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时间:2024-10-10 09:41:50 智聪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精选6篇)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1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会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来刻画函数,

  (3)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重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

  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知识梳理:

  自学课本P29—P31,填充以下空格。

  1、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实数集,对于A内 ,按照确定的对应法则f,都有 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 。

  2、对函数 ,其中x叫做 ,x的取值范围(数集A)叫做这个函数的 ,所有函数值的集合 叫做这个函数的 ,函数y=f(x) 也经常写为 。

  3、因为函数的值域被 完全确定,所以确定一个函数只需要

  。

  4、依函数定义,要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只要检验:

  ① ;② 。

  5、设a, 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 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 。

  (2)满足不等式a

  (3)满足不等式 或 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 ;

  分别满足x≥a,x>a,x≤a,x

  其中实数a, b表示区间的两端点。

  完成课本P33,练习A 1、2;练习B 1、2、3。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2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能在具体问题中辨别变量与常量。

  2.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三要素。

  3. 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2.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 讲解变量与常量

  (1)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2)举例说明:在圆的面积公式 S = πr 中,S 和 r 是变量,π 是常量。

  3. 讲解函数的概念

  (1)引入:通过实例,如购买商品时总价与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定义: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3)强调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4. 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定义域:函数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值域:函数值 y 的取值范围。

  (3)举例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5. 例题讲解

  (1)例 1:求函数 y = √x 的定义域和值域。

  (2)例 2:已知函数 f(x) = 2x + 1,求 f(2)的值。

  6. 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

  (1)总结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总结函数的概念和三要素。

  (3)强调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方法。

  8.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3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深刻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含义,能够准确判断在具体情境中的变量与常量。

  2. 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的三要素及其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函数的概念、三要素以及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函数三要素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水位随降雨量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从而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 讲解变量与常量

  (1)定义阐述:结合实例详细讲解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强调变量是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常量是数值始终不变的量。

  (2)实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与常量。例如,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 v 是常量,路程 s 和时间 t 是变量。

  3. 引入函数概念

  (1)问题引导:提出一些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如购买苹果时总价与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关系的特点。

  (2)概念讲解: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引出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对于给定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

  (3)举例说明: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例子,如 y = x、y = 2x + 1 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4. 分析函数三要素

  (1)定义域:讲解函数定义域的概念,即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值域:解释函数值域的含义,即函数值 y 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函数的性质来确定值域。

  (3)对应关系:强调对应关系是函数的核心,不同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不同的函数。

  5. 例题讲解与练习

  (1)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等,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和三要素的理解。

  (2)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6. 拓展应用

  (1)实际问题分析: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利润与销售额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函数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

  (2)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函数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7. 课堂小结

  (1)总结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回顾函数的概念和三要素。

  (3)强调函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变量、常量等概念,理解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即生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具体事件中分清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

  难点:理解变量和常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电脑 PPT 洋葱学院电脑端 钉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词语“万物皆变”的含义,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因为这节课是函数的第一节课,要先大概介绍一下函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变化的事物。最后,老师总结并播放洋葱学院的第一个视频。这样不仅让同学了解一下本章内容,更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约6分钟左右,重点的内容可采用边播边停的节奏,重要的地方我会重要讲解。播放完毕,下面首先进入本章《变量与函数》的学习。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71页,小组交流自学成果,课堂展示学习成果。由于在新课前一天,已经留出了预习作业,直接讲解就可以了。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收获知识,归纳总结:

  这些问题反映了不同的事物的变化的过程: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此时可以播放洋葱学院的第二个视频,也采用边播边停的模式,重点片段停下来,老师重点讲解。

  大概3分钟作业,播放完毕,学生们就有了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本节课重点。

  4.巩固知识,习题练习:

  通过钉钉的.互动面板,知道学生的答案,最后老师总结。师生互动,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5.课程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交流收获的快乐。

  6.布置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册对应的习题内容。

  7.板书设计:

  由于线上教学,没有办法正常教学。

  8.课后反思:

  其实在没有留这次大作业的时候,我就利用了洋葱数学进行了一次教学,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优点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我互动的消息特别多,都积极的发弹幕发言,上课有了兴趣,这一点非常明显,甚至还有学生说他想自己下载这个软件,自己平常可以自学。可见洋葱数学的魅力所在。当然也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上课时间上有一点紧,而且可能是我自己网的原因,网络会很卡,但是通过当天的作业来看,很多同学知识并没有掌握很好,比较传统的上课模式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这就反映了初中学生自制力差,他可能就看个热闹,没有学习到根本。综合来看,利还是大于弊的,对于我来说呢,课下也要自己去琢磨,将传统教学和微课更好的去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去享受学习!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5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能在具体问题中辨别变量与常量。

  2.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3. 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函数的概念,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2.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函数关系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出变量的概念。

  (2)提问学生在这些现象中哪些量是在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从而引入常量的概念。

  2. 讲解变量与常量

  (1)定义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2)举例说明:如在圆的面积公式\(S=\pi r^{2}\)中,\(S\)和\(r\)是变量,\(\pi\)是常量。

  3. 函数的概念

  (1)通过具体实例,如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为\(s = 60t\),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给出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3)强调函数关系的两个关键:一是有两个变量;二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4. 判断函数关系

  (1)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例如:①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a\)的关系;②购买商品的总价\(y\)与商品数量\(x\)的关系(已知商品单价为固定值)。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自变量和函数,判断是否满足函数关系的两个关键条件。

  5. 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y = 2x + 1\)。

  (2)列表法:通过列表的方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给出一组\(x\)的值和对应的\(y\)的值。

  (3)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画出一次函数\(y = x + 2\)的图象。

  6. 课堂练习

  (1)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变量与常量,并确定函数关系。

  (2)用不同的函数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函数关系。

  7. 课堂小结

  (1)总结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强调函数的概念及判断函数关系的方法。

  (3)回顾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8. 布置作业

  (1)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6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深刻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能够准确识别具体问题中的变量与常量。

  2. 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学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函数关系。

  3. 熟悉函数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函数的概念及其判断,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复杂情境下函数关系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一段关于水位随时间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2)提问学生视频中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保持不变,从而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 变量与常量的讲解

  (1)明确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关系、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3. 函数概念的探究

  (1)以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为例,分析温度与时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3)强调函数关系的两个要点:一是有两个变量;二是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确定的。

  4. 判断函数关系

  (1)给出若干组变量关系,如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人的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函数关系。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函数概念的两个要点出发进行分析判断。

  5. 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如\(y = 3x - 2\),讲解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

  (2)列表法:展示一个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例子,如某商品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对应关系表。

  (3)图象法:画出简单函数如\(y = x^{2}\)的图象,介绍用图象表示函数的方法。

  6. 课堂练习与巩固

  (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与常量,并确定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2)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函数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函数关系。

  7. 课堂小结

  (1)总结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回顾函数的概念和判断函数关系的要点。

  (3)强调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8.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分析其中的变量关系,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相关文章:

函数的概念的数学教案02-07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函数的概念的说课稿03-31

《函数概念》说课稿01-06

中职函数的概念的说课稿04-23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02-28

集合与函数概念总结07-14

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3-06

函数概念教案(精选10篇)08-19

变量与函数评课稿(通用10篇)04-12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精选19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