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时间:2024-07-04 13:09:50 秀凤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精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精选11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1

  设计说明

  “工程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助此例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应注重以下两点:

  1、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题。但就其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而言,它同整数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一脉相承,仍然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引导中,应重视复习题与例题之间的比较,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是精心设计导学的步骤,有意识地展示学习过程;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加以总结归纳,或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适当地指点,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的统一。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学生从媒体上获取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修一条长1400米的道路,第一小队每天能修150米,第二小队每天能修200米,如果两队合修,几天能修完?

  2、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3、请同学说说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用除法计算,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工程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工程问题,为学生学习新知打好基础;通过比较例7与复习题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知。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7情境图。

  一条道路,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例7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所求问题相同;不同点:例7没有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只有两队单独完成工作的时间)

  2、理解题意。

  (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汇报: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所以要求工作时间还要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和两队合作每天可以修多少米)

  (2)讨论:怎样才能知道这条路的总长度和两队每天合修的长度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知道这条路的长度。能不能假设这条路有多长呢?)

  (3)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假设知道这条路有多长,然后根据假设的长度求出两队每天能修多少米,再进行计算。

  3、学生尝试计算。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2

  设计说明

  1.突出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本设计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例5的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也许有的学生认为商品3月份的价格未知,无法解决,也许有的学生会直接根据“降20%和再涨20%”的信息得出价格不变的结论。不管是哪种想法,都要引导学生按照既有思路进一步探究,进而使学生想到用设数法来解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思考、猜想、验证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设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说说另外一个量怎样表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2)香蕉比苹果多20%。

  (3)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5%。

  2.某种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这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2)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降低的20%。

  (3)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0-100×20%

  =100-20

  =80(元)

  3.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80元,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这种商品5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结合复习题2的思路来解答。

  (2)列式计算。

  80+80×20%

  =80+16

  =96(元)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习题层层递进,对所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过渡:如果我们把复习题2、3中的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合并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5。

  2.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题意,探究解题方法。

  (1)提问:你能直接说出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吗?

  (不能)

  (2)教师启发引导。

  ①在这两个已知条件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相同的吗?

  学生找出关键句分析后明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3月的价格;“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4月的价格。

  ②想一想,题中存在几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1+2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9(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课后小记:v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4

  设计说明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教学内容跟生活密切相关,五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利用课件出示例题,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2.放手让学生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尽量放手让学生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取值方法。之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以前学习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直接引出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1),学习“进一法”。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课件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引导学生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并独立列式计算。

  2.5÷0.4=6.25(个)

  (2)设疑:我们求得的结果是6.25个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6.25个瓶子吗?符合生活实际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得数应该保留什么数?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

  (3)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这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为什么?

  (4)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瓶子不能有6.25个,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结果应是6个,但是6个瓶子不能装下2.5kg香油,只能装2.4kg,剩下的0.1kg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5)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字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1的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2.教学例10(2),学习“去尾法”。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并列式解答。(课件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设疑:礼盒数能用小数来表示吗?

  (3)小组讨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结果是17个礼盒,但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因为1.5×17=25.5(m),丝带不够,所以这里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取整数16,即只能包装16个礼盒]

  (4)小结:在这道题里,出现了满5也要把尾数舍去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3.回顾反思,明确方法。

  (1)观察例10中的两道题,小组讨论一下:对于取商的近似数,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汇报,互相补充。

  ①第(1)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1取整数。

  ②第(2)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

  (3)师生共同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4.举例升华。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幸福小学有382人要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一根长10.5米的木料,先截取等长的5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41页7、8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0 (1)2.5÷0.4=6.25(个)≈7(个)(进一法)

  (2)25÷1.5=16.666…(个)≈16(个)(去尾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P104第13题

  书上的图如下:

  设计意图:在备课时,看到这道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过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有序、完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它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实录] :

  1.出示例题图,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个人要租船;

  有两种船可以租,一种是双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4元,另一种是四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7元;

  问我们该怎么租船。

  [意图:当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有一个自己对问题进行消化、理解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信息的分析,哪些是我可以得到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要解决的。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描述出来时,说明他已经理解了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租船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全租双人船,要4条;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条;

  可以租1条四人船,2条双人船

  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没有了

  [意图: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枚举,使枚举变成有意义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同学间的相互补充,可以使枚举逐步完整。]

  3.指导列表: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方法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先请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项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学生独立尝试,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谁的填法更合理。

  反馈:比较一下下面的两种填法,你认为谁的填法更合理,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0 2

  方法三 2 1

  填法2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0 2

  学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规律;

  可以看出双人船条数慢慢减少,四人船条数慢慢增加;

  这样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还有别的合理填法吗?

  填法3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0 2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4 0

  [意图:列表有助于有序枚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感受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或重复。而且列表及时记录了每一种可能的方案,能直接在表格中看到问题的答案。]

  4.归纳方法:如果要使填表合理,既把方法都找完,又显得有序,我们在思考有多少种租船方案时就应该有序的思考。想一想:我们该怎样进行有序的思考呢?

  学生回答:可以先全租双人船,然后慢慢减少双人船的条数;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减少四人船的条数。

  [意图: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和步骤。填表的目的是理出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让学生看着表格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顺着两条思路去想,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这样思考有序且完整。]

  5.进行选择: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建议大家怎么租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双人船,因为双人船坐着舒服;

  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四人船,因为四人船只要租2条,费用便宜;

  我会建议大家租2条双人船和1条四人船,因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双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们一般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该怎么租船的?

  学生回答:从费用的角度

  那我们算一算:三种租法各要付多少钱?(把表格补充完整)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总共费用

  方法一 4 0 4×4=16(元)

  方法二 2 1 4×2+7=15(元)

  方法三 0 2 2×7=14(元)

  现在,你知道该选哪种租法了吗?

  学生回答:选第三种租法,这样租费用最便宜。

  [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常常会作出不同的决定,各种决定之间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几种选择的可能性,然后再归结为一个决定。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性。]

  6.延伸:出示第2个问题“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意图:结合本单元问题解决侧重于乘除两步计算的教学而进行,既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参加集体活动时对费用的计算一般采用“AA制”的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旧知: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引出课题:展示一个稍复杂的问题情境,如“某工厂有男职工 120 人,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多 1/4 ,女职工有多少人?”

  新授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单位“1”(男职工人数)。

  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出女职工比男职工多的人数。

  讲解解题思路:先求出女职工比男职工多的人数(120×1/4 = 30 人),再求出女职工的'人数(120 + 30 = 150 人)。

  总结解题方法: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 = 对应量。

  练习

  出示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题的关键。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解题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解答“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呈现一个工厂生产零件的情境:“甲车间生产零件 200 个,乙车间生产的零件比甲车间少 1/5 ,乙车间生产多少个零件?”

  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乙车间生产的零件是甲车间的几分之几?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教师讲解:甲车间生产的零件数×(1 - 1/5 )= 乙车间生产的零件数,即 200×(1 - 1/5 )= 160(个)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请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布置作业

  布置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策略。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小明有 10 元钱,小红的钱比小明多 1/2 ,小红有多少钱?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法。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

  教师点拨

  讲解解题方法:10 + 10×1/2 = 15(元) 或 10×(1 + 1/2 )= 15(元)

  强调单位“1”的`确定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拓展练习

  出示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如“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1/3 ,女生有 30 人,男生有多少人?”

  课堂小结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析并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问题。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难点:通过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出示问题:某种商品 4 月的价格比 3 月降了 20%,5 月的价格比 4 月又涨了 20%,5 月的价格和 3 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分别把哪个月的价格看作单位“1”?

  假设 3 月的价格为 100 元,计算 4 月和 5 月的'价格。

  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4 月价格为 100×(1 - 20%)= 80(元),5 月价格为 80×(1 + 20%)= 96(元),所以 5 月价格比 3 月降了,变化幅度为(100 - 96)÷100 = 4% 。

  巩固练习

  出示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

  课堂总结

  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加强巩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复杂的价格变化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在计算和理解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解决“已知两个量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其中一个量的变化,求另一个量的变化”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灵活运用知识解题。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回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

  出示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进行热身练习。

  例题讲解

  出示例题:“甲、乙两数的和是 180,甲数是乙数的 2/3 ,乙数增加 30 后,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题目,找出单位“1”(乙数),求出原来乙数和甲数。

  计算乙数增加 30 后的情况,求出新的甲数与乙数的关系。

  课堂练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批改,教师点评。

  归纳总结

  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强调易错点。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三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2-24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决问题一》教案07-2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案07-20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2-21

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01-25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2-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01-1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01-1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