数孩子对倍的感悟,使学生对倍的理解不断深入。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2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倍的认识》。课前我认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准备的可谓充分;上课过程中我以拍手游戏引入,以动画、图片为情景,让学生讨论展示,课堂气氛活跃,练习充分、形式多样。我自认为本节课效果良好。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众多老师对本节课的亮点都给予肯定,而吴凤琴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惭愧不已。吴老师指出:“你在讲白萝卜数量是红萝卜数量的'几倍时,如果能利用班班通设备上画笔功能,用手圈一下,学生就能更清楚的理解两者的倍数关系,比你干讲学生光看要好的多。”我听后顿觉自己惭愧不已,亏我还自诩和谐小学教师中的“电脑高手”呢!我开始回想,课前试课件的时候,我制作的课件与班班通设备上的EN应用软件不兼容,不能用EN软件中的诸多功能,自然也不会用画笔功能去圈画重难点,只能用普通ppt模式放映。可我忘了在普通ppt模式下,也可以用“小精灵”中的画笔去圈画重难点呀!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实在该打。
回想本节课的前前后后,整体效果不错,改掉了自己公开课拖堂及教师讲的太多的毛病。只是我这个“电脑应用高手”居然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看来,公开课之前请几位教师试听或讨论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闭门造车,难免遗漏很多本可以更精彩的内容,效果也不会很好。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3
1、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借助情境图中的萝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到水萝卜里有几个胡萝卜,白萝卜里有几个胡萝卜,让他们感受到“几个几”与“倍”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在自主、开放的活动中让生经历、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设计的数学练习题也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了自主探究、主动获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自已完成探究单,通过说一说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由小组讲解展示,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新知。
3、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注重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像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识的拓展,改变比较量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
4、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了1根胡萝卜,比较水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找到标准量,说出他们的倍数关系; 小兔又拔了3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水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找标准量,说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说出蓝色圆片的个数是黄色圆片的2倍,与之前的黄色圆片个数是绿色的2倍对比,都是2倍,为什么?明白标准量的重要,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针对低年段学生的个性,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中设计更多有激励性的合理客观的评价语,会使课堂更亲近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师生平等的圆桌会议。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述应该更加严谨、规范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正确的叙述中深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师讲的还是有点多,应该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完成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4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注重”,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知识迁移,找准认知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课前,充分利用学生“鼓掌”,然后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2个2下;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拍2个3下……通过简单的拍掌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几个几和倍)联系起来,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
二、注重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倍”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了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扩展教材资源,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先让学生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小兔又拔了1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改变3根胡萝卜或10根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是胡萝卜整数倍;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再如,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进行拓展:如果第二行摆12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摆几根?”这是对“倍”的逆运用,是“倍”到“份”的回归,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创设的拍掌游戏、课中探究红萝卜、白萝卜分别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课尾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倍”以及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的威力等,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
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在这节课中,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时的拓展,改变比较量(白萝卜的根数)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课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方法研究了倍的有关知识,并把旧知(几个几)转化成新知(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懂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先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通过3个2根及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几个几”的基础上认识倍,再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
在建立倍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应用倍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6
《倍的认识》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
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头脑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过“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里的影像。然后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于“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通过“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从而把数学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倍”这个名字,整个环节中我试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来理解“倍”的含义,然后通过“算一算、说一说”加深对倍的认识。然而由于我的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得不太合理,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后对“倍”的理解依然模糊,从而后续的教学比较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整节课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失误的地方主要有:
1、设计问题时数据取得较大,不便于学生操作。
2、学生学习的方法单一,“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没有很好的体现。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7
我所教的这节课是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倍”是在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百分数、比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反思我的这堂课有以下几点:
1、创编例题效果好。书上的例一是小兔子拔萝卜,有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我在备课时发现“胡萝卜”和“红萝卜”在表述时容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这里我创编了小猴摘水果的情境,把萝卜变成了“香蕉、桃子和苹果”。课上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很快掌握了“倍”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
2、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在我校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就像专家说的那样,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香蕉是1个2,桃子有3个2,所以桃子是香蕉的`3倍”这样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再通过苹果和香蕉比,以及后面跟进的三个习题,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3、多层次练习,使学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节课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练习是3个小动物带来的问题,有先出标准量,再一组一组出比较量的;有一起出示的;有比较量在上,标准量在下的。第二层次练习是两道动笔练习:一是不成组出比较量的,在学生自己解决过程中,感受圈一圈的方法。二是三种量之间的比较,圆3,三角9,方块18,在不同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关注“是谁和谁比”。第三个层次是在变化中体会“倍”的本质。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增加,体会“倍”的变化。二是改变标准量,感受“倍”的变化。第四个层次是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根据标准量和倍数关系,摆出(或画出)比较量。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应用倍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解读同学的作业,来加深理解和感悟。第五层次是提升挑战。一是加深理解倍和“份数”的关系。二是探索在不同事物背后隐藏的相同点。
4、课堂的不足:一是“圆3,三角9,方块18”这道题,当三角和圆比、方块和圆比时,学生没有出错,但是方块和三角比时,不论是试讲还是这节课都有大量学生出错。反思这部分内容是课堂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时应该有所不同。可以把这部分设计改进一下:改成只出前两道题,再集中出示“方块是三角的几倍”,然后提问:“这次是谁和谁比?”先排除圆形这个多余条件,然后让同桌讨论一下,再找学生回答。这样有引导,有缓冲,学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二是在第五层次的提升挑战中,第一题是小狗有2个萝卜,小兔有3个2根,我当时提问“如果小兔子有这样的6份,小兔子的萝卜时小狗的几倍”时,学生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不知道以谁为1份。课下我反思这个问题,发现是自己表达的不准确导致的,我前面一直说的是1个几和几个几,没有说份数,所以学生不理解,我应该把问题变为:“如果小兔有6个2,它的萝卜时小狗的几倍?10个2,100个2呢?”学生就不会出错了。这也让我明白教师语言要严谨、要前后一致。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8
《倍的认识》是《7的乘法口诀》中第4课时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3、在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总结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这节课我通过“1头小象和2头大象”、“小兔子拔萝卜”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倍”的意义。这样,把枯燥死板的数学知识放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境中,避免了干干巴巴的讲述,然后,我又和同学们进行了击掌游戏,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加强理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摆花片的题目,通过他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倍”这个概念的理解。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一共有三个例题,本次课我通过例1让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的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最后用十分钟的时间,通过例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学生能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种形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倍的认识”教学,由于倍的概念教抽象,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一、探索新知的内容太紧。这个单元有三个例题,看似相近的知识点其实有很大的理解范围,所以一节课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得到稳固的知识点,对后续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练习的讲解严谨度不够。在讲解教材第53页的涂圆圈提问题环节,不应急于让学生发散思维,而是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严谨的控制在本题当中讲解,让学生理解“18是2的9倍,18是3的6倍”的倍数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数学语言的精炼度还需加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在本次教学中,不但要养成学生完成任务时自觉举手之外,还要减少繁琐的询问。还要将数学信息的语言表达完整准确,“2个为1份,这样的2个1份、2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等,要给学生明确的引导,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几个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接下的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是:
一、教学应不拘泥于课本上的例题以及相关的教程PPT,可以从身边和生活入手,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对学生的奖励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注重方法渗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慎重处理课尾。课堂结束的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因此要在练习上下功夫,多采用互动的形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让学生掌握方法,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摘 要】“倍”的概念该如何用具体
语言提出呢?经过探讨一致认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自己试着说出理解就可。在探讨中自己的授课思路逐渐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有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知识点 观察 动手 思路
“倍”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把这个抽象的知识上的生动,在孩子的脑海里建立形象深刻的“倍”概念,s是课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联系了高低年级知识的关系,对知识点的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和同组的几个老师进行探讨:“倍”的概念该如何用具体语言提出呢?经过探讨一致认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自己试着说出理解就可。在探讨中自己的授课思路逐渐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有自己的想法。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巧设计,数形结合易突破重难点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抽象思维较困难,在教学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本届课中用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兰花有两朵,红花6朵。如果把两朵兰花看成一组,红花有这样的几组?学生通过动手圈一圈圈出三个两朵。我说,这样在数学上可以说红花是兰花的3倍。板书:兰花两朵红花6朵,6是2的3倍。再出示兰花3多,红花6朵,让学生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圈一圈,找一找并试着说一说倍数的关系。学生照猫画虎都能说出正确的关系,但这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所以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组图形之间的关系,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倍是什幺?生1:只能说大数是小数的倍数,不能说小数是大数的倍数;生2:大的数里面有几个小的数就是几倍。生3:可以用除法找倍数,例如6÷2等于3倍。生4:用圈的方法可以找倍。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自己对倍的理解,也在一点一滴的补充中的概念清晰具体,易于理解。
2、游戏穿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知探讨后,设计的拍手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我拍手两下,让学生集体拍出我的2倍,3倍。学生拍出2倍,我提出:同学们拍的不容易听出来是几倍,怎样办?这时立即有学生说我们在心里圈一圈,我问怎样听出圈呢?又有学生补充说,一倍停顿下,再拍下一倍。我伸出5个手指,问5个学生的手指是我的几倍?我伸出10个手指,问5个学生的手指是的我的几倍?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感受到了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也内化了概念。
3、设计多种感官的练习,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的练习是课堂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检测,设计有效,典型,灵活多样的练习题能让学生更积极投入的练习中。本节课的练习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圈一圈:第一行4颗星,第二行12颗星,请圈一圈,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摆一摆:左边3根小棒,请摆出它的3倍。说一说:12有可能是哪些数的倍数等说多种练习题等。猜一猜:有小黑猫10只,小黑猫是小花猫的2倍,小花猫有几只?
不足反思:
一、课堂时控是这学期我努力改进的一个方面,让课堂张弛有度,让学生在一节课最黄金的时间探究新知,积极动脑,在容易疲乏分心时间及时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前半节课紧凑高效,在后半节练习过程中指明多名学困生重复说,不仅浪费了时间,也看出我对有些学生的学习没有信心。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出现了几次口误,这和自己个性不够从容,易性急有关,虽然及时改正过来,但自己很清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精炼、简洁,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锻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概念的表述准确无误。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一、说教材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索,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认识,通过观察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变化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第二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认识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游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 。通过
几次的尝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摆小棒练习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学生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习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习是进一步巩固倍的相关知识,并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习,让学生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倍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来完成补充习题。
最后没有总结,其实我本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习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学生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忘记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许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后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第一部分我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相差关系的基础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第二部分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因此,我在设计时重视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通过比较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交给学生独立解决,学生能积极思考,并能顺利解决。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二次比较。第一次比较(除数相同),是一份数相同,让学生体会有几个一份数就是几倍,强调一份数的重要性;第二次比较(被除数相同),一份数不同,相比较的数相同,倍数关系不同,进一步强调一份数的重要性。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的。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这样的几份”来帮助学生探索算法,这样做是因为这种认识便于和除法意义中的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建立联系。然后又发展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因为这样的表述能更鲜明地表达相比较的两个数与“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练习巩固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通过练习,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解决。最后,摆花片的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倍”,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学生对于为什么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2。教学语言还需不断的锤炼。
3。对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注重方法渗透。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慎重处理课尾。课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而此时我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倍”的擂台赛的形式,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并引导学生快速列式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总之,全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和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解理“倍”的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具体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会看图形表示几个几相加,了解除法表示的平均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倍的概念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教学过程分析:
对学生来说,“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用“倍”表达数量之间关系的方式必须由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但在这之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几个几”的清晰表象,从而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凸现出来。在第一、第二次设计时,我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倍”的概念告诉学生就行了,因此,通过一次操作(学生也没有操作起来)就马上告诉学生:牡丹花有8朵,绿花有4朵,牡丹花是绿花的2倍。马上把“倍”的概念揭示了出来。接着通过增加花的朵数让学生练习用“倍”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虽然在这期间也穿插了课件演示的过程,但明显份量不足,从教学效果来看也不尽如人意,老师带着说了几遍,学生还是说牡丹花比绿花的2倍。因此,在第二次2.6班的课堂设计时,抽象出8朵牡丹花和4朵绿花后,不再马上出示“倍”的概念,而是通过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用花片摆一摆、请学生评一评等,在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多个“几个几”后再揭示“倍”的概念,把“无意接受”变为“有意接受”,这样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效果明显好于前一节课。
思考这节课有几个成功的地方:
其一:能抓住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是填补师生间情感的空白,成为学习数学的积极因素。平时能在情感上与孩子们经常交流,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较喜欢的情绪,因此,适当的创设情境以后,学生就能较快的融入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也顺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是能在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前面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会说出“几个几”,充分让学生在感受--理解--实践的一系列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随着信息的交流,互相碰撞,让有着求异思维强烈的同学有了创新的知识基础和机会;再就是能在最喜欢获得老师表扬的适当时机给予鼓励,让成功者有喜悦的体验,让羡慕者得到效仿的榜样而激发自己。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成功之处:
倍,对于学生来说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时,教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例题呈现,理解倍的意义。
2、在此基础上,类题呈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3、归纳领悟,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表达让学生对倍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因此,我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通过小兔子喜欢吃萝卜引导出胡萝卜和红萝卜两个数量之间有比多少的关系,在学生挖掘两者的数量关系后,直入主题,抛出红萝卜有几个2根?让学生说出圈一圈的方法,并让学生上台,动手实践,通过圈一圈让学生一眼就看出了3个2根,那么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明确一份是多少,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的几倍,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巩固倍的认识,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在类题呈现这一环节中,改变比较量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一直围绕几个几,是几倍,最后让学去发现这一规律。接着到改变标准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强调我们都是与2根胡萝卜比较,请仔细观察,现在把胡萝卜变成了几根?让学生感知标准量已经开始变化,在老师质疑的时候,为什么一下是2倍,一下是3倍呢?学生很快就会领悟比较的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是处理得比较好的环节,在这节课中,动手摆一摆。有部分环节处理得不是 很好,例如:学生上台展示都是增加小棒根数的,没有减少小棒根数的,如果在教师下去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发言,教师结合孩子的发言,顺势的让学生感知可以连线增加小棒根数或者连续减小棒根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标准不变,比较量在变化,倍数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学生思维不断爬坡的过程。
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日后补过也难以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才确定了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教学时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本节课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提炼自己的教学用语。还有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差,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一部分同学不跟着老师,心思不在课堂上,还是花点时间提醒同学。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6
讲完了“倍的认识”这节课,感觉效果还不错,在这节课中,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强化概念的理解,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环节设计如下:
1、从摆中认知,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数学模型。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请学生在第二行摆3个2根(学生听老师指令摆),3个2根也可以说是2的3倍。摆第二行换成4个2,引导说是2的4倍。
2、从摆中理解,从直观形象概括出抽象的`文字表述。牢固建立起“求几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的印象。
请同学们动手摆学具,要求先想出摆的根数,再有顺序地一组组摆出来。
1)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是第一行的2倍 引导说:3的2倍是(2个3),有6根
(2)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是第一行的4倍 2的4倍是(4个2),有8根
(3)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是第一行的5倍 3的5倍是(5个3),有15根
3、从说中强化,理解意义。6的3倍,以6作标准,是( 3)个(6 );4的2倍,以4作标准,是(2)个(4)。
小组讨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当学生认识了倍数的意义,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7
本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并帮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联系的更加紧密,使他们加深对倍的认识。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先提出问题: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对的已知条件把2朵蓝花和8朵红花分行排列,并按照此前的样子,试着把这些花2朵2朵的圈一圈。然后引发他们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确。
总之,本节课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的形成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8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从复习题开始通过看图说“几个几”,做游戏拍“几个几”为后面倍的概念的建立做了铺垫。也是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同桌议一议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倍的概念,降低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 “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前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针对本节课要做一个前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空洞的。
二,缺乏教育机智,驾驭课堂的`能力太差,不能及时的调控课堂,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不够。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意外”,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就会把这些动态生成的 “小意外”,变为教育契机,及时的调控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 而我却少的恰恰就是这些,比如,在主题图的出现时,由于电脑的原因图片不清晰,就应该打开书本观察书上的主题图,而不是浪费时间引导观察。
三、语言不够简练,引导不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精炼、简洁,不能让学生长生歧义,而在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引导不到位,提的问题不是特别有效,导致做了许多的无用功,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而且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9
《倍的认识》本来是二年级的内容,现在把它放在三年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新课的教学上我先从比较直观的苹果和梨出发,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除了有多、少的关系外,还有另外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接着通过图形明确倍的表述:把2个苹果看成1份,梨有3个2也就是3份,我们也可以说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为了丰富学生对倍的感性认识,我采取了复述、圈一圈、说发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了旧知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最后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1份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倍有更深的理解。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面对全体学生,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获奖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几个关键词:一份,几个几,几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语言不够精炼,有时引导得不够到位等,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20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注重方法渗透。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慎重处理课尾。课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而此时我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倍”的擂台赛的形式,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并引导学生快速列式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总之,全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和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解理“倍”的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06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07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15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26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8-13
倍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6-28
《倍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7-09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02-24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9-17
最新《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