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8 13:00:3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练习1、2;P20习题1.2[A组]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A组]1。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②无穷区间;

  ③区间的数轴表示.

  (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ax+b(a≠0)

  y=ax2+bx+c(a≠0)

  y=(k≠0)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

  师:归纳总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1:已知函数f(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3),f()的值;

  (3)当a>0时,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所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例2、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求它的面积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分析:由题意知,另一边长为x,且边长x为正数,所以0

  所以s==(40-x)x(0

  引导学生小结几类函数的定义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并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层抽样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概念、特征以及适用范围。

  2、实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

  二、学生活动

  能否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为什么?

  指出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视力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抽样时不仅要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还要注意总体中个体的层次性。

  由于样本的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为100∶2500=1∶25,所以在各年级抽取的个体数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构数学

  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客观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层”。

  说明:

  ①分层抽样时,由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这一部分个体数的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于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四、小结: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高一数学教案09-27

最新高一数学下册教案09-27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6

最新高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6-13

高一数学教案06-20

高一数学教案12-21

最新高一下册英语的教学设计12-27

小班下册数学教案02-28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