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同学们,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难词:[苍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祭献]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2)各自练读,或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可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感知形象。要从整体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要读得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及语气的轻重抑扬,要体现出散文诗的抒情性。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_______的花。
预设: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引发学生思考,把握主要内容。回答可能是:美丽的花、永远变化的花、可当礼物的花、自由的花、快乐的花……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花,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花在诗人的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自主学习卡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这篇课文只是单纯地写花吗?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4)学一学:课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标示出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
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1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第一人称叙述。虽然文中并无一个“花”字,但通过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当作人来写,说出了花的话,唱出了花的歌。特别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花的特征。可让学生分别说说从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
明确: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
第2自然段交代了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那一朵朵花儿就犹如绿草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第4自然段是说花的功用,它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上的装饰,还可以作为葬礼上的祭献。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2、3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划分文章层次。比如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具体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归纳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可以归纳为第二部分。但划分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予以肯定。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部分对花的形象展开了描绘,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贡献。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这部分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着世界无私地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过渡:通过划分课文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花的生长与美丽,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遵循自然的规律,积极、乐观、向上等。)
(3)仿写训练,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4小题。
过渡: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开,把花当作人来写,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能发现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展开想象,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仿写句式: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我是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诵一诵,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请同桌评价。
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他热爱大自然,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笔下,风、雨、浪、花,无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课外可以找来他的其他散文诗作品读一读。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阅读链接”里的文字,看看纪伯伦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形象。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选自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冰心译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这个文段的叙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啊!风》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称。)
(2)风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变幻莫测、刚毅、坚忍、谦恭、礼让、轻盈、灵敏、和蔼可亲、威风凛凛……)
(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读了这首散文诗,我们是否在大自然的话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不论失意还是得意,我们的心中应该总是开满怡人的鲜花。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读散文诗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欣赏性地朗读,想象画面。我们更欣赏了纪伯伦优美、亲切、隽永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心中。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爱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读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态、生活中的花。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花的韵味、花的追求。
爱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花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花之歌》,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花的赞美和寄寓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他们从花的生命历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通过“花”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深刻寓意和丰富情感。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学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各种花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并表达对花的感受。
提出问题:“如果花会唱歌,它会唱出怎样的歌曲呢?”引出课题《花之歌》。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准确发音,初步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
教师播放范读音频,指导学生跟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精读探究
分段解读,提问引导:
“花儿在诗人心中是什么形象?”
“诗人是如何描绘花的生活状态的.?”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这句诗表达了什么含义?”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
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借物喻人手法,让学生尝试找出更多类似的诗句进行赏析。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我们能从花的生命历程中学到什么人生道理。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仿写一首以自然界某一事物为主题的短诗。
六、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花作为自然界的精灵,其生命旅程中所蕴含的坚韧、奉献和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标题:《花之歌》 ———借花喻人,悟人生哲理
花的形象
生活状态描绘
借物抒情手法
人生哲理启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之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优美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理解诗人对“花”的独特象征寓意,领悟作者借花言志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理解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赏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借“花”表达的生命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花卉图片或播放有关花卉的视频短片,引出课题——《花之歌》。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脚,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三、细读探究
分段解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花”的特点和品质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讨论“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以花自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四、深读鉴赏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鼓励学生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五、拓展延伸 设计相关话题讨论,比如“你心中的花是什么样的?”、“你如何理解诗人笔下的‘花’?”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花”作为自然界的精灵,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生命力量和生活哲理的载体,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像花一样坚韧、乐观地面对一切。
作业布置:
背诵《花之歌》。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花”的小短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夜莺之歌》说课稿07-21
语文教案《长江之歌》07-21
夜莺之歌语文教案03-19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08-24
小学语文教案《杨树之歌》08-25
语文教案《长江之歌》3篇07-21
《雏鹰之歌》语文教案设计05-16
语文上册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