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夏》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20 13:16: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夏》教学反思

  《夏》,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而内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大致思路定为: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拓展延伸。怎样才会品味得透、怎样才会体味得深?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同时还要寻找到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

六年级下册《夏》教学反思

  一:细读课文

  1、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写出了夏怎样的特点? (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展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夏天是突然到来还是有一个过程?请找出相关语句。

  (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女生朗读第三段,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前”指春天,“后”指秋天,“生命的旺季”是指有的农作物已经收获了,有的还正在茁壮成长,还有的`农作物正要播种。也就是说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4、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读一读,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

  (忙着收割,给秋苗追肥、浇水等。)

  5、读了二、三、四段,你能说说作者喜爱夏天的原因吗? (景美,人勤)

  最后找了第三、第四段这两个精彩的段落,全班来演读。

  [女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女合]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男合]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男领]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男女领]你看,

  [女合]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男合]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众合]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男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男合]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众合]快割,快割;

  [女合]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众合]快打,快打。

  [女合]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男合]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男领]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二、品味语言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1)“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2)“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3)“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表现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4)“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挑”字,让我感受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呼吸,感受到了它们正在努力生长。“举着”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前进”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瓜秧的腰肢扭动,蜿蜒蛇形。

  (5)“这时……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运用拟人的修辞,“冲刺”一词看出农作物在紧紧抓住大好时光,大显身手,茁壮成长,显示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三、体验情感

  学生在脑海中回放“拍摄”到的画面,交流汇总,“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大地”、“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劳”等画面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此时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画面,一幅幅黄土地之夏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令生活在锦绣江南的城市学生为这雄浑壮阔而震惊。这样的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见识浅、想象不够的学生对文本认识的不足。学生再次品读文本,感悟到作者笔下北方的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是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四:拓展延伸

  本单元安排的课文是写春夏秋冬的,因此设计安排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让他们理解文本内写春是为写夏服务的,在将本课写春与朱自清的《春》比较,从写春草、春风、蜂蝶等具体内容的比较,从比较中都能感受到两位作家对春的喜爱,但应表达目的的不同,尽管景物怀有相同的感情的不同写法。再设计将唐朝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比较,体会出不同作家对景物怀有不同的感情,这样把课挖深了,教会了学生一种比较的方法,将课文拓展和延伸了。然后给学生留下两份探究作业,比较课文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对农人的感情的不同以及王维的《苦行》与课文、《山亭夏日》对夏日感受的不同,从而更深刻理解作者对夏日的赞美和对农人的讴歌,对火热生活的向往。

【六年级下册《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夏》教学反思12-18

《夏》教学反思06-11

《夏感》教学反思06-22

夏教学反思范文07-02

关于《夏》教学反思09-11

对《夏感》的教学反思07-17

关于夏的教学反思11-01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07-18

《夏感》教学反思8则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