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时间:2024-09-27 10:12:48 飞宇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通用7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1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2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知识要点】

  本课题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质变化,道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然后再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让我们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知道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并理解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同时,本课题知识也能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不同变化之间的本质区别。

  【课题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要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说明:判断某一变化是物理或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所谓新物质并非名称上与原物质不同,而是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讨论: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能否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你能举例说明吗?不能。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但无新物质生成,应是物理变化。

  [要点2]分子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如水)、原子等。说明:我们身边的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 2)、水(H 2 O)、二氧化碳(CO 2)、氧化汞(HgO)等。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Fe)、铜(Cu)、银(Ag)等。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4、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更小的粒子——原子。

  [要点3]原子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开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质),这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

  讨论:有人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大于原子。

  不对。不同的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明:原子和分子虽然都是很小的粒子,肉眼看不到它,但它确实存在于物质的内部,现代科技(如飞秒化学)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注意:物质不同,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今后我们还将学习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请予以说明?思考: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断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在上述这些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变成了原子,而原子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可推出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教学策略】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水的自然蒸发。教师演示:品红扩散,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升高,水会减少得快?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联系实际再举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事实。

  2、两张图示苯分子、硅原子,说明先进的观察仪器已经可以看到分子、原子层面的粒子,同时说明粒子质量小、体积小的事实。

  3、“1+1”是否一定等于2的家庭小实验,事先布置预习并在课上检查预做情况,对结果“1+1<2”说明了什么进行分析。

  4、活动探究:建议彩色银幕实验,并安排讨论。讨论题如下:A杯酚酞变红,说明什么?(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并进入A杯酚酞试液)。

  5、让学生归纳粒子的基本属性: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讨论举证。(结合课题后习题3、4、5进行)

  6、分子、原子概念要淡化,但理解不能含糊,利用习题2的化学反应,可通过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本质来强化。也可组织学生先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讨论:

  ①分子观点解释:水蒸发与水分解的不同所在?

  ②分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列举出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知道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氧化汞是分子、构成的,知道汞、硅由原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能用分子、原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在不断运动着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化学变化前后,存在于物质中的原子的种类不变。

  4、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生没有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见闻: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路过化妆品店就闻到香味?

  3)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实验3–2: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同步加做加热水中品红)

  [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用于解释以上现象。那么,他们的论断是否正确呢?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二、[提问]分子有何特点呢?

  (阅读)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活动与探究]做氨水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变红了?而B杯中的溶液过很久才变红呢?

  小结: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提问]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怎样?能否举例子

  电脑:

  ①10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混合后体积不为200ml呢?

  ②一碗黄豆与一碗绿豆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思考题: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

  三、作业与练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2、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可分性的观点。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认识分子的特征。

  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设疑激思,发现问题:

  1、香水为什么会散发出怡人的香味?

  2、湿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干的比较快?

  3、白糖放在水里为什么不一会就没了,而水变甜了?发现问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提出研究主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有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

  新课学习: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1、【教师讲解】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发展简史。

  【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出示图片】a、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b、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得出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3、【教师举例】说明微观的粒子聚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边听、边看得出结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微观的粒子聚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

  活动与探究二:分子的特征

  1、【思考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分子看不见,水却能看见?

  【得出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思考问题】水为什么能变红?

  【出示图片】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

  【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

  3、【思考问题】50ml水+50ml酒精=100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成立吗?

  【演示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

  【得出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

  运用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与探究认识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

  活动与探究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

  【思考问题】前面我们做过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水蒸发和水电解一样吗?为什么?

  【得出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回顾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实验,讨论、交流、回答。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总结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微粒性以及分子的特征,从分子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知道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教学反思

  在讲授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时,先给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试图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分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哪几种微粒,各几个?

  ②这些微粒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不变?

  ③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从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但结果学生对微粒模型图不熟悉,回答前两个问题很困难,对后面的问题就更无从入手了。这样尝试之后就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只在“分子、原子关系”“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及主要区别”等处安排学生交流讨论。力求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紧扣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在哪里会想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为主线。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5

  一、教学章节

  第一节 分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概念的运用

  (3) 混合物和纯净物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 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 如何解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 混合物与混合物有何区别?

  4、解决办法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地认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个;碘球;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步骤

  (一)分子

  [新课引入]我们进入花园或饭店附近,就会闻到花或饭菜的气味;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再来看两个演示实验]

  1、实验[3—1]碘的受热和冷却

  现象: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碘蒸汽遇冷又变成固体碘。

  2、100L酒精和100 L水混合在一起。

  现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200L 。

  [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讲述]在碘受热和冷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碘的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板书]2、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为无力变化。

  [讲述]在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学过五个化学反应:碳与氧气的反应,在变化过程中,碳和氧气的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这种在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不再保有原来分子特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板书]在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为化学变化。

  [讲述]那么,如何把分子从化学角度作一个定义呢?

  [回答]+[板书]3、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讲述]我们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们只有通过科学仪器。比如:电子显微镜。把分子放大几十万倍,才可以观察到分子的图像。分子是微观的,它的质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g。

  [讨论]那分子还可以再分吗?

  [回答]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种物质的粒子。

  但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这一点来说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

  [讨论]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

  气态时,分子间距离最大,液态,固态。

  [板书]4、①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三态”。

  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讲述]在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时,都必须取用纯净物,比如在研究氧气的性质时,铁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夺目的现象,可是在空气中,铁不燃烧。这就是由于空气中约有4/5的氮气,影响了氧气的性质。

  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

  [讲述]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指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是不纯物质变为比较纯的物质。

  例如:用作半导体材料的硅,就是从含硅的矿物里制得的。经提纯,硅的质量百分数可达,99,999,999,999%(11个9)这种硅叫做高纯硅。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提问]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 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

  2.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7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教学

  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

  2、讲授新课:

  [实验3-2] 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

  板书: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

  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1: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探究活动1:

  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蒸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仍为无色

  操作: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操作:3、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12分钟。

  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结论2、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

  解释:(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活动探究2、酒精与水混合

  操作:用100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100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毫升?

  现象: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毫升。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释:(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

  总结:略

  作业:昌平练习册,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识: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2、情景引入:

  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

  3、讲授新课: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

  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

  讲解:

  1、分子的观点(板书)

  提问: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

  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小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板书)

  提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

  回答:略

  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板书)

  讨论: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

  小结: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板书: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观点(板书)

  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结论3:化学变化的实质:

  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

  总结:略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昌平练习册

  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相关文章:

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反思10-18

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反思11篇03-01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03-04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03-12

物理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04-04

初中《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02-20

物理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04-04

分子和原子评课稿06-03

初中《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