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

时间:2023-10-25 16:26:5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

《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重难点)

  2.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重难点)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重点)

  导语设计

  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识记下列汉字。

  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

  (2)理解下列词语。

  伫立孱踏青垂垂暮老楚楚

  2.简介作者。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_”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目标导学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海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2.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目标导学四:把握手法,拓展探究。

  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3.教师总结: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对作家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可采用指名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先在组内完成,再进行交流。

  【学法指导】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模式: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特征(心理、感情),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纤纤”“黄黄的”“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定和陈述是极为关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就是扣住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

  2.深入文本,理解文意。如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扣住”可怜”这个词,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到人的环节中,还需要做进一步引导。

  2.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棵小桃树》所有词语解释

  褪(tuì)忏悔(chànhuǐ)哆嗦(duōsuō)矜持(jīnchí)执着(zhízhuó)服侍(fúshì)猥琐(wěisuǒ)渺小(miǎoxiǎo)魂魄(húnpò)幼稚(yòuzhì)颤抖(chàndǒu)赤裸(chìluǒ)血气方刚(xuèqìfānggāng)轰轰烈烈(hōnghōnglièliè)祸不单行(huòbùdānxíng)

  褪尽: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càn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

  《一棵小桃树》的教学就在寻常味道上下了功夫。没有特别精巧的问题,没有特别出奇的构思,平常的导入,常态的提问,家常的对话,为的就是引领学生老老实实学语文,真真切切悟人生。

  一、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情,凸显阅读类别特点

  只有基于真实学情的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教学。“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有一点就说一点。”没有花里胡哨,简洁导入,却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式。朱永新说过,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生命姿态。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娓娓道来,读出了“对小桃树的怀念”,读出了“小桃树和‘我’的关系”,读出了“小桃树和‘我’的关系,‘我们’之间共同的经历”,读出了“‘我’对奶奶的情感”,读出了“我的‘童心’”……多种回答,既是对贾平凹散文意韵的充分挖掘,又能对学生的真实学情做出大致判定,使教师粗略知晓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程度,据此可以调整预定的教学设计。

  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文章旁边的几处批注把握了这篇文章为“自读课文”的特点,也巧妙地引出了这堂课的主问题——在批注边上的第四自然段,哪几个词语写了小桃树的“没出息”。此举一石双鸟,一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更具体真切地感知学生的阅读状况;二是告诉学生自读课文的学习之道:关注编者的旁批和问题,学会自主阅读。

  当下,把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混教统学的大有人在。固然,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自读课文存在的意义在于“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把教师所授之法内化为自身的实践之法,不一味依赖老师,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自己读懂一篇文章。教会学生自主读书,这是语文教师的存在意义,也是教学的终极意义。这堂课,我利用文本属于自读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编者旁注(即课程资源),加以巧妙的整合、提炼、穿插,引导孩子自身去探索章法之妙,发现语言之趣,体悟意义之深,较好地完成了一次自读课语文之旅。

  二、读散文应该注意什么——由点及面,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每一类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行文思路。比如小说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形象化的语言描写,诗歌朦胧的意象指向和凝炼跳跃的非常态语言,戏剧跌荡起伏的情节设计和个性化的人物对白。散文作为教学最为常见的文体角色,理应最被学生熟知。事实上,学生对此仍是一知半解的,需要教师相机调教。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利用第二个批注引领学生走进散文细节描写的语言中,对学生强调阅读散文一定要注意反复出现的细节描写,这是在教读这类散文的一个方法。接着开始重锤敲打这一段落,先读后品。

  大凡经典散文名篇,无一不重视细节的构画。品读“没出息”的小桃树的细节描写,是因为“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如此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不断寻找小桃树的细节,就是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细节就是散文的生命力。而在具体品读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品读细节描写的两大方法:一是陌生化词语的运用对表情达意非常重要;二是散文的用词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双面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很自然地渗透精当的写作知识。

  课堂尾声,我利用文中的资源,即第一段中“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这一句,问学生:“读完整篇文章,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学生答出很多答案,例如“梦”、“缘”、“爱”、“怜”。这是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总体认知,在此处我再追问“你从哪些些句子中读出了梦(缘、怜……)”,这样就又从整体感知走进了局部解析,从抽象的感觉走向了具象的文字,让学生在语言间行走。做到了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让学生真正地以语言为核心进行学习。接着我让学生猜我所喜欢的字——“蓄”,并顺此托出散文的“蓄势”写法,好的文章要蓄力,蓄势而为,蓄情而作,不要开始就把感情达到高潮。

  此外,我给学生介绍了本文的双线结构(桃树是明线,“我”是暗线),两条线索一交织,托物言志的手法就出来了。又多次提及“读这类文章,要注意作者潜伏的情感”,去引导学生理解散文“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的深义。

  这些都是散文阅读与写作的要义。这节课,能从文本固有的意蕴中沿坡讨源,自然引申出相关写作知识,这样的传授显然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巩固。这些知识的传授,不是灌输性质的,而是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最大范围地让学生展示自己。

  三、哪些词特别能表现情感——细琢深究,语不品透誓不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时,“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这节课,语言品析做得比较实在,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并陶醉于咀嚼语文的美好滋味,品味文字里的深沉情感,真正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文字的深处慢慢欣赏,慢慢领悟。

  这堂课的高潮之一是引导学生聚焦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对于关键词语进行重锤敲打。我先让同学们朗读,在对文字有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主问题“你能从哪几个词看出它很没出息”直指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对词语进行探究品析。这个环节做得比较扎实,效果良好。比如对于“委屈”这个词的理解,我在第一个同学起来回答之后并没有急于讲出自己的理解,而是连续追问几个学生“‘委屈’是想说它长得怎么样”,让学生不断思考作者运用这个词语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委屈”这一“陌生化”词语在这里运用的效果。由表及里,通过追问层层深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生成答案,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再如对于“瘦瘦的,黄黄的”这组叠词的运用,我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又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更有方法上的点播——生活经验有助于你遣词造句。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高的能力的提升。对于“拱”这个字,我将这个词改成了“长”,是因为“长”是学生很容易写出的字,非常接近学生现有的认知。果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拱”字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小桃树破土而出时需要冲破层层阻碍,很有助于理解“小桃树”生长环境的恶劣,成长的艰辛。如此,通过对散文细节描写中的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进行多角度品析,或追问,或换词,或联系生活情境,在品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方法性的指导,例如“陌生化词语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生活经验有助于你遣词造句”等等,体现了“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原则。

  大凡名家写作,都极其关注文本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的妙用。这堂课有一处语言品析细节,大家印象颇深。文中有一句“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奶奶也说”这个“说”字能不能换成“奶奶也笑话它”?这个“说”,多数老师会忽略,其实细细思考,我们能从中嗅出不一般的味道,品出了人物的独特情感,即奶奶与其他人对这棵小桃树的情感倾向是不同的,用词自然也有差异。这样,会对学生以后咬文嚼字自读好文章打下好的基础。

  品析语言,就需要老师有一颗敏感的语言心,能透过文字洞察更多的内涵。在“委屈”一词的分析时,我课后想想一些老师提出的看法,觉得还是很有道理。“委屈”还应该是与其他事物对比才能体现出来,要是独自伫立在天地之间,没有对比,估计就不会有“委屈”可言了。对于“紧抱”着,有思考,但没有太析透。为什么“紧抱”?当然是胆怯、害怕,不太敢面对其他的物类啊。今后,在语言的品味上,我们还得更下功力。

《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欣赏课文,体会小桃树的形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并从文本中感悟生活。

  2、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内涵。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相遇

  1、课前欣赏音乐

  2、许多花草树木中,哪一种你最喜爱?哪一种牵动过你的忧愁与欢乐?

  3、引出课题《一棵小桃树》

  二、淘金

  1、自由朗读《一棵小桃树》,从文中划出描写这棵小桃树的文字,体会作者笔下的小桃树有着怎样的'外形特征?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

  3、小结:是啊,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作者对小桃树外形的描写,原来那是作者是用描写小桃树外形的瘦弱来突出它生命力的顽强。这是一个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的生命。作者同样被他感动着。更从小桃树身上汲取了力量,有了生活的信心。

  4、从文中找句子探讨:作者与小桃树有哪些关联?作者受到什么挫折?

  5、请学生用“这一棵小桃树,让我明白了……”小结感悟。

  三、创造

  学以致用:具体描绘记叙所写物的经历,并在记叙描写中抒发自己对所写物的感情(喜爱、厌恶、怜惜……)

  四、享受推荐与本文类似作品:《丑石》《文竹》。

  学生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并从中找相关语句体会把握。

  学生把握“反衬”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小桃树是我的“化身”。

  学生明确主题,畅谈感悟。

  学生课后练笔。

  板书设计:

  托物寓意小桃树“我”“化身”饱受冷落、经受风雨生活受挫依然坚强重拾信心与希望

  教后反思:

  这堂课以探讨文本主题为要旨,通过课堂预设的: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共同阅读文本,从文字的描述中把握文本的内涵,从文字的描述中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流淌,并由此及彼从作者的文字中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从课堂伊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自己与花草树木的情感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学生较容易接受,探讨文本时也能切中要旨,及至感悟时学生的体悟更是水到渠成。然而课堂中对于“反衬”与“对比”手法的理解太过于执着,以致于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沌,还需斟酌。因为本身这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分割,若要细细区分,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

《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矜持、孱头、猥琐、淅淅沥沥、垂垂暮老"等词语。

  2、自主阅读,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难点: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上节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识记字词,采用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词并解释意思的形式。

  2、理清写作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三、整体感知,初识小桃树

  1、理清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遇风雨一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2、通过找出作者描写小桃树的句子,分析小桃树的形象。

  "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开得太白,太淡了""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小桃树的形象:外形单薄、弱小、不旺盛,但是意志顽强,不屈不挠,敢于同困难作斗争。

  四、研读文本,走进"我"的梦

  1、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喜欢、爱怜。

  2、作者是怎么称呼小桃树的。

  反复说这是"我的小桃树","蓄着我的梦""你是我梦的精灵。

  3、小桃树与作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另一个"我"

  "我"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偏僻的山村小院—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感到自己的渺小—长大,人世复杂,社会复杂,在特殊的年代里,遭受种种不幸—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4、介绍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文悟主旨。

  五、了解写作手法,会品会用

  明白本文所使用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1、定义:"托物言志"是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它具有含蓄美,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写法要点:

  (1)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3)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

  (4)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

  3、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找到运用此种方法的例子:《爱莲说》、《陋室铭》等。

  六、课堂小结

  向小桃树学习,坚定信念,通过不屈不挠的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七、布置作业

  1、仿造本文,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2、请说说下面一段文字背后寄寓的深意。

  "春天,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就连不起眼的小草也会开出一朵朵或红或黄或紫的小花来炫耀一番。

  但,竹子,却不与它们争宠,它依然如故。它只是默默地成长,一节一节又一节,虚心踏实,笔直向上,它们的目标是苍穹!"

  3、摘抄你最喜欢的描写小桃树的语段,并进行品析。

  附: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经历"我"

  摹形、着色、梦

  托物言志

  顽强不屈百折不挠

【《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一棵小桃树教案02-23

一棵小桃树_教案04-29

一棵小桃树的教案06-13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优秀范文05-16

一棵小桃树作文01-28

关于一棵小桃树的教案及备课资料06-12

一棵小桃树的原文阅读04-10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06-17

课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