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

时间:2023-03-20 19:34:5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1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我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不仅明白了笑是自己内心最好情感的体现,也锻炼了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更多小班免费语言教案请关注,每天为你更新优质的大中小班各领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笑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

  2、初步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能根据笑和哭的表情图进行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发展思维。

  4、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6、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了解一些简单的表情。

  环境准备:相机、 哭脸、笑脸脸谱。

  重难点:

  体验笑能给自己和别人

  认识汉字:笑、哭。

  过程与策略:

  一、谈谈今天的心情

  1、幼儿选择脸谱,展示给大家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

  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哭脸、笑脸)

  你为什么选择笑脸(哭脸)?

  什么时候你会笑?

  什么时候你会哭?

  二、欣赏故事《哭哭熊与笑笑熊》

  1、猜测哭哭熊为什么不高兴。

  2、讨论:

  这只小熊为什么不高兴?

  他们叫什么?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你喜欢谁?为什么?当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三、比比谁笑的最开心

  教师用相机拍下幼儿的笑脸。

  四、学习汉字:笑、哭

  1、 出示汉字“笑” 教师:“你们认识他吗?”“猜一猜”(和我们今天看的故事有关)“对,是笑,字的上面像什么?下面呢?”

  2、 出示汉字“哭” 教师:“这是什么字?”“为什么是哭?”“他像什么?动脑筋想一想。”

  3、 比较两个字,找不同。

  游戏:看卡片,做表情。

  4、 幼儿拿小字卡认读。

  先自由认读,然后游戏:看表情,拿字卡。

  活动小结

  教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了吗?

  活动延伸

  1. 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哭哭熊与笑笑熊》活动的目标、价值以及家园互动方面需配合的事项。

  2. 向家长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及时收回,以便老师分析、了解幼儿状况。

  3. 根据幼儿入园后的表现,每天及时与家长交谈,重点对情绪不太稳定的幼儿的家长提出建议。

  4. 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常规及本学期教育要求。

  5. 出一期“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幼儿园的要求,介绍入园的准备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关。

  活动反思

  让幼儿知道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体验笑可以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要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做个快乐的孩子。

  这节活动课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哭和笑是人的情绪、情感的表现,懂得同情和安慰别人。孩子们在我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不仅明白了笑是自己内心最好情感的体现,也锻炼了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看到孩子们个个如欢快的小鸟,我也情不自禁的微笑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孩子们表现的出奇的好,很快投入到交流中, 认识“哭”和“笑”两个字不是教材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幼儿虽小,但他们的形象认知水平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个别孩子的能力超强。所以,我增设了这一环节,提升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为这节课增添了不少光彩。

  不足:

  教具准备不充分,评价幼儿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老教师学习幼教的好经验、好方法,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细不同的玉米、六个苹果、三个画有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盒子。

  2、供15名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张画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有六个苹果)。

  活动重难点:

  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熊的一家”观察其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师:“喜欢小动物吧。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谁呀?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爸爸长的高,宝宝长的矮,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过小熊的一家,了解熊爱吃的食物。

  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你们今天吃过早餐了吗?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请小朋友牢牢的记住这些东西。

  三、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细与数量的关系。

  1、比较相同物体,区分大小。

  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妈妈的?什么颜色的?"出示图片,说说你的理由。

  “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

  师:“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2、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

  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中间的瓶子最高,里面装的蜂蜜越多,所以应该给爸爸。)哪个给妈妈? 哪个给宝宝?刚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这个事物它们都长的一样高哦。

  3、比较相同食物,区分粗细。

  师:“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玉米(出示图片)(刚才的.东西有高有矮,现在他们一样高哦,谁会分一分?)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理由。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正确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按苹果的数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来分食物。萌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个苹果围绕在熊一家的周围。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

  2、师:“6个苹果三只熊来分,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师:“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吃点,熊妈妈呢不多也不少。”幼儿重复一遍。

  4、幼儿操作,教师提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5、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3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物品,学会区分物体的大中小。

  2、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礼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只熊。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只熊

  1、 今天有动物朋友来到我们小六班做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动物朋友,动物朋友快出来。

  2、 看看是什么动物朋友来做客,数一数一共来了几只熊,看看这三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一样大吗?请你把最大的找出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来,给它取名叫小熊。中间的熊有点大又有点小的叫中熊。

  小结:原来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样,这只最大熊叫大熊,这只最小的叫小熊,中间这只比大的小一点比小的大一点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们想请我们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里?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熊的家?

  2、 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到桌子上有什么?这三只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这三张床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 能区分大,中,小,并能有顺序地排序。

  2. 能安静地和同伴一起听故事。

  3.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1. 大,中,小熊各一只

  2. 故事录音

  3. 挂图一幅

  4. 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只熊

  1.教师分别出示大中小熊,让幼儿数数有几只熊。

  2.区分大中小

  (1)这三只熊一样大吗?

  (2)让幼儿把最大的,最小的分别找出来,给它们取名字叫大熊,小熊。

  (3)中间的一个,不大也不小就叫中熊。

  (二)将三只熊排序

  请幼儿给三只熊排队(从小到大排列,并能说出这是小熊,这是大熊,这是中熊)还能从大到小排列。

  (三)欣赏故事:三只熊

  1.现在我们已经和三只熊交上朋友了,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只熊。(幼儿集体讲一遍故事的名字)

  2.幼儿欣赏故事后提问:

  (1)三只熊为什么不高兴?

  (2)小姑娘到三只熊家里的时候,三只熊知道吗?他们有没有同意给她吃?

  (3)小姑娘睡他们的床,熊知道吗?他们有没有同意?

  3.教师小结:小姑娘到熊的家里,没有得到熊的同意,就用了他们的东西,所以熊生气了。

  4.那么小姑娘怎样做熊才不会生气呢?(启发幼儿说出进入别人家里,或要用别人的东西,先要问人家同意吗?在别人同意后才能用,这样人家才不会生气)

  (四)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听完了故事,我们一起来和小熊跳个舞吧!(根据音乐,幼儿自由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5

  活动目标:

  喜欢观察物品,学会区分物体的大中小

  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礼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只熊。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只熊

  1、 今天有动物朋友来到我们小六班做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动物朋友,动物朋友快出来。

  2、 看看是什么动物朋友来做客,数一数一共来了几只熊,看看这三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一样大吗?请你把最大的找出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来,给它取名叫小熊。中间的熊有点大又有点小的叫中熊。

  小结:原来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样,这只最大熊叫大熊,这只最小的叫小熊,中间这只比大的小一点比小的大一点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们想请我们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里?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熊的家?

  2、 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到桌子上有什么?这三只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这三张床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细不同的玉米、六个苹果、三个画有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盒子。

  2、供15名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张画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有六个苹果)。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熊的一家”观察其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师:“喜欢小动物吧。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谁呀?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爸爸长的高,宝宝长的矮,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过小熊的一家,了解熊爱吃的食物。

  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你们今天吃过早餐了吗?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请小朋友牢牢的记住这些东西。

  三、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细与数量的关系。

  1、比较相同物体,区分大小。

  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妈妈的?什么颜色的?"出示图片,说说你的理由。

  “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

  师:“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2、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

  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中间的瓶子最高,里面装的蜂蜜越多,所以应该给爸爸。)哪个给妈妈?

  哪个给宝宝?刚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这个事物它们都长的一样高哦。

  3、比较相同食物,区分粗细。

  师:“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玉米(出示图片)(刚才的东西有高有矮,现在他们一样高哦,谁会分一分?)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理由。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四、正确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按苹果的'数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来分食物。萌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个苹果围绕在熊一家的周围。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

  2、师:“6个苹果三只熊来分,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师:“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吃点,熊妈妈呢不多也不少。”幼儿重复一遍。

  4、幼儿操作,教师提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5、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7

  活动目标:

  1、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2、能用各种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进行表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学习难点:用短句对物品的大中小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三只熊》课件;大、中、小三只玩具熊;大、中、小区分度较明显的同类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儿学具:操作材料包:三只熊

  活动过程:

  (一)三只熊【结合小班幼儿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学习特点,以故事情景导入,既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帮助幼儿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关系。】

  1、演示课件,提问:

  (1)房子里住着怎样的三只熊?

  (2)熊的家里有什么?它们是一样的吗?

  (二)三只熊来做客【这环节通过招待三只小熊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并匹配物体的大中小】

  1、认识客人:(出示三只玩具熊)三只熊来我们班做客,我们跟它们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欢迎你们来做客,欢迎你们来我们幼儿园玩。"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这里有三把椅子,谁来请三只熊坐下来?

  幼儿可能A:不会关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让三只熊坐下去。

  教师预策略:询问全体幼儿,让幼儿关注匹配。

  幼儿可能B:会按照熊的大小,让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师预策略:请幼儿说说匹配的理由。

  小结:原来招待客人时,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务:三只熊来做客,我们要拿出礼物来招待小熊呀,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礼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边并排粘贴大中小三只熊)这些礼物都一样大吗?哪些礼物是最适合送给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正确分辨物体的大中小,并进行合理匹配。

  (2)指导幼儿把大中小不一样的物品粘贴在合理的地方。

  (3)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并操作。

  5、集体讨论:看看我们都把合适的礼物送给三只小熊了吗?

  幼儿可能:操作中有幼儿发生了错误。

  教师预处理: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并请出错的幼儿自行纠正,用短句说出理由。

  (三)找一找【这环节通过找一找,进一步积累幼儿对大中小的认识】

  拓展:带领幼儿在教室等处去寻找大中小的物体。

  活动反思:

  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8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用三种不同的动作来表达表现。

  2、喜欢与同伴参与音乐游戏,体验亲亲热热一家的情感。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歌曲、三只熊图片

  活动内容:

  一、欣赏歌曲《三只熊》(理解歌词内容,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形象)

  T:今天我们要到小熊家去做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三只熊的图片)

  T:他们是谁啊?

  C: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T: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C:熊爸爸你好、熊妈妈你好、熊宝宝你好

  2、第一次欣赏歌曲。

  T:熊宝宝一家想要唱一首歌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

  C:想

  T: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歌曲里唱了什么?歌曲中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播放音乐)

  T:你们听到歌里面唱到熊爸爸长得怎么样?

  (教师可以做动作提示幼儿)

  (重点区分词汇:胖嘟嘟、苗条、可爱)

  T:熊爸爸胖嘟嘟,熊妈妈很苗条,熊宝宝真可爱,用什么动作能让别人分清楚他们三个呢?(请个别幼儿做一些动作)

  小结:熊爸爸很有力气,可以保护熊妈妈和熊宝宝,所以是胖嘟嘟的;熊妈妈最爱漂亮,苗条这个词语真好听;熊宝宝真可爱,大家都喜欢。

  二、演一演(模仿动作表演,体验亲亲热热一家的情感。)

  T:熊宝宝一家不仅会唱歌,还会用动作来跳舞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熊一家跳一跳,唱一唱。

  重点: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演唱,大胆表现。

  分组角色表演

  T:现在请你们上来扮演熊宝宝一家。

  T:小朋友们今天和小熊一家跳舞开不开心。

  C:开心

  T:和小熊一家跳舞开不开心,让我们回去也和其他小朋友也跳一跳吧。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提问准确,能关注幼儿的.表现。当个别幼儿出现不合拍时教师能及时的指导,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聆听音乐以及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时幼儿情绪好,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在最后的合作中能专注的看指挥,达到三声部合奏的效果。

  在活动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师对重点目标的达成度关注的不够,如果请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奏中能调换一下角色会更好。另外在乐器的摆放和乐器的选择上在进行细致的斟酌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细不同的玉米、六个苹果、三个画有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盒子。

  2、供15名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张画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有六个苹果)。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熊的一家”观察其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师:“喜欢小动物吧。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谁呀?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爸爸长的高,宝宝长的矮,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过小熊的一家,了解熊爱吃的食物。

  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你们今天吃过早餐了吗?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请小朋友牢牢的记住这些东西。

  三、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细与数量的关系。

  1、比较相同物体,区分大小。

  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妈妈的?什么颜色的?"出示图片,说说你的理由。

  “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

  师:“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2、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

  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中间的瓶子最高,里面装的蜂蜜越多,所以应该给爸爸。)哪个给妈妈?

  哪个给宝宝?刚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这个事物它们都长的一样高哦。

  3、比较相同食物,区分粗细。

  师:“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玉米(出示图片)(刚才的东西有高有矮,现在他们一样高哦,谁会分一分?)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理由。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四、正确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按苹果的数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来分食物。萌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个苹果围绕在熊一家的周围。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

  2、师:“6个苹果三只熊来分,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师:“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吃点,熊妈妈呢不多也不少。”幼儿重复一遍。

  4、幼儿操作,教师提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5、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教案《三只熊》11-18

三只熊(小班语言)01-07

小班三只熊的教案02-08

小班三只熊的教案02-08

小班音乐三只熊教案03-25

三只熊的早餐小班教案08-27

《三只熊的早餐》小班教案06-20

小班数学三只熊教案01-03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