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数墙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墙教案1
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墙直观地建立数学模型,用于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找到相等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的互通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分数墙复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对相等分数的初步直观探究。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四、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出示“分数墙”,认识“分数墙”
师:仔细观察一下“分数墙”,你看到些什么?
(颜色,每一份大小,里面有几个,??)
2、提出课题:
师:“分数墙”能帮助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墙。
二、 新课探索:
1.探究一:
a) 用分数墙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说说你是怎样利用分数墙比较分数的大小?(在同一行横着看)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涂色部分长短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b)用分数墙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现在,你又是怎样利用分数墙来比较大小呢?
(在分数墙上找到上面每组中的2个分数,哪个分数在“墙”的左边,这个分数就大小)
(设计说明:学会用分数墙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练习:师:根据刚才的学习,很快比较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2.探究二:用“分数墙”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1)出示
2)出示:那么这一题又如何思考?
(设计说明:利用分数墙来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练习:
学生练习,说说算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利用分数墙可以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而分数墙还有一个大特点,你知道是什么?
3.探究三:在分数墙上找出相等的分数
1)师:怎样在分数墙上找出相等的分数?
(不同颜色的格子起点和终点都对齐,那么这两个分数就是相等分数。)
2) 师:找一找,有哪些相等分数?
a)学生观察
b)交流,老师板书一些相等的分数。
(设计说明:学会利用分数墙找到相等的分数)
练习:学生用划直线的`方法找出相等的分数并写下来。
一、 课内练习:
听故事:小熊们最喜欢吃熊爸爸做的饼。有一天,熊爸爸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熊一块。中熊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 熊爸爸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中熊两块。大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熊爸爸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大熊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到的多? 出示:
3块同样大的饼,
小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到一块;
中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到二块;
大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到三块。
师: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到的多?为什么?(结合分数墙说明这几个分数大小相等)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说分数墙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分数墙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尤其是比的初步认识这节中相似的概念较多,并且容易混淆,因此复习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做题时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并通过交流了解其他算法。值得强调的是: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学生来说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外,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知道分数应用题应该怎样想,学会思考的方法。还可以将它与比的应用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种题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复习目标】
1、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引导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2、通过梳理与沟通,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求比值以及化简比的计算;会正确地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文字题。
【复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汇报交流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复习并整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完成了吗?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交流)
师:我选了几份有代表性的,想看看吗?
(学生汇报)
①简单列出本单元提纲 ②总结出个别重要的知识 ③虽然知识点零碎,但很全面
师:能把这么多零碎的知识全面的总结出来,看来你们很用心地对本单元进行了复习!可是,你们知道吗?复习不仅仅是回顾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总结出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练中梳理、沟通联系
师:请看(出示线段图) 什么图?仔细看,你能看明白什么?
生:b是单位“1”,分成了5份,a占了3份;a是b的 —理解的真好!
师:它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呢?
生:b× =a
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吗?
生:a÷b=
a÷ =b
师:为什么这样改?(积÷因数=因数)
所以说,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
生:比。
师:什么是比?
师:那么a比b是 ?
生:a:b=
师: 是什么?(比值)
它还可以表示a与b的比是3:5
在a÷b= 这儿它是商
看来,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什么联系呢?
(生说,然后示课件)
有没有区别呢?(运算、数、关系)
师: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师:好了,下面看这儿 a÷ =b,如果a是2,你能算出b是多少吗?
(生计算)
师: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除以 ,算的时候变成了乘 ,依据什么?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生说)
乘除数的倒数,这样,就把分数除法的计算转化成了乘法。(示转化)
师:想一想,像这样,a是2,b是 , a与b的比还是( )吗?
(生有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
师:究竟是不是呢?(算算看)
生:(① 2÷ =2÷ =2× = )→这是求比值的方法,得到比值还是
师:②看看这种方法可以吗?2: =(2×3):( ×3)=6:10=3:5=
↓ ↓
为什么前项×3 后项也×3 ?
这是通过化简比,得出结果还是3:5
问:化简比依据是什么?
对比:谁能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生:求比值可以用前项÷后项,是一个商,结果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而化简比是根据比的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师:其实,求比值的计算中,常常会用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提升方法
1、根据线段图提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a是六年级女生有30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六年级总数?
师:可以吗?还可以怎么提?(示题)会做吗?
生:300÷
师 为什么用除法?题目的关键是哪句话?
生:女生是男生的
师:根据条件,可以写出什么数量关系式?
生:(男生)× =300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用除法了吗?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 〤=300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把条件换一换:女生比男生少 怎么做呢?
(生做,然后汇报交流)
师:对比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男生是单位“1”,未知 。
师:求单位“1”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除法。
师:用除法做是根据了除法的意义,而用方程相当于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式,把分数除法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法问题 ,这样就简单了。
3、比的应用
师:我把题目全换一换(示投影),变成了什么问题?
生:比的问题
师:能直接列式吗?
生:列式解答
师:把比转化成分数
问:为什么不用方程?
生:单位“1”知道,是800人。
师:这种按比分配的问题,也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小结:这样把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就简单多了,应用起来也更灵活了!
四、综合练习,自我检测
师:经过我们再次整理,就把本单元这些散落的知识点穿在了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找到了联系,明确了方法,老师这儿还有一份检测题,有信心完成吗?
(分发练习纸,根据完成情况反馈交流)
(分析错因,大多是计算出错)
小结:看来掌握方法固然重要,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
五、课堂小结
师:咱们六年级的同学,面临对小学六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希望今天这节课对你们以后的学习能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附练习题
一、 填空
1、8:10= =40÷( )=( )(填小数)
2、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二、计算
÷2 ÷
×8÷ ( ÷
三、应用
一本书的 是80页,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比是9:1。已经看了多少页?
分数墙教案3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下表中:
(二) 教学实施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 =
2 . 探讨" + "的算法。
(1) 尝试计算" + "。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 = + = =
② + = + =
③ + = = =
( 2 )集体。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 和 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 ,一个是 ,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 3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 + 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 变成 , 变成 ,所以 + = + 。
老师:通过计算 + ,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 = ( ) - = ( )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
因为 -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 - (先通分,将 化成 )。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 - 和 - 。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 + 、 - 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3 )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思维训练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 + + = + + +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 + + + + + =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分数墙教案4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引导学生思考: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要不要发生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巩固练习:
口答
1/5=()18=()/6
2/3=()24=()/12
6/10=()/20=3/()=18/()
2、深化练习: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3/5和615和1/5
3、应用练习:
判断: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10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扩大10倍。()
(3)一个分数的分母除以5,分子也除以5,分数的大小不变。()
4、发散练习:你能写出和4/6相等的分数吗?
在一分钟内比一比谁写得多,让写的最多的同学报出来,给予表扬。
5、游戏:请找找我的'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分数墙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7。“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迁移等能力。
3、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这些句子中,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谁为单位“1”?
⑴一桶水用去3/4。 ⑵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1/3。
师:第一题是部分与总数的'比,总数为单位“1”。第二题是一个量同另一个量比。和谁比?谁为单位“1”。
[点评: 通过对比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 一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
2、出示准备题。说出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爸爸体重75kg,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⑴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75×7/15=35(kg)
⑵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5×4/5=28(kg)
二、探究新知。
1、激趣引入。
师: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的身体内有很多科学知识藏在里面呢,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吗?
[点评: 通过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提高分析能力。 ]
2、出示: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照这样计算,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和爸爸体内的水分差不多重了。可是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
[点评: 设计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地筛选,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训练了学生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问题一: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出示思考问题,学生先分小组进行讨论。
①小明的体重与什么数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②应该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 为什么?
③单位“1”所表示的数已知吗?
④怎样求单位“1”所表示的这个数?你能列出关系式吗?讨论后汇报。
方法一:
分数墙教案6
教学目标:
1、应用分数墙直观地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并发现分数墙中相等的分数、相加等于1的分数。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观察、发现、转化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分数墙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分数墙,分析、讨论,发现新知。
课前准备:
分数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课件出示一面墙)同学们这是什么?(墙)
(课件出示分数)这是一面分数墙。(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应用分数墙来复习旧知识,发现新问题。
二、民主导学
(一)复习旧知识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先利用分数墙来复习旧知识。
1、找分数,比大小
(1)仔细观察分数墙,你能找到了哪些分数?能用几种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如 )
(2)、给下面的分数分类,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独立观察分类,并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 1
(3)小组内交流方法,并选其中一道题在分数墙上验证。
2、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订正。
看来大家的'旧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复习,你发现分数墙有什么特点?(直观)所以许多刚刚学习分数的人都用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分数的计算。可是,你知不知道许多数学家也用它发现了许多分数的秘密,你想不想探究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分数墙去发现和探究。
(二)、发现分数墙中的秘密
1、任务呈现
(1)认真观察分数墙,你能发现哪些秘密?
(2)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3、展示交流
(1)我发现,2个 就是1,3个 就是1....... 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就是1.(师板书)
(2)我们用划直线的方法发现相等的分数。
师:像这样相等的分数你还能找到哪些?
独立观察,在分数墙上验证
小组交流,看哪个组收集得多
全班展示交流
( 以上教学的顺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发现来调整。)
4、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小结:分数墙的作用可真大呀!它不仅帮助我们复习了旧知识,还让我们发现了新问题。可惜我们打印的分数墙太小了,你想自己制作一个分数墙吗?(想!)
三、制作分数墙
你能接着这个分数墙往下做吗?你计划怎样做?
学生举例怎么做 的分数墙。
学生独立动手制作
展示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墙教案7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利用“分数墙”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计算进行复习整合。 2、对相等的分数进行深入的、直观的探究。 情意目标:
2、 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完成课堂活动。
3、 学生能与小组同学交流、协作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4、 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思考、创造的能力,学会“观察、发现、转化”等思考方法。
5、 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协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分数墙”是学生直观认识分数的常用直观模型,是通过“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个几分之几”对分数(包括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直观模型。“分数墙”可以看作是分数的线型模型的推广,为学生进一步将分数进行抽象,将分数表示在数轴上做准备。通过分数墙这个直观的模型,可以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再现相等分数、分数与分数单位间的关系,并作直观研究。教学流程设计为:观察→发现→操作→再发现。
教学重点:通过分数墙,对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和相等分数进行复习与整合。
教学难点:通过“相等的分数”和“转化思想”探索解决问题。 三、教学对象分析
对“分数墙”的学习,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基础上展开的,加之“分数墙”的直观性,学生对相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计算更易把握;另外对1/2、1/3、1/4、1/5?与1的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对相等分数作进一步的探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本节课以探索为主线,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情境导入。创情境导思维使学生乐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软件呈现有趣美丽的分数墙,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
2、直观演示法。用直观演示的方法更能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乐于学习。这节课利用MP_lab直观展现分数墙中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3、操作法。MP_lab为学生探索搭建平台,学生自主利用MP_lab搭建分数墙,在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
3、引导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精导、生巧学,以学论教,扶放结合。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当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异同点,并进行归纳,同时在此基础上懂得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媒体设计
课前,运用MP_LAB软件制作好一面简单的分数墙以供学生观察。MP_LAB制作积木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搭建分数墙的操作平台
分数墙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 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墙教案9
学习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及“做一做”第2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教科书76页例2: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思考:①要把2/3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乘()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3乘了个4,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最后分子分母都乘了个(),就把2/3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②要把10/24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除以()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24除以了个2,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最后分子分母都除以了个(),就把10/24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2)结合我们上面的思考,把教科书75页例2中的几个方框填完整。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总结升华
4.我能行: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2题。
分数墙教案10
课题
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
教法、学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教 学 流 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大家交流一下你们预习分数的意义的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出示图1:世界上最早的分数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的。我们看,知道这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吗? 1/4,人们借助圆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
出示图2:你认为这个分数是多少?( 3/5)这是我国20xx多年前,用算筹来表示的分数。这是有考证的。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简,上面就记录了一些这样的分数,表现得整齐划一,这批竹简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统一十二年的,算到今天大约2360年。
出示图3:这是后来印度用数字表示的分数。这个分数是什么?(3/4)
出示图4:到公元12世纪,距现在大约800多年,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分数就延续至今。这个分数也是?(生答:3/4。师板书)
2、感知3/4,理解分数意义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3/4。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个学具,剪一个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大家把它拿出来。你能找出你手中图形的3/4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剪。
(2)学生汇报剪的方法。(强调:平均分 谁是谁的3/4。)
(3)归纳分数的意义。师:大家都是这样剪的吗?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么办呢?(生回答)这就告诉我们分数是表示什么的?(生齐答,师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阅读教材,画出分数的概念,读一读。
实物投影
合作
探究
3、合作探究,理解单位“1”
师:同学们,看到书中的概念,你们对老师整理的概念有异议吗?
(师生交流,提出“一些物体”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
师:一些物体能看成一个整体吗?让我们拿出小组内准备的三张饼,这次小组合作,要剪出三张饼的3/4,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剪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汇报剪的方法,师演示剪的过程。
(3)明确单位“1”:我们把三张饼当成一个整体来分,也可以把一些物体当成一个整体来分,这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
(4)说一说你想把什么作为单位“1”来分一分?(生举例)
(5)完善分数的概念
(师板书:把 “一个物体”换成“单位1”)
4、弄清分数单位
(老师出示线段图: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分。)
交流
展示
(一份是整体的多少?另一份是整体的多少?2个1/7是多少?3个呢?4个呢?1/7是什么?
(2)学生再与文本对话,画出概念,同桌互相说说分数单位的意义。
(3)说出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课前复习的几个分数的单位分别是多少?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分数很有趣吧?分数在我身边比比皆是,看64页的第7题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一起开看。
评价
检测
老师这里有12块糖,可以把这12块糖看成单位“1”吗?你怎么分这12块糖?创造出了什么分数?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数墙教案11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
(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
(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
(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概念:
1、理解单位1的概念
(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
(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
(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
(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
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
2、理解分数意义:
(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分数墙教案12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107~108页。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正确认识、处理变与不变的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1、复习旧知
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1÷2=()3÷6=()5÷10=()4÷8=()
2)、根据400÷25=16在□里填数:
(400×4)÷(25×4)=□
根据360÷90=4在□里填数:
(360÷□)÷(90÷10)=4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激趣引入:和尚分饼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很喜欢吃老和尚做的饼,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还没给,小和尚们就叫开了,小和尚说:“我要一块。”老和尚二话没说,就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二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小和尚。高和尚说:“我要二块。”老和尚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胖和尚抢着说:“我不要多了,我只要三块。”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块,取其中的三块给了胖和尚。老和尚一一满满足了小和尚们的要求,同学们,谁会用一个数来表示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数?板书:143/6
你们猜猜哪个和尚分的饼多?板书:1/4=2/8=4/16
这几个分数真的相等吗?让我们做个实验来证明。
3、操作感知:
(1)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然后看涂上颜色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既满足小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这三个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比较这三个分数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2、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
a、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发现: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2,就得到2/4。就是1/2=1×2/2×2=2/4
b、再让学生说说从1/2到3/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板书:1/2=1×3/2×3=3/6
c、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从右往左看,3/6到1/2,2/4到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3/6=3÷3/6÷3=1/2
2/4=2÷2/4÷2=1/2
并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抽象概括归纳性质
(1)引导学生把刚才出示的两条规律合并成一条规律。指出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齐读书上的结论,比一比少了些什么?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齐读。
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分数墙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墙》课程教学反思06-05
《分数墙》课文教学反思07-09
生日墙教案04-25
关于分数乘分数的教案06-21
苏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06-09
分数乘分数教案范文05-13
分数比教案12-18
生日墙教案3篇04-25
分数乘法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