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5 10:41: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花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教学反思1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

  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子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4、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要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贵在平时意识的养成训练,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但是,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以后,我是怎样制定科学的导学方案,以促使目标的达成呢?我认为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三点,教材内容的处理、训练点的设置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选取。

  1、教材内容的处理。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我们看到的这一课是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我设计了五大环节:

  (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习生词,欣赏词句;

  (3)依托文本,理解运用;

  (4)品位词句,当堂积累;

  (5)修建花钟,引导探究。本来在开初的设计中还有一些环节,比如背诵课文、介绍花钟等环节,后来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整,这也叫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上述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这一课从对花钟字面意思的理解——“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钟”,随之了解花钟是“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继而进行扎实有序的感悟和训练,让学生参与实践,明白真正的花钟是“不需要指针”的,最后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一气呵成,让人感动的不只是花卉之美,而是感动于教者与文本、与学生的深入“对话”,感动于这样精巧的设计!

  2、训练点的设置。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科学的“训练”是不行的。那么,何谓科学的训练呢?我的理解是,必须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和分量,体现训练的层次和角度,把握训练的节奏。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三个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将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序。拿生字词的学习来说,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生词认读,然后是在课文中读,接着在屏幕上出现生词,离开拼音读,随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课文中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到后来看看课文中那些描写花色的词语等等。二是将字词的学习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我们看到,多次提醒学生到课文中去理解字词,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起来。第三是将积累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处理足见教师对语言积累的重视,敢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并进行方法的引导,对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应该很有启发。同时,在积累的时候,老师注意了对生字书写的引导,老师说:“我想你们应该把这两个词抄在积累本上,要注意看清田字格中这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选取。

  对于教学策略,上面其实已经谈到了一些。在第一课时,则采用让学生“感悟”、“体验”的方法去理解字词,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举例:比如“艳丽”、“淡雅”、“娇嫩”、“舒展”等词语的学习)后面安排了学文以后让学生动手制作花钟的活动。这个活动之所以好,就是因为活动不是形式上让学生“热闹起来”,而是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和巩固学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另外,熟悉课件制作的老师们都知道,这一课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是比较简单的,而这些简单的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比如,屏幕出现花,让学生叫花名,随后在直观的形象感知中理解艳丽和淡雅的意思,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内化语言。这样的例子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有老师把教学设计提到课程策划的高度,我是赞成的。要使课堂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必须做到精心的策划——而这都需要教师与教材,与学生展开深入的“对话”!

《花钟》教学反思2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花钟。对于三年级下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学会书写13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潜力。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比较,学生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搞笑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

  二、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我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务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透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潜力,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能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取“喜欢哪句就说哪句”;能够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主角变成小喇叭;能够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能够透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我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个别词语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舒展”一词的理解还不到位。同时我发现,在归纳课文前两段的大意时,孩子们进行得不太顺利。在三上和三下第三单元中的一些课文中,每段的中心句位置多在每段段首。孩子们就按图索骥,误以为每一段的中心句都是段落首句。再给孩子们纠正之后我又带领孩子们制作表格,让孩子们自主查找“不同的植物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的两个原因(①跟光照,湿度,温度有关②跟昆虫活动时间有关);另外,让孩子们查找资料,动手制作一个花钟(三上孩子们在数学课也动手设计过钟表),希望孩子们能够将不同学科内容融会贯通,同时培养他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下图为部分作品展示:(外出教学回来,看着讲台上五颜六色的花钟,心里美滋滋的)

《花钟》教学反思3

  《花钟》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本课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花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采用了 “自主、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一步步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还有不足之处。

  1、教师在引导语言上,可能是重点词语不突出,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造成有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问题,应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时间,让学生画一画,然后再读一读。

  2、生字的教学中,过分强调了预习的作用,忽视了老师的引导和组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还要加强,要继续加强趣味性。

  3、在板书设计环节,虽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但设计却不够完美,和原设计有一定的出入。

《花钟》教学反思4

  这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饶有趣味的科学童话,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说说中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由此来激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兴趣。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一,识字为主导,培养识字好习惯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上。教学初始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识字活动。即: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拼读生字的拼音,说说如何记住字形。这一活动既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学生自主识字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生字的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难易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并适时地总结,提倡环境识字,生活识字;鼓励用认识的字和展开想象的记字好方法。

  二,朗读为主线,培养学习好方法

  本堂课虽以识字为主,但在课堂中却始终书声琅琅不绝于耳。首先学生带着自学生字的任务读通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次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解决疑问读文,再一次让学生感知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次则以全文重点小节为主,用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划划句子,组内议议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意,并解决课文为什么要称三种花为花钟的难点。其间教师还不断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为自己喜欢的动画配音。这些手段都不仅使生字不断地在学生脑海中巩固再现,更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地理解,此外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饶有趣味地背诵了课文,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识字,解决书中的疑问——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三,资料为课文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文结束时,教师将自己搜集的有关"大自然时钟"的趣味资料让学生了解,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信息,扩大阅读面。

  小学语文花钟教学反思2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对比,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个别词语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舒展”一词的理解还不到位。

  小学语文花钟教学反思3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按照以课题来质疑—释疑—用课文中描写花的词语穿插进入课文—总结的思路,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出花钟是什么,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了解花钟里有哪些花,进入第一自然段的讲解,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让学生理解到作者能把花钟写的这么美来自于平时的留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并会质疑思考。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我教学时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随着动画上的花钟充分地去理解文本,体会花钟的.有趣。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也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我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秋天的动植物。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本课整个构思清晰,指导学生朗读这块效果较好,词语都在学生的朗读中得到体会,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叫花钟,花钟的用途是什么,并教会他们语句表达方法上的优美需要抓住哪些,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本篇课文但不足之处也有很多,例如:

  1、在引导的时候语言的简短性较欠缺,在第一自然段的把握上出示时间的幻灯片略显多余,可以省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2、在上到第二自然段我要学生自己选取一种花来讨论与光照、温度、湿度的联系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再展示和引导,这是很遗憾的地方,而且锻炼学生说的机会不多,可以尽量放开让学生来谈来讲,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未做到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但是自己把握不够,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4、本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科普课文,但由于自己的不足,未把握准确,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出现了较小的知识错误:课文中“花”可能不会在同一季节开放,但是老师却为充分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5、评价性语言过于生硬,老师表情过于硬化,毫无感情,可能是准备不够充分,在上课时十分紧张,导致整堂课的氛围都不够轻松,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不足,教前设想的不够充分,以后要多听其它老师的课,多吸取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花钟》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第二课时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言语的形式上,即关注花开的不同表达。

  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旁边注以相关语句,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想象画面读、男女对读等方式,仔细用心地去体会,努力把这种美读出来,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我采用了对比读的方法,我把文中美丽的语言统统改成了“开花了”,然后让学生们一起说说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文本的美,然后再在读中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不同的花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从而更加产生对各种花的喜爱。

  此外,本文用词的准确还表现在表达时间的词语上,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句子,看看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发现“左右”一词),然后让他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示“左右”这样的模糊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也许、大致、大概、大约、差不多”等,通过连续上下文火换词的方法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又出示课件小练习(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其它花的开放。这项作为内容的延伸,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作为执教老师,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做好生本预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学;预设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学生学习路上生成的个性化体验,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细腻的.观察,往往就发现不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现不了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出现真正充满生命气息的灵动的课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欣然怒放”一词的意思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这堂课中,我看到第一个学生说“欣然怒放”就是开得很大的时候,我对她说“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万寿菊是怎样开放的吗?”学生的动作表演只能说是一般花儿开放都有的样子。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欣然怒放”就像过年时燃放的烟花。

  这一描述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来自学生的生成资源,要求学生带着观看烟花绽放时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这时学生对“欣然怒放”这一词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学生脑海中不仅有丰富的表象,还有对情感的顿悟。也正因为此,学生的朗读才能如此到位,声情并茂。

《花钟》教学反思6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板书:花)

  2、 问:你知道些什么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4、 交流自己的收获。

  5、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找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花钟》教学反思7

  小学数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努力给学生带给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光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操作实践启迪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学潜力

  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我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忙下,透过自我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自主探索,主要体此刻培养学生自学潜力上。因此,只要学生自我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我看;只要学生自我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我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动手做。总之,只要学生自我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解决。

  (1)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只有加减法,怎样算?

  (2)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样算?

  (3)两步混合运算中,有括号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三步混合运算与两步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5)提出自我的疑问,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们根据自学提纲用心参与到自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获取了新知。营造出主动用心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情感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参与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透过讨论或互相帮忙去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潜力,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情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合作交流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此刻数学教学活动中,它并不必须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潜力,逐步构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花钟》教学反思8

  纵观三年级整个学年的阅读目标,就概括而言:上册提出“让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下册又明确提出“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到后来的“能粗知文章大意”。可见统编教材加强了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花钟》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旨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它的奇妙;阅读教学的“语文要素”则提出让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本套教材还提出要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那么《花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肩负重任,既要完成本课目标还要注意统领整个单元,为学生徐徐打开自然界的大门,让他们在自然界的奇妙之旅中学到阅读方法并感受到语文的的魅力。

  通过以上分析,本课设计为“三线并进”。首先,三年级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因此本课会鼓励学生质疑,哪怕可能会词不达意或者有所偏颇,但是质疑的过程便是自己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是最珍贵的“思维碰撞”。其次,概括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度,为了攻破它,老师会通过“遇到困难——泡泡提示——学生尝试——明确方法——准确概括”这一流程自然而然渗透概括的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找方法解决困难、用方法准确概括、记方法迁移运用。最后,本课课后题要求“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这是最能体现语文魅力的地方,语言的丰富和生动都囊括其中。而本课的课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和图片的环境渲染中,语言美、朗读美、想象美都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传递给学生,能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个环节的设计功不可没。纵观整个学习活动学生会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会通过尝试逐渐明确概括方法;还会感受到真正的'语文味道。

  就本课理解词语而言,采用链接的形式,当学生提出不太理解的词语时,及时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这样学生细读词语所在句子,会发现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清晰地了解相关意思。而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是三年级上册的训练点,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真正去学方法、用方法。培养这种学习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单就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而言,“找关键语句”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找到并不难,但是如何借助关键语句准确概括段落大意还是有些难度。因此老师上课会适时地给予帮助,课件清晰出示相关语句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第一段删删减减、第二段进行合并”,最后敲明亮响进行方法总结。相信学生会通过尝试概括、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会真正了解方法、用方法。

  就本班学生而言,一方面课外阅读落实到位,所以同学们朗读能力和水平都比较突出,尽管课前并没有进行预习但是课上仍然会快速准确、流利地读通课文,感情朗读时会把个人感受融入其中再传递出来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因为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练习,同学们的想象能力较强,朗读语言后在头脑里形成的画面丰富多彩,给课堂增色不少。

  所以,本节课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成功地达成了各项教学目标。

《花钟》教学反思9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本节课我的教学把握以下几点:

  我首先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文开始,我用课文的语句引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作者发现了什么。这样孩子阅读课文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接着围绕问题再读,边读边思考。三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四读,读出感情。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再欣赏美丽的鲜花,感受鲜花的美丽。再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再者尝试进行巧妙的学科融合,让师生、生生在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找“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替换,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实现一举多得。其次注重愉悦的情感流淌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

  课堂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愿望。

《花钟》教学反思10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

  王国维先生有三境界之说,其实语文教学对课文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少专家说过,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教什么主要指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可能会选取不同的内容来教。而所选内容的优劣高下常常影响着执教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课文教学价值点的选择要以执教者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基础,并细心地研究作者表达之妙,从而选取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课文教学价值挖掘的力度,教学价值挖掘的'力度又决定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度。这里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五单元25课《花钟》为例,详细地展现笔者解读文本深度挖掘其潜在的教学价值的过程。

  首次教学《花钟》这篇课文,对文本的解读比较肤浅,选取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1)学习课文字词,(2)正确朗读课文,(3)理解和感悟关键词句的含义,(4)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请看下面这个教学流程片段:

  (一)谈话激趣,走近“花钟”

  师: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

  师:齐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书写几个要求会写的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花钟”

  师:你再哪里见过“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景象?“灼伤”和“适宜”的意思怎么理解?

  (在教师引导下,体会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品味“花钟”

  师:回顾一下,刚才这一段究竟讲了什么?接着想,你还读懂了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学习用找中心句等方法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读懂。)

  师:请大家用“首先、接着、最后”等词语把各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个同学来讲一下?

  (师根据板书梳理课文思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后来发现上述的教学倾向于课文内容层面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只能算是低层次的教学境界。于是就试着重新解读文本,寻找语言形式上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来展开教学。这次选取的教学内容就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和理解课文语言表达上生动形象的特点。

  请看下面这个教学流程片段:

  师:在第1段的学习中,围绕中心句分别写了哪些花?请用波浪线勾画出这些句子。

  师:屏幕上这些写各种花开放的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围绕中心句分别写了哪些花?请用波浪线勾画出这些句子。

  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烟草——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含笑一现

  ……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比较等方法体会上述语句表达上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这次教学较首次教学有了质的飞越,算是“中层次教学境界”。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于是再继续解读文本,深度挖掘其教学价值点。在秉烛夜读中我突然发现,其实这篇课文语言表达形式上非常讲究非常有特点。不仅表达生动形象,而且还富有节奏感,富于形式上的变化。于是重新设计教学流程,侧重于课文表达形式特点的学习。

  请看下面这个教学流程片段:

  师:除了课文语言表达“生动之美”外,你还发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屏幕上打出下列句子: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花了;

  七点,睡莲开花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花了;

  ……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句子先后的表达特点,这就是本课语言表达上的“有序之美”。

  师:除了课文语言表达“生动之美”和“有序之美”外,你还发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师提示:仍然看上述叙述开花时间的句子,注意时间词的位置,你会发现富有变化;句子中描述开花的部分也善于变化,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可见,本文语言表达上还有“变化之美”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运用刚才学到本文语言表达美的方法,自己挑选比较熟悉的另外三种花来仿照课文语言格式写一写。

  从浅层次的只教“字词句主要内容”到中级层次的关注到语言表达,再到高层次的聚焦语言表达多种形式美,就好比进入到王国维先生“三境界”一样。这就是我对《花钟》这篇课文教学价值“三境界”的掘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学生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必须学会认真解读文本,思考课文的教学价值所在,从而掘金到那些真正必须教的语文知识点,聚焦到语文能力发展点上来,高效优质,灵动深刻。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始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说“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华,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花钟》教学反思11

  课文开始,我用课文的语句引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作者发现了什么。这样孩子阅读课文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接着围绕问题再读,边读边思考。三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四读,读出感情。

  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如"炙"不少学生读成"zi",等等。我都及时进行了纠正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去引导,我这时适时引导:花开放了你高兴吗这一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进行了朗读指导。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让学生去读。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引导孩子:"孩子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设计的花钟可真有趣,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花钟》教学反思12

  《花钟》这篇课文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一样的花会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学家有意把不一样时间的花种在一齐,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明白大致是几点钟,真是奇妙啊!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难以理解的。拿到教材后,我把握修改意图,加强整合意识,落实教材要求,最终将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定为“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同的说法表达同样意思”。

  反思本堂课,认为在下几方面做的还比较好的:

  一、教学过程始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所以,我在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初读时认读生字,还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文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根基,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本事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一样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当根据不一样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导入时,介绍瑞士的“大花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中经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朗朗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教师话语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能够汲取最多的营养,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花钟》教学反思13

  《花钟》这篇课文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一样的花会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学家有意把不一样时间的花种在一齐,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明白大致是几点钟,真是奇妙啊!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难以理解的。拿到教材后,我把握修改意图,加强整合意识,落实教材要求,最后将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定为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同的说法表达同样意思。

  反思本堂课,认为在下几方面做的还比较好的:

  一、教学过程始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我在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初读时认读生字,还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文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根基,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取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潜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一样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就应根据不一样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导入时,介绍瑞士的大花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中透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朗朗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教师话语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能够汲取最多的营养,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花钟》教学反思14

  《花钟》是我又一次执教。今天重新上这一课,我突然觉得课堂上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东西,或者课堂应该上得更实在些。于是我带着这种想法又重新上了一次《花钟》

  我感触较深有下几点:

  1、文中第一小节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一小节让学生用读、画、悟等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运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我先让孩子们去找文中写了几种花,文中是如何描述它们开花的。然后指导朗诵。随后我又和孩子们分开来读,孩子们读原文,我把花开的样子读成“花开了”。让孩子们对比哪一种表达好?为什么?孩子们说完后,我进行了总结: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种事物,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读中,在对比中,孩子们轻松理解了这一个知识点。比起去年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轻松了许多,孩子们掌握的也不错。看来有时侯语文课堂不在于形式多么繁多,关键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语文课堂还得扎扎实实地开展,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优的效果。

  2、理解文中一些表示模糊概念的词语,像“往往、大致、左右”等等。我是先画了一个时钟,把各种花开的大概时间标在钟表上,然后问孩子们:“是不是牵牛花开了,就是四点了”,孩子们肯定说不是。接着就出示句子:“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了”和“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钟了”。理解“大致”,体会“大致”这样模糊概念的词语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准确。我又举了一个例子:xx同学身高140cm和xx同学身高大约是140cm,体会这些词语在表达的作用。这样一来我觉得难度就降了下来,孩子们在课文中去找同样的词语时,一下子就找到了,效果很好。我在想,有时上语文课不能全依赖别人的东西和想法,有时也应该用自己的脑袋认真思考思考,多去研究研究教材,多去考虑考虑学生,这样上会更加从容。

  同样一节课,我觉得自己真的比去年进步了许多。一些语文的想法正在大脑中潜滋暗长,课堂是自己的不一定“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多去想想学生的实际,多去研究研究文章这样会更好。

《花钟》教学反思15

  《花钟》一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尝试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反思这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一、激趣导入。

  导入时,我首先出示许多百花图,让学生把看到的画面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出来。五颜六色盛开的鲜花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了,不由得发出赞叹:“啊,太美了!”,“真漂亮啊!”这时孩子的热情是高涨的,好词佳句滚涌而来:“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当课题花钟板书在黑板上,孩子的好奇心更是被激起,一个个有效问题被孩子们质疑“什么是花钟?”“花钟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带着问题自然走进文本。

  二、品读领悟。

  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及时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比较难读段落,逐句阅读,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并在句子中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并且利用图片对比理解词组;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利用图片自然过渡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因为第一自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品读课文,独学找出花的名字,让学生认识并读出它们的名字。初步感知了后再让学生品读这一段,画出他们开放的时间。然后利用抢答的形式老师说时间学生对出哪种花开放。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踊跃很快记住了花儿开放的时间。在此,我让学生理解“左右”,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语“大致”并拓展出“大概”“大约”。作者用词严谨,几处时间描写都运用了整点,学生在理解了左右后在描写各种花开放时间的地方大胆修改原文、大胆换词,这种学习方法让他们对课文更加了解,同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花儿的开放,句子生动形象。单一的让学生读很难让他们记住,于是我故意自编小诗一首让学生读,枯燥乏味的语言让学生都感到厌烦了,这时我让他们利用课本中的生动语言帮我修改,学生积极参与,课文中一个个生动的语言被学生记在了脑海中。这种对比感受让学生很快明白同样的句子可以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难点迎刃而解。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得花自由朗读,可以加动作,表情等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三、拓展延伸。

  本课的重难点解决后,学生心中的疑惑被打开明白了什么是花钟。这时我展示了不同的花钟图片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的了解。并抓住课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养成多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用( )点,( )花( )这种句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在准备上不够完善,所以本节课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比如:本课设计的教法是“以读为主,读悟结合”。但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读,抓得不够,凡是单一。例如:对“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一句的理解。在设计教学过程是,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在图片欣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加深体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对读的引导做得太少;学生情感的激发不到位,自然朗读也不到位;在自学的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时间,本节课有些仓促,有部分后进生跟不上;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还不强,今后在教学中要有的放失,灵活使用;在出示各种花的图片时可以直接贴出时钟的形式;字词处理有些仓促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花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 教学反思10-08

《花钟》教学反思花钟教案及教学反思10-08

《花钟》教学反思09-05

《花钟》的教学反思12-22

《花钟》教学的反思07-02

花钟教学反思10-01

《花钟》教学反思10-01

花钟的教学反思10-02

《花钟》教学反思10-02

《花钟》的教学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