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⑵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 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草原的风光图片和重点句的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草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老师简单解说。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美 人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 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投影──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出示句子投影: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投影──自创诗:
草 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书设计
草 原
地
景美 小丘、平地 (一碧千里)
羊群 (白色的大花)
空气 (清鲜)
天
天空 (明朗)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课件)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分成写景和叙事两部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美)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品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
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学生默读课文)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播放课件)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抽生读,学生评价)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学生交流)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播放课件)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抽生读,学生评价)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播放课件)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抽生读,学生评价)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播放课件)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板书民族团结)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草原
造就
景美民族团结人美
创造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
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其目的是: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
四、出示预习提纲
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课上交流。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
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第二课时(讲读课)
一、抓住总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清脉络,把握整体。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启发,引读,并板书总结句。
(三)按照“写景”、“叙事”的写作方法给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总结句,逐段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把预习所得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享受到自学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以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完善、深化,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按照写草原景色和写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两层。
(二)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设计如下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读议。
1.草原的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体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谈谈这种景色怎么美丽?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欣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铺垫。
(三)在这种境界中,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不能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而要进行独立思考,思考的依据又离不开课文的词句。这样,学生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但要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说。体现了“语言—思维—语言”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学生边听乐曲伴奏下的有感情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富于诗情的画面。
(五)小结写法。 (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恰当比喻。)
学习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虽然难理解的句子较少,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学生较生疏,所以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先理清文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欢迎客人的方式作为理解重点,从而使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
(一)理清脉络。(据课后提示,概括第二部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读议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并说出层意。
2.读议第一层,作者又进一步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辽阔、寂静)
3.学习第二层。
(1)出示文中插图的幻灯片,图文对照,说说草原人民是怎样迎客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现“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的词语,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通过写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来表现的。)
(三)按要求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
②“相见”、“款待”、“联欢”的场面是怎样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学所得。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四)回到结句,总观全文,深化整体。
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以及本课重点训练项目三个面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练习课)(略)
自评:
《草原》这一课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我力图做到“加强预习,长文短讲,强化训练,大量阅读”。
把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纳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讲读的基础,把讲读作为预习的深入,把课外阅读作为讲读的延伸。尽力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我都这样安排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读议课;第三课时练习和课外阅读课。
预习指导课是在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再把诸如解决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等做为预习重点,而是把这些做为一种习惯来要求。预习课是把下一节讲读课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读议课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长文短讲。这节课仍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着重谈谈《草原》讲读课的教学特点。
《草原》教案 篇5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造句.
提高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认识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第一小节,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难点:
对于"绿色渲染","墨线色勒"这两个国画技巧术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书中第一幅插图的幻灯片一张;绘有草原上小丘的国画两张(一张只有绿色渲染,另一张小丘的线条用墨线勾出).
导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听了这段歌曲,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草原)
你想知道关于草原的哪些情况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板书:13《草原》)跟着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草原的风情.
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师注意正音.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破的句子.
学习第一小节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旗"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县.陈巴尔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个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投影(出示书中第一幅插图的投影).谁来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老舍先生是怎样介绍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1小节,看看从中能得出对草原的哪些认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草原的感觉,再说说是从第1小节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讨论时抓信以下几点:
(1),"空气是那么清鲜,天气是那么明朗." 空气特别新鲜,天气特别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强调作用.练习用"那么……那么……"造句,区别比较"清鲜"和"新鲜","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处都是绿色——"一碧千里","翠流","绿毯","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流".
(3),在讨论时注意让学生红尘读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体现出来.
在第1小节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吗
学生质疑:由其他同学解疑,教师点拔帮助,主要疑难有下面几点: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因为视野开阔而空气明净,所以再远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会模糊一片.
(2),"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出示两幅绘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国画,一幅全用绿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边缘用墨线勾出,使小丘的线条清晰地凸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绿色渲染",哪一幅还用上了"墨线勾勒",这样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再看图体会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幅图,给人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为一体,和天地融为一体,那浓郁的绿色,甚至都渗入天边了.)
(3),在解决某个疑难之后,让学生自由读读带有这个疑难的句子,再次体会该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
看到这样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舍先生有这样的想法吗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用"既……又……"造句.
不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确实太美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再次出示投影图片)你能用书中的语句来介绍一下吗可以先读读背背第1小节.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看图背诵第1小节
分清动,静描写
在前面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大家说说本文的第1小节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学生讨论.
练习
画出第1小节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讨论.重点要让学生弄清最后一句"在这境界里,边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就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第二,三课时(略)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
二、自主读书
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将怎样向游人作介绍呢?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哪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们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请教导游。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的独特风情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谊厚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指导学生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
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的人,所以他动情地写下了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说说。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关于《草原》教案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关于草原教案汇总8篇12-22
关于草原教案3篇01-04
《草原》教案汇总十篇12-31
草原教案模板汇总5篇12-29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八篇12-29
《草原》教案范文汇总6篇01-10
关于草原教案锦集7篇01-10
关于草原的诗_关于草原的古诗09-16
【精品】草原教案3篇01-13
【精华】草原教案四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