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教案

时间:2024-05-14 07:08: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评价.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4分钟)

  播放琼瑶编曲的《青青河边草》,问同学们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同学说相思。那么是借什么表达相思的呢?青草。草一直是古人表达思念的物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相思的汉乐府诗歌《饮马长城窟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与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1分钟)

  1、前人对乐府诗特点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三、预习检查(1分钟)

  1、字音:

  饮yìn马 夙sù昔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

  四、释题(3分钟)

  《饮马长城窟行》:汉代乐府旧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借助饮马,曲名由此得来。《文选五臣注》有文字记载:“ 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云:“(《饮马长城窟行》)一曰《饮马行》。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而作是曲也。”

  可见远离家乡在外行役的人,于长城下寻找泉窟,让马饮水休息,且生活艰苦,而使《饮马长城窟行》逐渐成为行役艰苦的生活写照,也因行役者是闺中妇人思念的对象,故又转为妇女思念良人的题材,或是借妇女思念良人抒发征人内心对家人思念。

  五、整体感知

  1、齐声朗读课文.(1分钟)

  2、请同学结合注释自读诗歌,理解大意.并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很强,它主要是通过对人、景、事的描写和叙述抒发感情。本诗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分钟)

  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3分钟)

  示例:(1)主人公:一个女子;一个正在思念丈夫的女子(古代称这类女子为“思妇”)。

  (2)事情:①昼思夜想(开头-—展转不可见)

  ②寒门独居(枯桑知天风-—谁肯相为言)

  ③喜获夫信(客从远方来——下言长相忆)

  (3)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追问: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围绕诗中哪个字来展开的?

  明确:思(板书)。

  3、女性,是很情绪化的。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且容易发生变化。那我们就来看看,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板书)(2分钟)

  示例:思念的悲伤 → 独居的寂寞 → 获信的欣喜

  六、品味鉴赏,深入探究

  (1)、说一说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教师点拨引导) 1、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文章中内容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心)

  A、艺术手法:比兴。比,比喻。这里的 “绵绵”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是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绵。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B、表达效果:开头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草绵延不绝,也喻含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两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从那以后,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就总要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古诗十九首》“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青青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唐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南唐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近人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于写草何以常与离别羁旅相联系,这固然是因为淮南小山《招隐士》开其先例,虽是汉人之作而被收入《楚辞》,影响深远;但更起作用的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再则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

  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A、艺术手法: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季节的特点,烘托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B、表达效果:(示例)

  (A)枯了叶的桑条尚且知道天风,深藏的海水尚且知道天寒,你知道我对你的思念吗?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绵绵思念。

  (B)枯了叶的桑条尚且知道天风,深藏的海水尚且知道天寒,难道你对我没有一点点思念吗?表达对丈夫的一种埋怨,由爱而生怨。

  (C)枯了叶的桑条尚且知道天风,深藏的海水尚且知道天寒,难道你不知道季节的变化,不知道该回家了吗?

  (D)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3、“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提示:运用了“顶真”的手法。

  它的表达效果是使首尾衔接,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便于记诵的作用。

  4、“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提示:对比手法、虚实结合。

  梦中丈夫在我身旁,是甜蜜的,是她一直期盼的,但梦醒后发现只是空欢喜一场,丈夫在他乡.这里通过梦中跟梦醒的对比,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落差,表达了女子的失落和内心的悲伤。

  5、“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提示:对比手法

  別家亲人欢聚相亲相爱,而自己是门前冷落,衬托出诗中女主人公的孤独、悽涼。

  6、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提示:借代与比喻。

  双鲤鱼,借代书信;烹鲤鱼,比喻打开木盒。利用借代和比喻的表现手法,描写客送夫信,表现主人公收信的欣喜和读信的急不可待。

  7、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提示:语言平淡质朴中见真情。

  说到好好吃饭,保重身体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言简义丰,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8. “长跪读素书”,提示:细节描写。

  作者描写妇人读书信时的长跪的姿势,表现了妇人思念丈夫,急切要知道丈夫状况的激动心情,如此恭敬可见对书信的珍视

  (2)、比较《饮马长城窟行》与第四单元中的《静女》、《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等与爱情有关的诗中女主人公形象有何异同?

  七、课堂小结(2分钟)

  全诗写思妇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从开始的魂牵梦萦,忧心缠绵,到收信的欣喜,再到看信后重逢的希望落空,通过多方描写,將思妇复杂而微妙的內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画。而就在思妇的相思苦闷发展到顶点时,诗却在含蓄得近乎平淡中结束,留下不尽的余味让读者去体会,去思索。全诗纡回曲折,缠绵殷切,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素朴的语言表现里,情味无限,感人至深。从诗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真谛。

  八、拓展阅读

  想一想,你接触过的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有关爱情的诗句?为何如此有感触?

  例:《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节选自舒婷的《致橡树》

  更多爱情名言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秦观 《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李商隐 《 锦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 卓文君 《白头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九、作业

  二选一,用单行本。

  1、读完这首诗之后的感想.

  2、你欣赏哪一种爱情表现方式?举例说明

  十、 【板书设计】

  饮马长城窟行

  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教学反思

  这节公开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预设的任务。考虑到的教学方法也有用到。教学课件也有声有色,环节清晰明朗。但是不足之处也有很多:一是教学环节显得有些紧凑,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不够。二是学生不够积极,准备得不充分。从教师我的角度去思考就是平时没有注意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没有了解学生的学情.三是本节课的特色之处是注重的是学生自由思考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多元化的答案,但是从回答问题情况来看,讨论不热烈,回答得基本是资料书的答案,学生自己个性化独立的思考比较少.也是平时老师对学生不敢放,怕一放课程进度赶不上,于是老师就急于给答案,于是学生越来越不会思考也不想思考了。四是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不免有点虎头蛇尾。五是本节课后面讨论的是对于爱情的看法,学生有点害怕发言,估计还是中学生的大环境所限不许谈恋爱怎么敢妄言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呢?对于比较同一单元几首爱情诗的异同也更是无处着手,说明学生还是处于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模式中不能自拔.这是我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值得引以为鉴的地方。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相关文章: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03-10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07-19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08-23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08-10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07-27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精选】07-15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10-31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04-12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赏析04-17

《饮马长城窟行》诗词鉴赏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