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7 12:45:5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五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理论基础:《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起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使其“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经验基础:大班幼儿已初步的认识风筝结构的对称性特点。从艺术学习经验的的角度,大班已具备美术欣赏的能力,能感受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上学期已欣赏过《脸谱》,对对称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课程意义:春天如约而至,放风筝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风筝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由此我们在大班开展民间工艺品风筝欣赏,能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丰富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文化历史,喜欢中国传统工艺。

  2、感受风筝图案所蕴含的寓意美和构图的对称美

  3、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重点:鉴赏风筝图案的寓意美

  难点:表达和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活动准备:

  1、视频一:以风筝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内容的动漫。

  2、视频二:沙燕风筝、龙型的串子风筝,等不常见的风筝图片若干。

  3、实物风筝“连年有余”大小共五只;我地市场常见的实物风筝若干。

  4、设计风筝的材料每人一份

  5、环境创设:展示区用于风筝展览和视频展示。体验区用于赏析和创作风筝。

  6、形象寓意的相关经验准备,蝴蝶代表爱,荷花代表和平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欣赏,初步感受。(展示区)5分钟

  1、抛出参观任务。师语:“你们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过风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风筝展览,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参观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2、 幼儿自由参观各种实物风筝,老师与个别孩子交谈,了解孩子们对风筝的认识。

  3、 请个别幼儿围绕“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交流参观感受。

  4、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感受交流。师语:你们喜欢的风筝有的.是因为图案很美,如喜洋洋图案的,蝴蝶图案的,奥特曼图案的,有的是因为色彩很美,如像彩虹一样的颜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很特别的风筝,请小朋友欣赏,看看它美在哪里?出示实物大风筝,抛出任务。

  二、感受鉴赏,表达体验――鉴赏实物风筝“连年有余”艺术美。(体验区)10分钟

  1、小组赏析寓意美。(每组一只同造型的小风筝)

  (1)师语:请幼儿看看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图案形象?鱼有什么好的寓意,莲有什么好的寓意?为什么要把鱼和莲画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好的意思?

  (2)幼儿分组鉴赏图案形象美,讨论分析其寓意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尊重孩子们的自主体验,鼓励他们大胆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组代表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这只风筝不仅是鱼和莲花的造型非常美,而且这两种形象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好的意思那就是“连年有余”,代表着放风筝的人的美好愿望,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富足。

  2、集体赏析构图美。

  (1)师语:除了风筝的图案形象美和寓意美,这些形象的构图有什么地方特别?

  幼儿鉴赏构图的对称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和莲花分布在风筝的什么位置,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构图没有?

  (2)个别幼儿交流看法,教师小结:这只风筝的构图具有对称性特点与以前的脸谱构图方式一样。你们都喜欢风筝,但你们知道风筝是谁发明的呢?风筝有什么来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视频。

  三、观看视频,拓展认知 (展示区)4分钟

  1、观看视频动漫,了解风筝的起源及演变。(视频故事:风筝起源于春秋,是鲁班发明的,那时的风筝是木头做的,叫木鸢,打仗的时候用它传递消息。到了汉代,有了纸张,每到春天人们用纸做成各种各样的风筝到田野里放飞,希望将晦气带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运气。现在,风筝成为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用于居家装饰等,放风筝也成为人们的一项健身运动。每年的春天,许多地方还举办风筝节。)

  2、再看视频图片,了解各种不常见的风筝,再次从寓意美和对称构图美的角度引导幼儿观赏。

  3、教师小结:“这段视频让你们知道了风筝的历史,还见识了不少我们这里不常见的风筝,你们想不想设计风筝呢?设计的风筝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性原理进行构图。”

  四、自主创作,设计风筝。(体验区)15分钟

  1、幼儿自主创作设计风筝。

  2、教师分组指导。

  (1)引导幼儿思考选择有好的寓意的形象;

  (2)引发小组内成员互动,推动创意分享;

  (3)鼓励幼儿求异创新;

  (4)指导幼儿对称构图

  3、分组点评。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发同伴互评,指导点评。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装饰教室,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该课程方案,经过几位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实践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发展完善起来。

  关于目标重点的设计:风筝蕴含的艺术美的元素非常丰富。在构图上除去对称性特点,还有镶嵌,平衡、饱和等;在色彩上,有对比色的运用,调和色的运用,还有中国红,青花瓷等色彩的特色,一节课不可能让孩子们了解所有的关于风筝的艺术知识,感受所有的艺术美,为此我根据大班的欣赏要求,在中班对理解作品内容本意的基础上提出寓意理解的要求,并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关于活动环节的设计:在几位老师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风筝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一节课里,一位老师用近半小时的超长时视频介绍,孩子们仍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表现出大班孩子特有的求知欲,为此保留了这一环节,并把了解风筝历史作为目标之一,从拓展孩子们认知的角度进行了材料整合。

  在同课异构的实践中,发现欣赏环节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要么根本没有从风筝艺术美的角度进行分析鉴赏,要么就是将造型美,构图的对称、镶嵌、饱和美,色彩美等所有的艺术美都一一鉴赏。为此在我设计的方案中,主要从内容美和构图美两个方面进行欣赏,即新知识――寓意美和已有的经验――构图对称美,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又突出了重点,还避免欣赏活动不欣赏的现象发生。

  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有的老师是直接投放对称性构图的风筝进行装饰,有的老师投放印染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印染,都是风筝对称美和色彩美的经验的应用和创造,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让孩子们充分自主,没有提出创作要求。在我的设计里,因为前面的环节都是寓意美和构图对称美的鉴赏,那么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我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创作,设计的风筝形象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的方式进行构图,从而加深孩子们对这两种艺术美的理解。可能创作的空间是小了,但教学的目标性强了,重点更加突出。由此,随后生成自主创作画风筝的活动,虽然当时没有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自主,但生成活动对这一缺失作出了及时的弥补。

  正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不少艺术的和非艺术教育资源,如风筝运动,风筝节,风筝有南北两大流派且各有其美,仅从艺术的角度它就可以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其蕴含的艺术元素几乎可以囊括中国传统艺术特点。为此,还可以生成以下活动:艺术活动:亲子制作风筝、画风筝、欣赏风筝的色彩美、欣赏风筝构图的镶嵌美、欣赏南北风筝的艺术美、印染风筝、风筝歌舞等;户外活动:放风筝;社会体验活动:风筝节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我将依托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资源分步实施。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活动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听说大三班的小朋友本领很大的,所以要考考你们。你们听好他的要求,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师:你画的小朋友怎么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名片的结构,尝试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

  2、能大胆介绍自己制作的名片,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名片的图片、幼儿制作材料(水笔,各种彩纸周围用造型剪刀剪出名片边缘形状)。

  指导要点:

  一、激发兴趣

  1、如果你想让别人认识你,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自主交流:可以自我介绍。……)

  2、、你们看到过名片吗?什么是名片呢?名片有什么用吗?出示名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二、讨论交流

  1、请幼儿欣赏各种名片,你看到过的名片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名片上都有什么东西?名片上有些必须有的东西:如名字、电话号码,图片等等。

  2、讨论:制作一枚名片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幼儿制作

  1、根据老师所出示的不同名片,以及自己收集的名片,幼儿尝试制作。

  2、幼儿制作绘画名片,教师观察并巡回进行指导。

  3、引导幼儿大胆创新地制作不同的名片。

  四、分享交流

  1、幼儿介绍自己的名片,观察作品中是否有名片必须有的要素。

  2、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目标:

  1、根据锯齿线的特点充分展开想象,大胆创造出独特、有趣的画面。

  2、体验自由想象、自主构图、自行添画的快乐。准备材料:黑精灵、白纸、记号笔、蜡笔、胶水

  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线条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它是什么线条呀?你觉得这条锯齿线像什么?稍微转一转,它又像什么了?再转一转,像什么了?

  小结:原来这是一根神奇的线条,它会变来变去,老师给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黑精灵。

  二、迁移想象

  1、黑精灵要跟我们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捉迷藏,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在图画中找到它。

  提问:(1)你找到它了吗?它在哪里呢?它变成了什么?它和某某哪里比较像?

  (2)黑精灵来到了城堡里,它变成了什么?

  (3)黑精灵来到了果园,它变成了什么?(你喜欢这幅画么?它哪里比较好看)

  小结:黑精灵真厉害,能变出不同的东西。

  2、如果你是魔术师,你想把黑精灵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小结:小魔术师的想法都太棒了,接下来啊,请你们变变魔术。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黑精灵、白纸、记号笔、蜡笔。(出示材料)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黑精灵,让他变变变,变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最后装饰画面,让它更漂亮。想好的魔术师去画吧,没有想好的小朋友再想一想。

  三、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评价

  展示作品:哪位魔术师来说一说你把黑精灵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关键词“想象”展开——有关锯齿线的想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想象拥有无限可能性,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支架,就能创作出出人意料的作品。本次活动以黑精灵为载体,让幼儿想象黑精灵像什么,激发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联想到了许多身边有关的物体,如山坡、波浪、小花、小草·····通过旋转方向,再一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孩子们想到了更多的物体,如闪电、楼梯等等。有了相关的想象铺垫,孩子们的绘画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在展示几幅完整的锯齿线的想象画后,孩子们有了美的欣赏和体验,更是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在创作手法上,一开始运用的是蜡笔画,但是显然孩子们的作画时间大大被拉长了,涂色是费时的一项任务,一节课的时间显得过于仓促,于是经过调整,我们采用线描的形式,这也正好与锯齿线的纹路相匹配,做到了“天衣无缝”。这也留给孩子们更多的作画时间和想象空间。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是天马行空而又出人意料的,有些孩子想到了鸡蛋破壳而出的裂纹,有些孩子想到了一丛丛尖尖的小草,有些孩子想到了女孩子的刘海和花边衣服,有些孩子想到了糖果的包装·····真是叹为观止。大班是幼儿美术的爆发期,多给孩子们一些思路与题材,给孩子们空间去想象,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美的惊喜!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指纹上添加简单的线条,使其变成有趣的动物形象。

  2.尝试用指纹印画,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彩色粉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红、蓝印泥,擦手的毛巾。

  3.实物投影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单的线条。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演示教学、操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手指游戏,激发兴趣

  1、师:今天爸爸妈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开心吗?那我来看看谁坐的最神气!现在老师要来和你

  们玩一个手指游戏,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我一起做!

  一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

  二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螃蟹呀,横着爬!

  五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花蝴蝶呀,飞呀飞!

  2、师:刚才我们都是神奇的小魔术师,用我们的手指变成了小动物,对变成了哪些小动物?

  3、我们的手指本领可大了,不仅能通过游戏变成小动物,还有很多的作用呢,你们知道手指还有哪些用处?

  二、观察指纹画

  1、出示印有指纹的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用手指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画的什么?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又是什么样的你们猜猜看是怎么画出来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判断。

  师:这些圆圆的东西啊,是老师运用我们手指上的指纹给印出来的。这叫指纹画。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变出指纹宝宝?

  3、教师示范

  三、了解指纹的印制方法。

  (1)引导幼儿发现掌握正确印制指纹的方法。

  师:你们想不想印出可爱的指纹宝宝啊?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就是我们的.指纹宝宝不喜欢太拥挤的地方,所以,小朋友在印制指纹的时候要给每一个指纹宝宝一个舒服的位置。大家都去试试看吧。

  (2)重点: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师:用手指用劲的亲亲红红的印泥,再用我们的指纹宝宝稳稳的亲亲白纸,不要摇晃和挪动。

  四、启发幼儿想象,将指纹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1、教师根据幼儿想象出的东西,当场在指纹上进行创作。

  师:刚刚我们印制了很多指纹宝宝,开心吗?可是老师觉得这些指纹宝宝都是一个样子,不好玩,咦,我们来帮帮他们,把他们变成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好吗?谁来说说看,指纹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小鱼、小鸟、小树、小花、太阳、乌龟、车轮胎、小娃娃、螃蟹、小蜗牛……)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各种东西当场在指纹上进行创作,可配上儿歌,如:“小指纹,变变变,变条小鱼游游游”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添画并提问:老师把指纹宝宝变成了什么?添上了什么?这是指纹添画。

  五、欣赏课件指纹添画,分组操作。

  1、刚才老师是用几个指纹宝宝变的这些好玩的东西的?我们除了用一个指纹宝宝变魔术,能不能用2个或者更多的指纹宝宝变魔术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添画!

  2、师: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除了图片上的东西,你还会在指纹上添画出什么呢?刚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都把他们变出来了,你也想变吗?那好吧,我们一起去帮我们刚刚出来的指纹宝宝变变身吧,看谁最厉害,能够变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3、教师提出要求:①用左手印指纹,右手添画;②轻蘸颜色,用力压一压;③及时擦干净手,不要弄脏纸和衣服。

  4、幼儿操作,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

  六、作品评价

  1、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2、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用有趣的指纹添画,下节课我们再试试一些更加复杂的指纹添画,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最丰富。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实用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简单教案10-09

大班的美术教案06-22

大班美术教案11-26

美术大班教案06-26

大班美术教案05-31

大班的美术教案08-28

大班美术教案06-27

大班美术教案12-31

大班美术外星人教案大班美术班教案10-10

大班美术教案老虎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