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歌。本单元的主题是“冬之韵”,根据本单元所表现的内容,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把此单元放在特定环境中--冬天(且最好是下雪),这样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起来,更易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这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这一要求。 本单元共有三首歌曲,有演唱的《踏雪寻梅》,还有欣赏的《溜冰圆舞曲》及《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教学是我在此单元中设计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全曲为2/4拍,降E或F大调,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一、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对不同事物会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不重视音乐,抵触传统音乐,热衷于流行音乐,学生音乐知识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孩子音乐知识薄弱,大多数学生上课容易怯场,往往回避课堂交流。同时他们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同,又想表现自己。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调动学生全身感官,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学生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并在这种有规律有情感的“动”中感悟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是否获得新知识去展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创设情境法、启发联想法、示范引领法、参与体验法、学科综合法等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在感悟体验中学习音乐。
五、说教学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歌曲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会演唱《踏雪寻梅》,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高雅意境。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欣赏、歌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并在音乐中感受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是学生能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六、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并在聆听、比较、表现、创编等活动中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七、教学流程
(一)、欣赏感悟,体验雪的美
1、 在音乐《你那里下雪了吗》中师出示美丽的雪景图,学生交流感受。(通过在音乐中欣赏雪景,让学生在看、说的过程中体验雪后大自然的美)
2、 教师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在歌声中进一步渗透音乐的美,让雪的美深植于心。
(二)、导入 教师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的骑驴图,让学生在欣赏中自然进入新课。
(三)、学唱歌曲
1、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意境与歌曲所展示的时代风格,是学生对歌曲所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情趣的想象。
2、跟琴学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如“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半拍学生很容易忽视,我就让学生做着好比深身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唱出“好”字。也可以让先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大家。(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帮住学生在琴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演唱。其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歌曲处理 师弹琴范唱,让学生在欣赏中明白歌曲中的音乐记号的意义,并感受音乐表现要素如强、速度、力度等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有目的、明确的把它唱好。
4、歌曲表现与拓展 加入打击乐器表现音乐,如“四个响叮当”用碰铃,其余部分用响板伴奏。“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且要求用不同速度去唱。(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速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1、结束部分 师总结概括教学内容,并在音乐《踏雪寻梅》中,让学生朗诵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并鼓励学生多找一些描绘冬天的诗词、画、歌曲等中结束。(这一环节体现了基本理念中的学科综合,同时我认为课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结,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研究性自主学习,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东,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知识目标:
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3、过程目标:
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为歌曲即兴创作伴奏,陪衬声部。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课堂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碰铃等)及自制打击乐器。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梅花引》片段。
提问:这首歌曲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雪梅图。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录音,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3、出示歌谱,师朗诵(按节奏朗诵)。
“霁”:雪后放晴。“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让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4、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分析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两个)
第一个乐段到哪一小节结束?描写了什么?
A段生动的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
师:B段一开始用什么声音具体生动的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哪一乐句与A段的曲调有相似之处?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5、学唱歌曲。
师范唱;
师弹琴,学生跟琴用母音“la”唱旋律。
跟琴唱词。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6、歌曲的演唱处理:
师提问:歌曲的力度与旋律线的起伏有联系吗?这首歌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处理?请同学们给这首歌曲标上力度标记。生讨论后,师可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供学生参考。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
力度怎样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欣赏两种版本(不同速度)的《踏雪寻梅》。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拓展:
欣赏歌曲《梅赞》。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三、下课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4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
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xxx、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演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1、课件播放出示雪景图。
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2、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歌,它的名字叫做《踏雪寻梅》(课件演示),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
3、简介黄自。(课件演示)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复听音乐,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4、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地唱好断音。
5、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6、跟随录音小声的唱歌曲。
三、歌曲的演唱处理。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在驴处做一个骑的动作,提示学生挺起胸、自信骄傲的演唱。
4、“好花踩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可以在这一句前半拍休止符的位置处加上一个闻花的动作,深呼吸一下,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巧妙的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歌曲表现与拓展。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各乐器的表现: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串铃,其余部分可用响板。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拍腿伴奏。
2、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3、尝试轮唱的演唱形式,两个声部相差一小节,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4、欣赏动画版《踏雪寻梅》,跟随视频完整的演唱歌曲。(课件播放)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对,让我们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花精神陪伴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听赏《冬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3、歌曲处理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听赏《冬天的故事》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梅花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将5片花瓣围成圈状。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手指点画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音乐响起,幼儿伴随着音乐声,边唱边跳进入教室。
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跳舞进入教室。(歌曲《踏雪寻梅》)
2、展示梅花的视频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颜色和形状。(教师对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出示梅花视频,幼儿观察
教师总结:原来梅花是长在树梢上的,不仅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有白色的.,而且是由5片花瓣围成的一朵圆形的花。
3、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画梅花。
出示绘画视频
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4、教师提出点画要求,幼儿操作点画梅花。
5、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9
一、诗歌简介
《踏雪寻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共有四句,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冬天里踏雪寻梅的情景。
二、诗歌分析
1、首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歌一开始就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景象,暗示了接下来的内容会更加精彩。同时,“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暗示了这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这种强烈的反差为接下来的'情节奠定了基础。
2、次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诗歌接着描绘了诗人在雪中寻梅的情景,散落在珠帘上的雪花,湿润的罗幕,暗示了外面的天气十分寒冷,而狐裘不暖,锦衾薄也说明了诗人的处境十分艰苦。
3、第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歌最后一句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黄花是秋天的花朵,因此用黄花来比喻人的容颜,表现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孤独和悲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踏雪寻梅》的诗歌背景和内容。
2、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和表达技巧。
3、学习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重点
1、诗歌的基本格律和表达技巧。
2、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如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诗歌的背景和内容,解释诗歌中的格律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袁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熟悉《踏雪寻梅》的意境和意义;
3、能够朗诵、理解和分析这首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
1、袁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资料;
2、《踏雪寻梅》的注释和朗诵录音;
3、白纸和黑笔。
三、教学步骤:
1、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袁枚的画像、介绍袁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方式,让学生对袁枚和《踏雪寻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朗诵:老师可以播放《踏雪寻梅》的朗诵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再跟读,并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和评价。
3、解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这首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4、练习: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袁枚的诗风,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歌,以加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诵和创作练习,总结出这首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并让学生自己谈一下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课堂的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六单元《踏雪寻梅》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参考06-22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案08-25
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教案07-20
第六单元燃烧与灭火单元总结03-15
小学第六单元作文03-03
关于第六单元复习05-16
第六单元的教学反思05-06
第六单元作文欣赏01-28
人教版:第六单元《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12-17
第六单元《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