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两种“比”法。一是比较大小,二是比较倍数。教学时,我先用50千克比40千克多几分之几为例,引入课题。
先让学生求50千克比40千克多多少千克?再来讨论多几分之几?多百分之几?在解决了第一个比较“多10千克”之后,再来理解第二个比较“10千克是40千克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对比“40千克比50千克少百分之几”与“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几”的不同。这里的难点是比较倍数时,前者是拿10千克和50千克比倍数,后者是拿10千克和40千克比倍数。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标准的不同,结果不同。
通过对两种比较的讨论,理解。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理解较好,为接下来学习例题打好了基础。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2
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者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法和算理。
从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运用减法计算。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点我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之后,我进行了一个自我反思,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1、从教师引导角度来看,引导得不够到位,在讲授桃子比胡萝卜多几的地方,将自己都绕进去了,我想孩子们在这一块可能会比较疑惑。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不够,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自我评价等能力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其实知道意思,但他们有的可能比较胆小,有的知道意思,却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造成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问题设置、教学口令不够明确,以至于课堂掌控效果欠佳。
4、课件中的主题图不够清晰,练习题稍微过多,导致孩子们笔下练习得多,嘴上说得较少。
5、板书字迹比较潦草,工整度不够,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高度模仿期,这样可能导致孩子们写字不按规定比划,随意书写。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我觉得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度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法,精心备好课。
2、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3、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书籍阅读,使自己的激励、评价语言更丰富。
4、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粉笔字,教学语言)。
5、平时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基本情况,争取因材施教。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3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4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上完课后,虽然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我觉得这节课上得还不够完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第一,在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的意义不够透彻,求红花比蓝花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个,要求13比8多多少个,就要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13比8多的个数。13-8=5(个)。虽然教参书上只是这样要求,但还是应该适当强调13是红花的个数,减去的8是红花与蓝花同样多的个数。这样就能学生更加清楚理解用减法计算(13-8=5)的意义。
第二,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一方面,教学语言不够深动,没有带动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没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等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6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行。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就是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的,理解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要能找到相比较的两个量。
在例题的教学中则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例1中“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让学生先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尝试画线段图,并在画图中体会“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和原计划的造林面积比较的”,因此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为“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往不同的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是“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
鼓励解题多样化,对于例题的另一种解法则作简单的介绍,但是也必须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解题方法则不作规定,两种均可。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主要有:一是不能找准单位1;二是计算错误。
思考:五年级学习分数时,有过很多类似“男生20人,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那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比较“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如果由分数问题引出例题,或许更高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相关文章: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反思12-15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说课稿11-08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听课点评稿07-1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11-0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说课稿11-0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说课稿11-02
数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范文12-2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11-08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资料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