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通用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 —— 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 一一 安知非福 祸福无定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寓言四则
[活动目的]
1、知识与能力:领会寓言寄寓的深刻道理,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讨论,表演等到形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从寓言中受到启迪。
[教材简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寓言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因此领会寓言寄寓的深刻道理,多角度概括寓意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多方面查阅寓言有关资料,阅读《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并制作课件。学生查阅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并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结合注释试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你还记得哪些?(学生讲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到表现手法。今天,我们不仅要知寓言,还要懂寓言,写寓言。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探讨寓意。
1、分角色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②“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现了什么?想像一下赫尔墨斯最后的表情。
③这则寓言蕴含着什么道理?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⑤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
2、朗读《蚊子和狮子》,分小组解决下面问题。
①蚊子的话“你并不比我强”“我比你强得多”有道理吗
②蚊子的叹息,说明了什么?
③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⑤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改动后的文章让人无法知道一个银元是多还是少,赫耳墨斯离去时是否高兴?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拓展想像,自编寓言
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②编写寓言:嘴和眼的对话树和斧子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3
一、引入新课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帮学生理解词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感悟上面提示的问题。
3、选择一则细读体会。
三、小组合作讨论
1、同选一则寓言的一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3、小组代表综合同学意见,整理讲稿。
四、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
1、看图讲述寓言故事。
2、读课文中带讽刺性的词句。
3、体会寓意:
⑴ 联系课文谈体会。
⑵ 联系周围实际谈体会。
五、朗读比赛,大胆质疑
1、两组比赛朗读。
2、质疑。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近期,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我们班也建立了图书角,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我们的读书目标是: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今天我把同学们分成两队:红队和蓝队。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红队:我们是红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沐浴书香,快乐成长。蓝队:我们是蓝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那么在今天这节读书指导课上,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队的阅读能力最强,最终能获得胜利,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小黑板]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谁能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 自己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狐狸、狮子、狗……]
2、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你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老师也有一个很喜欢的寓言故事《蝉和狐狸》,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有谁愿意为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谁能试着说说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比如老师认为: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那么你认为有哪些值得向同学们推荐的地方呢?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后续活动 深化效果
所以,《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读的好书!再读寓言,选择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
1、选择喜欢的故事表演给同学欣赏。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理解两篇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请学生讲述《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由此引出对“祸”、“福”的看法: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而具体应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呢?请看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2、讲解寓言的概念。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伊索寓言》)或韵诗(《克雷洛夫寓言》)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同学们可参看本册课文第30课)寓言的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寓言则散见于《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3、请一位学生朗读《白兔和月亮》,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4、请学生讲述这篇寓言的寓意。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白兔得到的是它所不应拥有也不配拥有的月亮,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反复透露出来的。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未得到时,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得到之后,白兔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这不仅仅是看待财富的两种不同的眼光,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提倡的是前一种,也就是审美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中,好事变坏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那么遭遇坏事又会怎么样呢?
5、请一位学生朗读《落难的王子》,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所以,这篇课文将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道理有二:一是苦难是人生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二是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6、品味语言
《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例如:“慧心”、“风韵”、“闲话”、“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个部分可让学生自己来从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
7、总结。重申两则寓言的寓意,以及人们对待祸福的正确态度。
8、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摘抄有关厄运、苦难的名言警句。
9、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无穷的得失之患。
启示:人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福祸。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了解寓意。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
4.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2.了解 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一、检查预习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
契其舟( )
二、 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 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 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 绍作家、作品: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 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范读正音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度其足 ( duó ) 吾望持度( dù ) 履 ( lǚ ) 遂 ( suì ) 宁( nìng )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主谓之见停顿)
而/置之其坐。(关联词前后的停顿)
何不/试之以足?
3.老师再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四、合作翻译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在笔记本上抄写原文,抄一行空三行,字间距稍微大一点,学习时,便于整理记录。整理时间已用不同颜色的笔。
示例: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欲(且):想要,打算 。
履(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 老师巡回释疑。
D、 小组汇报
E、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 操、持、取的意 义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宁信度、无自信也
2.重点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 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 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3.反馈交流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 置之其坐 ( )
② 反归取之 ( )
(2)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① 置之市( )
②而忘操之( )
③何不 试之以足( )
(3)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4.复述故事,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5.学生整理翻译,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整理方式。展示整理得好的笔记。
五、质疑交流
1. 构建画面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2.结合《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说一说你认为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示例:《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作者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理解文章寓意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示例: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2)明确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六、自主小结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我知道了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同时我也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七、反馈练习
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在笔记上整理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
2.背诵这一则寓言。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韩非子》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7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一、导入
什么叫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或者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你们看过哪些寓言?……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白兔和月亮
(一)学生示范朗读
一个读前三段,另一个读后两段。其他同学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二)问题探讨
1、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什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得失之患。
2、概括情节发展中的'两处转折。
板书:
心旷神怡
转折① 诸神赏赐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② 请求撤销
留下启迪
3、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白兔为什么要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课后练习题)——白兔从悟出了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4、寓言提到人类,含什么意味?
讽刺。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5、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难道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能自在吗?你怎么看?总结出寓意。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的拥有。那是诸神之王的慷慨赐予,其实白兔根本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不能泰然处之。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产生得失之患,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
寓言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而是说: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板书寓意)
6、白兔得到了月亮之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三)寓言的深层涵义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务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计算是不相容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厉害关系的快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广,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学们,你们觉得选择哪一种人生态度更好?审美呢,还是功利?……
寓言更深层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板书)
板书:
心旷神怡
转折① 诸神赏赐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② 请求撤销
留下启迪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深层涵义: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务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三、落难的王子
(一)自读课文
1、找出王子的人生感悟,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2、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环视,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厄运能够使人坚强起来。
3、没有遭遇过厄运得人应该怎么培养坚韧的意志?
(二)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文中是怎样写他的脆弱的?——第一段。
2、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变成残废,行乞度日等,都极为凶险。也只有经历过这么多苦难,王子的话才最有说服力。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通过王子对别人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三)体验与反思:对待苦难的道理
1、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
2、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四、对比延伸
1、主题上,两则寓言都是谈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得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但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则寓言都是以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主人公的心里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总是经常遇到的,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生活中如何学会面对财富和不幸?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8
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导学
1.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u 庇护bì 粘住 zhān
释义: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 ,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 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指名说,教师补充并明确: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9
【指导思想】
1、强调理解表述的准确性。
2、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身世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正色 归属 禀告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三、朗读
四、内容研讨
1、研讨方法:提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通过研讨,求得准确的理解。
2、问题设计:
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大家有没有不同看法?
通过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想想这一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五、语言运用
1、 独具审美的慧心。
2、 皎洁的月色。
3、 无忧无虑的嬉戏。
4、 心旷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风韵。
7、 举世无双。
8、 一扫而光。
9、 闲适的心情。
10、 乌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险象迭生。
13、 心未泯。
六、朗读
七、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最新《寓言四则》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3、在研读过程当中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这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难句含义。
教学难点/重点:
1、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最爱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同学七嘴八舌)这些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你产生哪些联想?(各抒己见)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钟书,他读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P44)(教师也不适当补充)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教师用书)
五、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质疑解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2、“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不是反语?
六、引导学生对九个故事进行研读、解决疑点。
1.学生读蝙蝠的故事,让学生研读后,说一说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下八个故事,研读的步骤同此)。
明确:原意是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议论“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见教师用书)
2.学生读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了作家与亲朋好友、批评家和学者的关系。请仔细分辨,这里的“蚂蚁”指什么?这里的“促织”指什么?(“蚂蚁”指写回忆怀念的亲朋好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促织”指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
3.学生读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贪婪和多疑。
作者议论“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人照镜子。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坐得端、行得正的人,用不着旁人来指责;搞歪门邪道的人,就算是指责也无济于事)
4.学生读天文学家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结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议论“下去之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作者对“天文学家的故事”的体会是什么?(那些被迫下台的人最终还是想要上去为所欲为)
5.学生读乌鸦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作者的议论:“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恼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句话讽刺的是什么人?(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却偏偏要找出理由为自己边界的人)
6.学生读牛跟蛙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牛有我这样大吗?”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议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讽刺那些本不如人,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是反语吗?
7.学生读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老婆子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原意是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
作者议论,“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8.学生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自己安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心存嫉妒,便说那成就并没什么了不起。
作者议论,“诉苦经可以免得别人来分甜头”。用意是什么?(见教师用书)
9.学生读驴子跟狼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原意是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议论,“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教师用书)
六、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1、作者真的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吗?
2、“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作者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与卢梭的看法针锋相对,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为什么在“我是相信进步的人”之后又连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七、在研读九个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把握中心思想。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四,示例。
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讲根据,讲理由。讲理由好像很难,其实并不难,其中包括运用我们熟悉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的复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明自己的理由。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示例: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