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08-07 20:44:5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

  《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 1

  一、教学年级

  三年级下册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设计思路:

  歌曲《打秋千》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的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也想通过本课歌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为了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两个声部的旋律,更好的完成歌曲的合唱。我从让学生用“Lu”模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第二声部,并掌握其节奏。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在第一声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美,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及所表现的情景。在教唱歌曲第一声部歌词时,通过“让学生想像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学中贯穿双声部合唱。

  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音乐课程也要求不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最后进行合唱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唱准自己的声部,不要喊唱、抢唱,还要注意倾听别的声部,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倾听另一声部,唱准自己的声部。

  六、教学用具

  钢琴、串铃若干、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律动: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吧!(放音乐,带领学生跳起来)。

  二、发声练习

  (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想请同学们用“Lu”来哼唱。我们先来找一下“Lu”的声音位置,听老师来唱(范唱)。“Lu”的声音是不是从脑门上发出来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二)师:听老师配上旋律唱一唱,是什么感觉?(多媒体出示旋律,生:很有弹性,像跳起来一样等)。你们在唱时也要唱的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带领学生用Lu模唱旋律。)

  (三)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老师特别高兴,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就在你们的`板凳下面。(学生拿出串铃)。串铃发出什么声音呀?(生: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就用串铃的“叮当”声来表现这段旋律。先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老师范唱,再让学生拿起串铃,边唱边伴奏。老师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三、学唱《打秋千》第一声部

  (一)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经常到公园玩儿,那时候,我最喜欢打秋千了,坐在上面上下晃动特别高兴,特别自在,感觉自己像飞起来一样,美极了。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时是什么样子的?(生:上下晃动,越荡越高……)如果在秋千上或我们的衣服上系上串铃,那么它就会随着秋千的晃动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歌曲的第二声部就是刚才我们唱的“叮当当叮当”的旋律。我们来听一遍歌曲,竖起你的小耳朵,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能听出歌曲的第二声部来。

  (二)播放歌曲范唱,听完让学生说说是否听出第二声部来。(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若一次学生听不出来,可再放一遍范唱,老师可同时随音乐唱第二声部歌词,帮助学生听辨。

  (三)再次播放歌曲,听完让学生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绪是高兴的、快乐的等)。

  (四)带领学生用“lu”哼唱欢快的旋律。

  (五)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看歌词,听歌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打秋千的?(听完学生答,如在秋千上晃来晃去,忽高忽低,像春燕飞上天……)。师小结:歌曲共三段,最后一段唱完有个结束句。歌中把兄弟、姐妹和伙伴们都邀请来打秋千,旋律充满了跳跃感,起伏也较大,咱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六)老师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想像“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注意在“ˇ”换气记号处马上换口气再唱下一拍。最后的“哎依呀”要轻声唱,“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节拍,并指导学生唱出秋千上下晃动的动感和起伏感。

  (七)让学生看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词:“来来去去响叮当”唱出了打秋千时发出的“叮当”声,我们就把“叮当”声加到歌曲中来。(一组学生唱第一声部最后一句歌词,另一组配上第二声部“叮当当叮当”的旋律,先分组练唱,再合唱。)

  (八)老师大声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九)让学生自己跟琴唱第三段,唱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十)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想想自己打秋千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听前奏,嘴巴上下张开,面带微笑,声音唱到脑门上。

  (十一)播放一段小朋友打秋千的录象,然后让学生想象教室就是游乐场,创编打秋千的动作,然后边唱歌曲边随音乐表演。

  四、两声部合唱

  (一)师:《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仔细听歌曲两个声部是如何配合的。(再次播放歌曲范唱)。

  (二)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三)指挥学生试着合唱歌曲第一段。让高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稍微收一点,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

  (三)放歌曲伴奏,老师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不要喊唱、抢唱,注意倾听别的声部。

  五、拓展

  我们再来听另外一首合唱歌曲,也叫《打秋千》,和刚才我们唱的《打秋千》是一样的旋律、一样的歌词,但是合唱的处理形式不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另一首合唱曲《打秋千》,听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小结:相同的歌曲,不同的合唱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使我们感受到了合唱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的魅力)。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着同学们的歌声,使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起自己小时侯打秋千时的快乐情景。《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仡佬族是我国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民歌,他们的生活也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音乐。如果大家对这个民族感兴趣,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可以从网上查一查有关这个少数民族的资料。下课!

  八、教学反思

  《打秋千》是首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曲。如何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互相配合完成二声部的合唱,并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学生不易听出旋律来,也就不能感受两声部的和谐美。我就让学生从模唱第二声部旋律入手,使他们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唱会了第二声部。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课中我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结束句的换气记号处有些慢,经过老师的示范、指挥,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但在两个声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学生两个声部第一次配合时,学生的节奏感完全没有了。尤其是第二声部越唱越快。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还使劲喊唱、抢拍唱。我纠正了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得越来越好。

  总之,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些不足。如有些地方处理地不够细致、鼓励性语言有些少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 2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打秋千》,并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节奏的准确性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学生学会了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多次的演唱练习,学生们在声音表现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小组合作打秋千的律动表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二声部合唱的魅力。在二声部合唱的教学环节中,虽然学生们在开始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经过反复练习和分声部指导,最终能够较好地完成合唱部分,体验到了和声的美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歌曲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以及欣赏相关的民族音乐作品,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和合唱练习,学生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意识。

  二、教学过程反思

  1. 导入环节

  采用了播放秋千摆动的`视频和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导入时间的把控上可以更加精准,避免过长或过短。

  2. 歌曲教学

  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然后逐句教唱,这种教学方法较为有效。但在教唱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通过反复练习和示范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还可以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节奏游戏等,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3. 拓展环节

  安排了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和创编打秋千的动作,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但在拓展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反思

  1. 示范法

  教师的范唱和示范动作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在示范时应更加注重细节和表现力,给学生更清晰的示范。

  2. 练习法

  通过多次的演唱和节奏练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节奏特点。但在练习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练习的难度和强度,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或压力过大。

  3. 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小组分工和合作效果的评价上还可以更加完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四、改进措施

  1. 更加关注个体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辅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有所进步。

  2. 优化教学方法

  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资源、音乐游戏等,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加强教学评价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打秋千》的教学,我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音乐教育。

【《打秋千》 教案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打秋千》教学设计08-09

《水》教案设计及反思08-26

《鲸》的教案设计及反思03-04

《小马过河》教案设计与反思04-24

鱼儿你好的教案设计及反思09-24

《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01-13

疑虑惊喜的教案设计反思09-24

地势和地形教案设计及反思03-02

《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