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枚金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1
上午与学生合作学习了《一枚金币》一课,总的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其中有几个教学细节让我惊喜让我忧。
学习课文时,学生很顺利地填写好表格:
次序钱的来源父亲怎么做的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母亲给扔笑。
第二次母亲给扔笑。
第三次自己挣扔受不了(抓叫喊跑)。
在填好表格后,我让学生观察表格质疑,发现问题。学生的提问很精彩,不但提到了重点内容,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答,一问多答的场面十分热烈,同时,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仅仅是我预设的那几个,生成的一些问题也更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我不禁想起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说的一句话: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我虽还没达到“精心预设”的地步,但这次意外的成功让我更加注意备课时的“精心”。
这节课也让我发现了学生身上存在一个共性的薄弱点:概括文章的能力差。在让学生“简单完整概括故事”时,许多同学不知怎么概括,要么是语言拉杂,要么是偏离主题,要么是过于简练,倒不出所以然来。
我想,学生之所以没有概括课文的能力,是因为其以前没做过这样的联系,或者是很少做过,不知如何“开口”。鉴于此,我打算在以后讲课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用实例教给其方法,授之以渔。
另外,有些学生发言过于积极,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故意站起来引起我的注意,以期待我的提问,对于这种现象我是赞同还是反对?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任其发挥?这样做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倾听,有时也会引起大家反感;让其“正襟危坐”的举手,似乎有些专制,怕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另外,个别学生发言踊跃,但我不可以总提问他们几个,这时他们总能显露出很失望的神情,甚至是叹气——影响我讲课的情绪——这个问题需要我尽快想出对策。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安排了丰富、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一次读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读有一次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在读文后自行解答问题。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想对父母说什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不足之处:
1如果能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的时间,我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2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如果能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会对爸爸说什么?”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他当时的想法,这样能很好地理解人物的心情。
上完本节课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得心应手地驾驭好一堂课,全方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3
桐城市东关小学 朱际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前后的变化,理解父亲的做法。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理解父亲的做法,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2.懂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枚金币》(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懒惰省吃俭用挣钱当牛做马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对个性截然相反的父子,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深入课文,品读感悟
梳理三次“挣”钱的过程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父子俩又是怎样对待这三枚金币的呢?
2.课件出示自学导航:自由朗读课文9--28自然段,小组合作口头填表格。
金币的来源
父亲的做法
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指名汇报。
4.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质疑,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1)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着走开了?
a. 分角色朗读课文9—20自然段。
b. 采访母亲、父亲这两个角色。
(2)儿子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
剖析儿子 “受不了”原因
1.儿子为什么第三次“受不了”了?他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师生合作表演,学生评价。
2.齐读25和26自然段。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比较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
儿子受不了啦,忙走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拿出来,大声说道。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4.指导朗读,教学反思》。
5.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
(1)理解“当牛做马”和“苦差事”。
(2)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这一星期里所受的苦以及他的想法。
(3)体会儿子看着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的心情。
(4)师引读:是啊,他受不了啦——(生接读: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6.联系实际,谈感受。
7.体会父亲此刻的心情,指导学生读老人的话:“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7. 指名说说老人坚持让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的原因。
8.分角色读课文第21--28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这一家三口说呢?请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写吧!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学生识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四、布置作业:
(二选一)
1.具体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写一段三人对话,注意写出人物性格,并写好提示语。
【教学反思】
《一枚金币》一课故事情节虽简单,内涵却相当丰富。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提升能力。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同时,我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品读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儿子“受不了”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写批注,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即“找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读体会”四部曲,让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真正实现“自主探究”。
二、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做到长文短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儿子为什么前两次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笑着走开了?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并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
三、挖掘教材空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本课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例如: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四、置换角色,深入体会。
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可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体会文本的内涵,使他们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建立起对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
五、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儿子挣钱的辛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他吃了哪些苦。在学文的过程当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父辈们劳动的场景,进行语言表达。在学文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劳动经历,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指导了他们的行为。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4
《一枚金币》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三次扔金币的故事以及儿子不同的反应,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一、置换角色,读中悟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也用此法,这招很奏效,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二、运用对比,体会用词的精确
在教学中,我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通文本,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形容父亲的词语是“辛勤”、“省吃俭用”,形容儿子的词语是“懒惰”、“花钱如流水”。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同时对比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里,儿子的反应时,引导孩子们通过对比“跑”和“走”,“抓“和”“拿”两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并不失时机的做了习作指导,为学生理解“金钱得来不易,要学会珍惜”这一主题奠定基础。
三、深入实际,拓展延伸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我充分引导孩子想象父亲心里是怎样想的,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引导孩子们联系了生活实际,想象他会受那些苦,这样以来,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了课文及编者的良苦用心。而在学文后,又让学生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但是,这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语言及问题较琐碎,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评价语言单一,未充分调动积极性;再者,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课堂出现拖堂现象。希望今后可以不断改进,做到越来越好。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5
《一枚金币》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内涵却相当丰富。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另一方面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首先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其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父亲要把金币扔到火炉里?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了?第三次为什么要从熊熊大火中去抓金币?妈妈的表现前后有什么变化?等等。通过质疑和阅读,突破文本的难点。
对比阅读是我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我利用学生在阅读中的角色认同,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在教学中,我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通文本,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形容父亲的词语是“辛勤”、“省吃俭用”,形容儿子的词语是“懒惰”、“花钱如流水”。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是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恰好能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父母的心情,可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此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教学中我还抓住母亲,孩子和父亲的前后变化,理解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猜测人物的内心独白,并通过课堂小练笔对孩子进行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受到语言熏陶的同时,建立起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孩子家庭条件很好,家长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所以课后我找了一些有关珍惜金钱的名言警句推荐给学生,引发他们关于财富的一些思考。并布置学生周末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讨论对金钱的看法。还利用班会开展“压岁钱的使用”的讨论活动。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和课后后的延展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懂得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枚硬币散文02-22
教学设计反思01-27
拼音教学反思01-26
《祝福》教学反思01-20
尊严教学反思01-06
琥珀教学反思12-28
《成功》教学反思12-26
《清贫》教学反思12-23
《掌声》教学反思12-21
《藏戏》教学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