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3 19:44:0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汇编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 合 形 式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

  (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

  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4)教师总结

  ——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

  “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明智慧、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3、研析“写景”一段

  (1)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点拨

  “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它不普通了,一个充满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

  “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现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好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沙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然悦耳动听。云南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

  五、品读感悟

  1、教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现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发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现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

  (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打扮得光鲜亮丽,似乎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劳。

  ——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脱完而沮丧,而是快乐、热情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师总结

  “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现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现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现了云南人民乐观积极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现、原生态)

  六、收束点拨

  “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现之旅,而我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现之旅。”

  “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

  “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板书:

  【教学反思】

  有关沈从文的背景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又因为深入理解了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从文先生。于是设计了这次“发现之旅”,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去,并帮助学生拥有奇妙的发现。

  然而,因为时间的仓促、对学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整节课完成后,感觉有些累。

  一、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学生活动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推进中显得较为吃力。

  根据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中几乎每处重点内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要让学生找到这些内容,还要读懂读透,实属不易。因此,该教学设计如能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并或作适当的删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更加从容一些。

  二、细节问题设计欠缺,对学生启发不够,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中笼统含混,学生无法从中领会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课堂效果欠佳。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大的程序和环节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设计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两个片段教学中,均存在不少随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个片段写作的妙处。如能精心设计几个巧妙的小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扬长改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2、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2、名人评论

  ①、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②、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③、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④、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深邃( ) 糅进( ) 璀璨( ) 寒光熠熠( )俯瞰( ) 凿水( ) 水苔( ) 一泓( )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飘浮过。 ( )

  (2)我却拥有阳光照耀的时晨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

  (3)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橙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

  (4)就算他看到的只有一蹩,却已经可以洗净国务街和那引擎上的油腻了。( )

  3.解释下列词语。

  (1)不足称道:

  (2)罕有甚匹:

  (3)黑魃魃:

  (4)情有可原:

  【文本研习】

  ●品味下面的关键句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明确:

  2、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明确:

  3、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的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明确:

  4、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明确:

  ●写景手法、语言风格鉴赏

  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

  2、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思考

  神的一滴也就是神的眼泪,神的眼泪与人的眼泪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

  【课堂检测】

  1、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2)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 密突出的眉毛。

  (3)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2.本文选自《 》,作者 , 国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在文中作者抒发了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

  3.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能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的小裂纹。在力的支持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损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治疗”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4.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

  5.“望着它(瓦尔登湖)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样的内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的时候,它四周完全给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起,……

  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P88-89)

  6.选段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景抒情的?

  7.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8.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作者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

  9.“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拓展阅读】

  ●补充

  梭罗有些议论很精彩:“要是没有衣服,人们的相对身份还可以保持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要是没有衣服,你能够准确地告诉我,文明人中谁是属于最高贵的阶层吗?”“许多国王疯狂地保留了大量经过仔细雕琢的石头,希望使自己永恒,假如他们用这些心思来雕琢自己的思想,又会如何?一件合乎理性的事情比高大的纪念碑更值得纪念。”我们读到这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心灵会一下子豁亮起来。

  在古西方的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丽而智慧的少女,她们是万神之主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是分司爱情、智慧、音乐、诗歌、戏剧、舞蹈、哲理、天文、数学的九位缪神,人们统称之为缪斯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的起源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中阿波罗神主管音乐,下辖九位缪斯(Muse)女神——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女儿,她们每一个掌管着不同门类的艺术。

  ● 走进《瓦尔登湖》

  ——交流阅读体会

  甲生说:评论家说,《瓦尔登湖》这本书有经久的魅力,细读之后,我有个感想。书中生动地描写了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和清新的空气,使遭受严重污染的人们向往。这应当是这本书具有魅力的一方面原因。

  从各方面的报道可知,人类的生态环境恶化: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气候变化,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污染,海洋过度开发,沿海地带污染,空气污染,等等,这些在威胁着整个人类。《瓦尔登湖》发出的回归自然的呼声,跟后人保护环境的呼声,是合拍的。

  乙生说:梭罗以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他记述这些事,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看出他提倡简朴生活,这跟人们的传统观念相符。

  事实上,简朴生活一直是世界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有人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

  据说《瓦尔登湖》在美国当时便有巨大的诱惑力,那几年里,梭罗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难以计数。他们引退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茅舍,成为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尚。

  丙生说:有人认为《瓦尔登湖》是梭罗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我认为如果一定要说有所逃避的话,也可以说他是躲进林中疗伤。当时,梭罗经历了人生感情上的悲痛,他与哥哥同时爱上了少女爱伦?西华尔,兄弟俩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两人都向西华尔求了婚,西华尔却二者都不选,最后嫁给了一个银行家。后来,梭罗在瓦尔登森林中的生活给了自身精神的力量,让他安然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期。他的确是为了疗伤而在逃避。但他的这种逃避能够引起同情,他记述他的心路历程的书,也就有了魅力。

  丁生说:读《瓦尔登湖》,我为梭罗那朴实美好的文笔,以及对大自然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所折服。

  梭罗描写了他的平民意识、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他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但却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博大、深刻、积极得多,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

  【学习反思】

  答案

  【基础过关】

  1、suì róu càn yì kàn zán tái hóng

  2、(1)飘—漂 (2)晨—辰 (3)橙—澄 蹩—瞥

  3、(1)不值得称赞。(2)几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3)形容黑暗。(4)事情的原因可以原谅。

  【文本研习】

  品味下面的关键句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2、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明确: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化,如同戏剧上演。

  3、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的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明确:“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可让我们选择。”作者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是他自己的生活。

  4、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明确:“——”:解释说明。类比手法。

  ●写景手法、语言风格鉴赏

  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分析: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刚才分析过了,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还是在第1段,作者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

  2、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别具魅力,虽是文学语言,但确是质朴本色,即使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美国式的幽默也都弃尽浮华,显出一种凝练和意味深长。(1)第一节;(2)第二节“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3) 第三节“这恶魔似的铁马,那裂破人耳的鼓膜的声音已经全乡镇都听得到了,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正是它,它把瓦尔登岸上的树木吞噬了”;(4)第五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思考

  神的一滴也就是神的眼泪,神的眼泪与人的眼泪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神的眼泪为世人而流,客观的,是重生和轮回。而人的眼泪是为自己流的,是自私和虚伪的。

  【课堂检测】

  1、(1)本文写了湖,也写了森林、湖上天空等,但主要还是集中地写湖。“最美”指湖上风景优美,“最有表情”指湖上景物变化多样,生动迷人。(2)眼睛比湖,睫毛比森林,以彼物比此物,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生动。“望着……深浅”表达作者的体验和感悟,他认为湖的纯洁清净使人得以反观内心,发现自己的自然本性。(3)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被当作纯洁、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能像瓦尔登湖一样的贤者少之又少,但这里说的“少数几个人”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2.《瓦尔登湖》 亨利?梭罗 美 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3.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4.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5、内涵可能有:这里的湖像一面镜子,可以映出人的自然天性来;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当人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时就会发现人的最初的本性;由于社会的熏陶感染、改造影响,有些人较多地失去了人类可贵的本性,有些人较多地保留了这种本性。只要紧扣语句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6.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写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如开篇‘‘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是实写,但又是通过设喻写想象,表达作者的一种欣喜的审美情怀。随写景而生出的抒情,点到为止,不事铺陈,并且与景物描W浑然融洽,相与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7.如“也许只有瓦尔登湖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它永远年轻”。

  8.如“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日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挥霍着它们”,这种懒散的生活态度,或许会受读者訾议,但它与汲汲于名利的生活态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轻易否定。

  9.说明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五、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六、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和笔画。

  2、 通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见过海边的渔村吗?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丁丁一住在海边,他也想给你们讲讲渔村里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这种导入可以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入手,让学生感受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然后再引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用美妙的语言所概括的情景时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汉语拼音,再把这些字读给同桌听一听,让他检查你读得准不准。

  2、 跟同桌互相指着生字条读一读生字。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一起读。

  4、 小组合作,帮助那些还有不认识字的同学把生字学会。

  5、 师出示故条,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认字。

  (这种学生自学的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来进行支配。学生知道自己认识生字的情况,一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当小教师比老师讲解时学习效果好,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三、 诵读

  1、 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读一读。

  2、 谁能把整个儿歌读一读。

  3、 听老师读一读好吗?

  4、 学生练读后,指名配乐读。

  5、 全班配乐朗读。

  6、 评价:每句评价(断句、感情、重音);整文评价(标点符号、流利、感情);

  (这种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这种评价比师生之间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更加自然。让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

  四、 教师展示大海里的'物产图片,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家住在大海边》课文内容,谁能把课文读一读?

  二、 练习背诵

  1、 去掉儿歌中每行的后5个字,让学生练习背着填一填。

  2、 那么老师把拐棍拿走你会背吗?

  3、 学生有感情背诵。

  三、 对话交流

  1、 能把你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读一读吗?

  2、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

  3、 谁找到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好吗?

  4、 说一说你对大海的印象。

  (有布置一要有检查,这种收集资料并交流的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多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可让学生更开放地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 写字

  1、 师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能写好的字,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 师范写事。先教笔顺,再教间架结构。

  3、 互相看着同桌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就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

  第三一课时

  一、 导入: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或是背一背?

  二、 练习

  (一)1、课文中的老爷爷有说不完的故事,你们想请他也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吗?

  2、那你们可要注意听啊,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

  3、听后学生汇报。

  4、让手磨转的那句话怎么说?什么话能让它停下来呢?

  5、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你能读一读吗?

  展示台出示:我家住在大海边。船上有位老爷爷。

  2、能像这两句一样说一说吗?

  我家住在,有位。

  3、 你们认为谁说的句子好,把它记住好吗?

  4、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句子接龙。比如老师说小鸟住在大森林,你就要接着说大森林里有只啄木鸟就这样头接尾,尾接头地说下去。

  (练习中的游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即兴造句的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经常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aabb式的重叠词。

  2.借助拼音拼读故事,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3.学唱歌,续编歌词。

  重点难点:

  续编歌词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万花筒——aabb重叠词

  1.出示卡片(清清楚楚快快乐乐):生认读词语并说出词语特征。

  2.大家齐收集:

  说出自己熟悉的这类词语。

  3.了解如何判断这类词

  1)师出示:清清楚楚——清楚

  2)引导学生练习

  高兴——高高兴兴上下——上上下下

  ……

  4.比较句子

  1)出示:

  花儿开了。

  花儿张开了笑脸。

  下雪了,树儿都白了。

  下雪了,树儿都披上了银光闪闪的长裙。

  2)生说出两句的异同。

  3)师引导学生:第二句是用拟人手法把植物当人来写,生动具体。

  4)生练习把句子说生动具体:

  小树在晃动。(小树在点头)

  桃花开了。(挑花露出了笑脸。)

  ……

  5.读读背背

  1)出示带有拼音的古诗<<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2)生借助拼音自读

  3)师范读

  4)生,读背。

  第二课时

  (三)大舞台

  1.出示歌曲

  2.生听录音歌曲

  3.师生唱歌曲。

  4.引导学生续编歌词。

  一只小花猫,喵,出门找鱼儿,喵,喵喵,叼着鱼儿回了家。

  一只小黄狗,汪,出门找骨头,汪,汪汪,咬着骨头回了家。

  一只大白鹅,哦,出门去玩耍,哦,哦哦,池塘戏水不回家。

  ……

  5.展示学生续编的'歌词。

  6.生开心地唱自己编写的歌儿。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单元 快乐校园

  (A卷)

  测试部分

  题号

  总分

  等级

  得分

  小朋友们,我是花仙子 ,让我们一起去采集学习的硕果吧!

  一、比一比,哪座房子最漂亮。

  我能准确拼读这些词语,还能写得漂漂亮亮。(16分)

  二、请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16分)

  ( )问 ( )笔 桥( ) 形( )

  ( )线 ( )才 高( ) 粗( )

  广( ) ( )难 ( )面 ( )少

  四( ) ( )为 到( ) ( )阳

  三、看好要求,再写也不迟。

  超级模仿秀。(10分)

  1、照样子,写出下面字的部首。(4分)

  徐( ) 盆( ) 凉( ) 级( ) 底( )

  2、⑴ 照样子,写字。(3分)

  手—(把) 衣—( ) 土—( ) 舟—( )

  ⑵你还发现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请再写出三个。(3分)

  — — —

  四、请找到和下列字读音相同的字,再组词。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9分)

  深——( )( ) 手——( )( )

  做——( )( ) 笑——( )( )

  鱼——( )( ) 园——( )( )

  五、把能搭配的词语的手拉起来。(8分)

  赞许地 通过 抬 桌子

  顺利地 检查 抓 小鸡

  仔细地 走着 搬 木头

  兴奋地 点头 捕 鲨鱼

  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帮帮俺老孙哪。

  六、这道题是八戒 出给孙悟空的,他要悟空把不是一类的`划出来。(8分)

  1、蜜蜂 松鼠 蜘蛛 蚊子

  2、猴子 山羊 麻雀 猫头鹰

  3、飞蛾 蝙蝠 燕子 乌鸦

  4、黄瓜 丝瓜 西瓜 南瓜

  七、认真朗读下面的句子。把语气相同的句子连起来。(6分)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行吗?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 行!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真行。

  八、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4分)

  小朋友们,可要细心呦!

  例: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是我们班的李小青。

  刘阳是我的好朋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领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认清本质决定取舍”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抒情散文,都是描写祖国的

  大好河山,并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那么这一单元我们将来到汉语家园,对文言文进行学习,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它?(生答:有)

  2、分别讲《守株待兔》和《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出寓言《买椟还珠》。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并解释课题。

  2、朗读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①老师范读,同学们标注拿不准的字音并注意停顿(教师出示PPT停顿处)

  ②同学出声自由读,读准字音并能自由停顿。③教师指名读,纠正学生停顿错误。

  3、指名同学汇报生字。

  4、分析文言文

  ①结合书下注释,同学自己标注理解。

  ②教师重点分析书下五注释字词,使学生理解句意。

  ③小组讨论,回报文言文大意。

  ④同学讨论并总结文言文寓意。

  5、表达训练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改变成一个小故事,并汇报给大家,在表达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给大家放一段改编的小动画。

  ③互相说一说你身边曾发生哪些买椟还珠的事例。

  6、作业

  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你改编的买椟还珠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②背诵文言文

  7、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楚人————为、薰、缀、饰、辑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只注重外表二不顾实质

语文教案 篇8

  教育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B、过程和方法: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课前预热:看词学声、做动作。(课件)

  青蛙唱歌、天上有彩虹、数星星、种子睡觉、种子喝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草、花儿开放、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

  一、呼唤雨点儿,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课件:播放小雨的声音)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

  (课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你看、你看、这是一个大雨点儿,我们快叫叫他,这是一个小雨点儿,快也招呼他一下,又来了一个大雨点儿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

  读一读。注意:、“云彩”、“下来”读轻声。

  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课件)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悄悄话呢。读课文2、3、4节,画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些什么,并练一练该怎么读。

  (课件:对话部分变色)引导学生明确哪些是大雨点说的话,哪些是小雨点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儿,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你呢?”读得真好听,把问号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我听明白了,原来是你们在问我( )

  我们来换一换好不好?继续读。

  (课件:雨点儿对话的'动画)为动画片配音。(头饰)

  (实物投影)练习: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大雨点儿要去、1、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2、有花有草的地方

  说说: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图画出示:这就是有花有草的地方,这就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雨落下后的变化。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课件:出示

  第5段)读一读课文。

  要是能把这些变化换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画下来一定也挺不错,想试一试吗?好,希望自己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的同学拿好课本和水彩笔到这边集中,大雨点儿们请都飘落到这边。不久,小雨点儿飘落的地方,大雨点儿飘落的地方、然后拿出水彩笔画一画。(配乐)

  画好了吗?好请展示你们的作品。请你说一说:我是,我去过的地方,(雨水冲洗了灰尘,颜色更清、更艳;有不少草从地下钻出来,不少花开放了;喝饱了水,挺起了身子更有精神了)(适时进行句式训练:从来。)雨点儿看着这些变化,心情怎样?读一读句子。

  有个小朋友在电脑中也画了,想看看吗?(课件:播放动画)

  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谁能帮他们把感谢的话说出来。(带头饰表演说)

  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练习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五、复习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新朋友搬进了新家,现在他们正在举行联欢晚会,欢迎你也参加,你想去吗?行,进门总该和他们打个招呼,要是叫错了他们的名字可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我们先来准备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同伴求教。(开小火车)(课件:一个一个出示新词)

  聚会结束了,新老朋友排着队和我们道别,我们再和他们打个招呼,说声再见。(读下面的儿歌)

  从天空里,

  飘落下来,

  像好吃的果汁,

  树儿花儿都喜爱,

  都张开嘴巴在喝它,

  这样才能快快长大。

语文教案 篇9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语文教案:《社戏》教案07-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