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2-09 11:37:2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8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2、大胆涂色,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

  教学准备

  作品范例 教师示范材料 白纸 水彩笔 蜡笔

  教学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游戏。(手指谣)

  “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教师引导说出小手与树的关系。

  手掌是树干,手指是树枝。

  2、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

  步骤:(描画小手)将小手放在纸上(强调不能移动)——描下手形——添画小树枝——画上五彩的叶子——给树干涂上棕色

  (三)学生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地描画小手,注意画笔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励大胆作画,将树枝、叶子画得多,涂色鲜艳,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3、要求将画面保持干净。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吹树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

  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树林。

  教学用具

  A4纸、水彩水,废报纸,棉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 今天,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二、欣赏感受

  1.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我们的三个好伙伴?学生交流。

  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欣赏。了解红、黄、蓝的“性格” 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

  三、学习吹画、体验乐趣

  1。学生赏析范作,探究吹画方法。

  师引导观察: “看来三个小伙伴的作用还真了不起!它们有什么本领呢?(出示范作)这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这幅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提问:“这棵五彩树是什么样的呢?(形、色)如果是你来表现,你会注意哪些方面呢?”(出示图片)

  欣赏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了解树的外形特征。

  ⑵教师示范吹“彩色树”技法:

  作业要求:“今天我们用三个小伙伴吹画一棵五彩树。”

  A 。先在纸的下端滴上红蓝黄任意一色,用力向上吹出主干, 然后从各个方向吹出树的枝条。

  B。再在纸的下端这棵树的旁边分别滴上另两种色,用同样的方法吹出树枝树干。

  3 。学生吹画,教师指导。(并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

  A。学生自主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边吹画边观察三原色间的混合变化,注意保持教室有序卫生。

  B。教师巡视,随机施教。

  指导要点:

  ⑴吹画时要注意吹的力度和角度,注意吹气的角度尽量和纸面平行。

  ⑵色彩浓淡、色滴大小要适中,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⑶树干要粗大些树枝要细小些,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色水继续吹。

  四、作业展示、发现总结

  1。择优展示学生作品。提问:你在吹“五彩树?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说边吹画边发现的规律。

  ――红和黄融合变成了橙色,黄和蓝融合变成绿色,蓝和红融合变成了紫色。

  小结:“我发现红红与黄黄重叠时变为橙色,红红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紫色,黄黄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绿色。” “这三种颜色(橙、绿、紫)被称为间色。”

  (课件播放: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2.总结: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协作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所以他们是三个最好的伙伴。在多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的颜色等待我们去认识。因此说色彩的魅力是无穷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便于我们运用色彩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3。你还想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色彩大家族呢?学生交流。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课件、课本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打开PPT欢迎页面播放视频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导入新课:

  打开链接进入虚拟中国美术馆······

  导入新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板书)

  2、通过展示个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工具、不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

  3、也可以在教室中悬挂中国画与油画配置作品,通过提问,先让学生讨论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二)发展阶段

  1、明确本课学习要求:(看PPT)

  2、新授:应着重从中国画与油画在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现方式、表现内容等方面的各自形态。

  (1)重点讲解中国画:(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分类从表现形式、手法-----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3)中国画的民族特色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

  (4)中国画的装裱形式多样

  3、讨论交流:工笔画与写意画有什么区别?

  三、学习小结:

  中国画:一般指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情趣。

  国画的装裱形式多样:立轴长卷册页扇面镜心····

  三、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看一段视频后思考下面问题播放视频(陈鹏举:画的分类)

  2、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

  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现。

  第二节课

  一、复习巩固阶段:

  1、中国画的“文房四宝”是···?

  2、工笔画和写意画你怎样识别?

  3、从题材内容上看你知道有哪些画种?

  二、新课发展阶段

  1、设问导入新课:油画为什么叫油画?

  2、油画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实物展示)

  3、油画的特征:色彩丰富表现力强便于修改和长期保存

  油画与中国画对比欣赏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用传统的工具材料绘制而成

  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

  强调笔墨变化的和情趣

  注重对物象的神韵及个人情思的表达

  空间处理采用散点透视

  诗书画印相结合,为中国特有的形式美

  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中的主要画种,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充分表现对象

  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

  倡导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以真实感为美,客关表现物象重视空间感、质量感,重视色彩的应用

  4、油画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以前(14~15世纪)多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内容文艺复兴以后(16世纪)绘画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

  古典主义时期(古希腊罗马):以写实性的表现方法为主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绘画(结合作品欣赏分析)

  文艺复兴后期(19世纪)画派众生艺术形式呈现多样化印象主义画派立体主义画派抽象主义画派野兽画派····

  5、中国的油画

  中国的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著名的油画家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等,为中国油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本课总结:

  1、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材料和工具、以及绘画特点

  2、重点了解了国画的分类和特色

  四、课后拓展

  了解当地时期中国画与油画的融汇探索者----吴冠中

美术教案 篇4

  指导思想

  通过围绕染纸看谁染的好的创作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和学习的方法,看谁染的好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究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染纸的设计、制作看谁染的好与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染纸图及其想象培养学生看谁染的好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并养成随意构想、在表现过程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品质;看谁染的好

  2、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案用途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

  2、运用染纸的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染纸作品。

  教学难点

  图案画面的构成与美感把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颜料水、生宣纸、毛笔

  3、染纸图案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适合纹样知识,引入民间染纸图案课题。

  2、展示适合纹样和染纸图案的,引出新课:染纸图案

  二、指导实践创作:

  1、染纸的基本过程演示:启发学生根据染纸过程学习折纸方法和染纸方法。

  2、体验:

  (1)、美在于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折的方法和染的时间不同纹样不同,强调染纸丰富的色彩语言,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艺术贵在创新;

  (3)艺术的灵魂在于想象。

  三、知识反馈:

  启发学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制作方法和图案特点。看谁染的好

  制作方法:(1)折纸 (2)染纸

  图案特点:(1)制作简单 (2)色彩鲜艳(3)纹样自然

  四、作品展示:

  1、每小组作业展示。2、创新性想法展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后拓展:

  请学生谈一谈创作感受,染纸是否鲜艳、自然、随意,是否大胆发挥,能否再改进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看一看: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回忆下雨

  时的场景。

  (二)画一画:用点、线、色表达出自己对下雨时的感受。

  (三)说一说:通过描绘下雨时的场景,自己对生活有什么样

  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以及线状和色彩来描绘下雨时的场景。

  (二)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场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具:

  多媒体、雨衣、雨伞、范画、油画棒、水彩笔

  四、教学内容:

  (一)

  1.激情导入:动画片故事(下雨啦),引导学生直观的进入课题,并且问学生你从动画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动物?——出示课题《下雨啦》

  2.自设情景:矿泉水瓶制造下雨时的场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到生活中的雨。

  (二)我学会:

  1. 看一看:体验雨给人和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回忆下雨时的场景。

  2. 画一画:用点、线、色表达出自己对下雨时的感受。

  3. 说一说:通过描绘下雨时的场景,自己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师生互动:

  1.学生通过听音乐和看老师的表演,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吗?——雨(多媒体课件)

  2.说一说:不同脾气雨他们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一样有高兴和伤心,那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多媒体课件)有大雨、小雨、雷阵雨、暴雨、太阳雨,引导学生认识雨的名字并且知道雨的特点,重点是掌握雨的形状,并且知道雷阵雨的时天气阴暗,讲解闪电的形状。(细细长长的线条)

  3.欣赏各种雨的图片,加深对雨形状的描绘。(大雨密密麻麻,小雨滴滴答答,雷阵雨轰隆隆)

  4.出出示下雨时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下雨时都有些什么人和物,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有树、房屋,并且都穿着雨衣或者打着雨伞)

  5.教师出示下雨时所需的雨伞和雨衣,并且讲解他们的形状和颜色。

  五、教师示范:

  (一)拿出事先画好的一幅下雨时的图画,让同学们观察你从

  中看到了什么?

  (二)在另一张图画纸上再次强调下雨时所出现的事物

  六、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多媒体课件)

  七、学生创作:(播放轻音乐)

  (一)画一幅完整的下雨天的画,注意下雨天的特点,要有打

  伞或者穿雨衣的人,还要有雨线。

  (二)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安静,画面饱满

  八、展评(教师点评和互评,给予小星星作为奖励,由于全班同学表现优秀,奖励一颗大的五角星)

  九、魅力精讲: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的亲情、友情。我们要学会热爱大自然,关爱大自然。

  十、板书设计

  下雨啦

  范画课上范画

  十一、课后练习题处理:

  课上未完成的作品下课完成后收好。并自行整齐的摆放在柜台上。

  十二、教后记:

  《下雨啦》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下雨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这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这堂课主要是教孩子们学会用点、线、色来描绘生活中的雨,通过播放动画片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了课堂气氛,进入到了老师预设的情景当中,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不一可以来表达雨的大小,通过图片的比较和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观察,孩子们灵活多变的把这节课掌握了,对于美术来说,我们更重要的是把知识更”活泛”,通过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很好。对于我来说,更要加强书面语的运用,减少自己的口头语。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理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想的:

  “两个改变”既:一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成为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二改变传统表情教学,只是“就表情”“画表情”为由心情体验到表情感受,更强调心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三个唤醒”既:一唤醒学生的色彩情感性元体验。儿童用色彩对喜怒哀乐的独特的理解和运用表现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诊视和保护并唤醒。二唤醒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三唤醒学生只是对造型的技术关注到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表情的刻画还要延伸到对万千世界喜怒哀乐的关注懂得和谐共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准备:师:教具、影象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

  生:颜色、油画棒、橡皮泥。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⒈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⒉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⒈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⒉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⒊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

  (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 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 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 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 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 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 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 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

  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美术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本课继续进行左偏旁的教学。主要是进行“口、日、月、扌、木、禾”等偏旁和“唱、鸣、明、暗、服、肢、持、护、村、桃、积、科”等字的书写练习。口字旁,较方。右竖比左竖短。唱字,右部横的间隔均匀,上下对正。鸣字,口偏左上,竖折折钩的横稍长。日字旁,较窄,右竖比左竖长。明字,日偏左上,横的间隔要匀,暗字,右部中间横要长,上下对正。月字旁,窄长,横的间隔均匀。服字,左右长短相等,右部稍宽。肢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提手旁,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持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横的间隔均匀。护字,右部比左部稍低,点须独立。木字旁,竖要直,点比撇的起笔稍低。村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桃字,兆比左部宽。禾木旁,首撇较平,横比首撇偏左。积字,左长右短,科字,左右宽窄相等,右部比左部稍长。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提手旁、木字旁、禾字旁及12个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引导法 学法:读练结合

  教学准备: 视频展台、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

  体 行 凉 消 地 珠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口字旁

  1、指名读口字旁书写分析。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关上书,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生默读“唱”和“鸣”的书写分析,边读边用手比划,要求要把字“印”在脑中。

  6、指名上台书写,其他学生在草稿本完成书写。

  7、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8、总结学法: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

  三、自学其他偏旁的书写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放音乐,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还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 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5篇01-26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6篇01-11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九篇12-19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6篇01-23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合集6篇01-24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合集7篇11-13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8篇02-05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九篇12-09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八篇12-03

【必备】美术教案范文合集8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