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20:37: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接触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为例,展示教学的全过程。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知耻自爱自尊自强 尊重他人赢得尊严 个体尊严 国之兴衰责无旁贷 保护他尊欣赏他人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围绕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展开,首先,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孟子的话,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耻自爱,自尊自强,二要尊重他人,保护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内心接纳他人;最后,个人尊严,我们还要为国家、民族争光添彩,国之荣辱,我辈有责。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四、师生互动,游刃有余

  教学片断范例: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尊重他人获得尊严》

  师:请问大家,那么你们想成为珍珠,还是想成为沙子?

  生:珍珠

  师:非常好,这充分说明了大家都珍爱自己,那么要想成为珍珠,首先必须从( )开始?

  生:知耻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知荣辱,讲自爱,自己看重自己。一颗真正的珍珠,不仅仅是看重自己、自爱自重,自尊自强就行了,还需要( )才能够实现

  生:尊重他人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尊重他人,赢得尊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将问题抄写到答案上面。 5分钟过后,学生回答答案。

  师:首先,我们先来讲述一下晏子使楚的故事,谁愿意展现一下自己的风采?

  生:回答略

  师:在这个故事中,楚王如何对待晏子?

  生:没有尊重晏子,羞辱了晏子。

  师:不尊重晏子的结果是什么?

  生:自取其辱。

  师:生活之中,存在哪些不尊重别人的言行?

  生:打架、骂人师:我们究竟应如何尊重他人,请填写课本空格

  生:回答略

  师:看看小林的故事,取笑小林的同学的言行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没有维护小林的自尊心

  生2:没有接纳小林的缺陷

  师:如果大家是小林的同学,应该如何帮助小林走出困境?

  生1:首先自己要尊重小林

  生2:小林要树立自信,悦纳自我,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生3:小林要发挥长处,扬长避短 ……

  上述师生互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了解到理解,最后掌握运用,成功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一要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科学展示目标;二要巧妙设置问题,从简单开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三要及时点评学生答案,总结得失,指出不足;四要适当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由此及彼,学会解决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

  五、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②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

  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

  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

  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

  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

  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让社会投给你赞成票》这节课从全国的模范人物、典型事迹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比如让学生通过实例去理解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应担负什么责任;在灾难面前,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献爱心的方式,总结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形式有哪些。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选取相关教育资源。如利用漫画等材料,不仅具有说明力,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贯彻“三贴近”原则,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整个课堂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积极承担责任不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且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 反思过去, 有许多的感慨, 酸甜苦辣皆俱全。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学案式教学培训,我认识到,应该紧跟形势,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反思以往, 很有必要, 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这就需要老师做到

  (1) 在言论上, 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有不同看法, 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 误导学生。

  (2) 在举止上, 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 老师首先做到。 记得有一次, 社会实践时, 要求学生走路, 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 我一直坚持说, 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 当我有错别字时, 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 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 学生能及时指出。 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 我每隔一段时间, 让学生提建议, 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 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 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也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

  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

  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

  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

  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 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 、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 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 、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我们都有学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这一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当一种经济的发展缓慢时,阻碍它的应当是旧的经济制度。以此类推,这一现象当同样适合于其他领域,比如当下的政治问题就是当下政治体制的产物。我国的教育问题也是由教育制度而衍生。

  我国的经济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高耗能的高碳经济,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而我国的教育显然也是一种高投入抵产出的“高碳教育”,我们拼的是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体力,换来的是我们高分低能的“产品”,我们都认识这一现象以及其危害,却无论如何也打破不了这个魔咒,因为我们头上有难以撼动的教育制度。这正是我的教育改革只能停留在表面,我们的工作只喜欢走形式的真正原因。才冒出了许多不伦不类的四不象,我们用我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拔苗助长,什么叫叶公好龙,什么叫皇帝的新装。我们走不好也走不稳,脚踏两只船。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计了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举例验证,激发情感)──辨析导行(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3.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4.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5、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

  二、认真把握明理环节,提高道德认识

  明理,即讲清观点,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个明确的认识。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多是着眼于行为的、直接的的后果,而不是着眼于行动的、间接的、深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教材难以把握,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如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课时,教师对这类看起来较为“口号式”的教材进行分析时,指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体还是指个体?个体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础上深入阐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三个层次:低层次,要热爱人民,而热爱人民须先从爱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学,爱师长、爱邻里做起;中层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长大后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可进一步点明:在我们的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多数人只能是这个层次;高层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这一层次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列举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80年代在祖国南疆的英模,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使学生从中逐渐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可以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讲评,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认识逐渐升华到新的高度,达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明理和激情环节结合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四、切实落实导行环节,指导良好的道德行为

  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具体指导行为方式。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深化观崐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中的学生,它使初中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课堂上要”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起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讲《我和父母》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同学们

  1、热烈的讨论,很自然的便找出了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试图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二是从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养勤动脑的好习惯。从这堂思品课中笔者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材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改变以往全靠老师收集资料的模式,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再进行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就学习方法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学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学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材内容与时事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在讲《珍爱生命》这一课时,结合近期发生有关时事例:2008年5月汶川地震、醉酒驾车、吸毒贩毒等时政热点事例,然后,

  2、我分别从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人为因素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的道理。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由此,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加深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此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材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研究、摘编、分析新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认清方向、研究对策,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思想品德课,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强调要求我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重在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在社会风气下降,人们追逐物质利益,轻视精神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引导学生摈弃不良习气,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更应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科学技术再发达,如果没有正确的人来操纵,那将对人类构成最大的威胁。我们教师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并引导学生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回想我教学的《新朋友新伙伴》一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学情分析

  全级目前共有x名学生,各班每周有x节思想品德课,再加x节x自习,第一学期和他们短暂的一接触中,我感觉到他们对思想品德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大部分的同学能够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但仍有不少学生厌学,对课堂教学毫无兴趣,从作业情况来看,普遍质量不高,抄作业的现象特别严重,态度欠端正。另外对课本的背记任务虽能按时完成,可运用能力差。

  第二学期,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与上一学年比较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尖子生不够突出。从期中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偏科的现象,不是太重视思想品德学科,错误的认为品德课开卷考试,无须读背、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突击思想品德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考试答题时间分派不合理,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其他六科成绩还比较可以,思想品德影响的总评,这直接影响升学率和七科的合格率。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上好新课外,还针对学生在做题错误程度进行探索,并尝试训练学生的解题作答能力,根据中考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此外,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这是学生的软肋,教材的更新程度不够,绝大部分的材料衔接依然是七八十年代的知识,过去提到先进人物,我们讲雷锋,今天的课本依然还是这样,缺少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联系当下实际,给学生做更多的补充,才不至于学生拿到卷子时,一脸的陌生,再者,该科更多的是强调从思想上来教育、影响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理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成长规律来进行教学。

  二、应对措施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抓好平时辅导,给予学生帮助。

  九年级阶段学情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答题不规范,运用欠灵活,缺少做题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所进步,是现阶段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1、调整学习心态,以中等生为依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2、注意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加强专题训练。

  3、有选择的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备战中考。

  三、具体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以下计划:

  1、品德科任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学生的学情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2、品德学科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教学情景,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帮学生整理各个知识点,总结学习规律,力争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和教育工作,改正部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弱势学科),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做好各学科任课老师之间的配合,科任老师要经常班主任与沟通,了解班上学生学习情况。

  5、加强对中下等学生的课后辅导,尤其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巩固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培养尖子生,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力争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6、科任老师要精心组织单元测试和专项训练,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齐心协力下,下次思想品德考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试论点滴体会。

  品生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品生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讨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50分,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1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可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很多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贴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资料,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经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进取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可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形式,可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当充分研究要到达什么目的、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资料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可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能够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我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我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可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我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教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资料,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教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教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可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齐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当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我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教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主角。例如,有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教师在小组总结时应当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教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忙。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当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供给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当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我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理解教师和教材供给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经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本事是教师能否构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2

  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近一主动提出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会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发动起来了。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通过实践表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班级比不使用的班级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使用的班级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识面扩大,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并能问题,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3

  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认识存在误区。

  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学习效率不高。这从学生的作业、上课回答问题、课堂抽测、月考、期中试卷作答上都有所体现。最大的误区就是认思想品德课和小学思想品德课一样,可有可无,考前读读背背就能考高分,平时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再就是认为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打开书就能抄上答案,没必要记忆基础知识,只要在书上画画重点,考场上翻翻书就行了。因此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敷衍了事,对于老师所讲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也不以为然

  二、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不透彻。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也很认真、用功,所布置的识记任务也能如期完成,作业也做得很认真,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一到考试成绩总是很不理想,老师和家长着急,学生自己也很苦闷,甚至对学好思想品德课丧失了信心。其实,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单靠识记课本知识,简单地照抄照搬答案,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灵活,开放性很强,答案多元化,不唯一,单纯的知识考查题目越来越少,就算是选择题也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依据教材知识结构来命题的,单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也很难得分,更别说“辨析题”“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了。只是“题目在书外(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背景材料设问)答案在书内(答案来自教材中的观点)如果对教材知识结构不熟悉,对课本知识理解不透彻,对重要观点不会活学活用,答题就会不得要领,很难把一些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

  三、学生不会审题,审题不清。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对所做题目的要求不认真阅读,或者靠想当然,就匆匆落笔,草草答卷,往往造成答案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比如在做选择题中,学生总是习惯于正向思维,当遇到让选择错误选项时,只要看到一个正确的选项就入选了;题目要 求回答“怎么去做”?而学生却会答成“为什么要去做”?

  四、学生不会分析思考,解题能力差。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更加注重对理论联系

  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出题人多从社会热点问题和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或教训出发来命题。学生抓不住解决各种题型的方法,遇到老师课上没有讲过的新的时事、案例等问题时就傻眼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会把社会热点与教材观点、原理联系在起来作答,而是自己信口开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题论题,答案缺少组织性,缺乏条理性,不分要点,不分主次,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自然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新课改后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新课标为教师施展才能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本人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于这节课,我讲授之后有一个最深刻地感受就是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学生了。时代发展了,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最充满勃勃生气和希望的群体,而恰恰也是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常常忽略的群体,所以我想用一句最具有时代性的话对自己说,也对今天的教育说:“要与时俱进!要与学生俱进!”要用一双走进学生内心的慧眼,用一双与时俱进的慧眼,用一双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慧眼去看待学生,而且把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出乎我的意料第一个同学就回答正确(即放在大海里),因为我想他们不可能马上就回答正确,我还提前准备了许多引导学生的问题,谁想到竟然一个也没有用上。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的班集体,请学生展示小

  学班集体活动的照片或介绍小学班集体的情况,目的是想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将心目中理想的班集体描绘出来。在课前准备时我没有充分了解、观察学生,估计他们会有胆怯心理,因为毕竟是刚刚迈进初中校园只有一周多的一年级新生,而且他们是即兴展示,手中也没有讲稿,肯定会出现差错。我心里忐忑不安并做好了给学生补漏的准备。但是到讲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展示让我震惊、兴奋。震惊的是他们说得非常生动、感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想不到这些刚刚进入初中校门的学生在面对新同学、面对众多的陌生的听课教师时,今天竟能这样直接、大方的谈论,我忽然也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在他们面前是那样的不自信、甚至狭隘。兴奋的是看到学生对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早就有了很多深入地感想,而且在课堂上说出了他们最最真实的想法、是真正的心里话。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狭隘,我们再也不能用以前那种不信任、不放心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生了,应该真正的去了解学生,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再做什么。学生不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要建构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活泼、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师生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和体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信任他们,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信、幸福、满足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

  这学年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自主选举班干》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1-20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5-27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03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8-25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8-25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反思06-29

友爱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7-04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范文05-27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反思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