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3 09:09: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3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3篇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1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工农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了中国地理概况、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侧重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是刚接触,还有在资料准备方面出现的不足,给本章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讲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里。同一地理区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成四个大的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到“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在学习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更重要的事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验证”这两个环节。教师的“教”要“弱化”,减少讲述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思路的培养。要使学生充分的联系当今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或具备独立利用资料或图片去分析某一位置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虽然自己归纳一个区域的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还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而且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自学,进行自我检测。

  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后反思,使我在下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和反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2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民族、工农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了中国地理概况、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侧重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是刚接触,还有在资料准备方面出现的不足,给本章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讲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里。同一地理区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成四个大的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到“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教学目的。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更重要的事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验证”这两个环节。教师的“教”要“弱化”,减少讲述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思路的培养。要使学生充分的联系当今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有关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或具备独立利用资料或图片去分析某一位置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虽然自己归纳一个区域的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还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而且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自学,进行自我检测。

  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后反思,使我在下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和反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3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民族、工农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了中国地理概况、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侧重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

  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讲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同一地理区域,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把界线A说成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C是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位置分布更加明了清晰。

  活动2提供界线B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其位置相对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分别是1月0。C 等温线和800毫米的等降水线,从而确定界线B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然后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这条重要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看似绕了一个大弯儿,浪费很多课堂上的时间,但是,教材活动的设计,恰恰给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空间,提出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逐一解决,最终提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自己探究出来的结果记忆深刻——不仅知道秦岭—淮河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更具体了解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气温和降水及其它的自然条件的差异,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验证这两个环节。教师的教弱化了,减少讲述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思路的培养。使学生充分的联系当今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有关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或具备独立利用资料或图片去分析某一位置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 ——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气候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及资源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后反思,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与反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反思 3篇】相关文章:

地理的教学反思10-22

地理教学反思07-05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1-15

地理教学随笔与反思01-17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01-15

地理教学反思(15篇)04-06

地理教学反思15篇04-02

地理教学反思(集合15篇)04-02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02-11

地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