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原文及翻译
古诗简介
《咏史》是清代文学家所作的一首。前两联愤怒地揭穿当时身居高位,凭借权势的人物尽是些盐商、“狎客”、色“才人”。他们彼此勾结,狈为奸,又以个人恩怨而互相排挤。颈联写一些有识之士却慑于反动统治者的专制,无所作为,但求个人安全逸乐而虚度。尾联借汉时田横殉难的历史典故反讽士人无节,紧扣题目。中借古讽今,深刻揭露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鞭挞了文士阶层胆小怕事、埋头著书、只求一饱的庸俗状况,并借田横抗汉之事暗示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利禄、对统治者抱过高的幻想。全诗境界开阔,对仗工整,寓理精辟,造语凝练、厚重,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
翻译/译文
在那绮丽的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注释
①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景象繁华。十五州:泛指下游地区。
②“万重”句:指“名流”在声色和名利场中彼此猜忌争夺,恩怨重重。恩怨:指情侣间的恩爱悲怨之情。属(zhǔ):表结交。名流:知名之士。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③“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才人:宫中女官。《·后妃传》:“晋置才人,爵视千石以下。”“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④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康熙、雍正、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
⑤为稻粱谋:为打算。《咏史》:“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原指类寻觅,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⑥“田横”两句:借用田横门客的故事清统治者惯于欺骗,指出当时有些士大夫趋炎附势,没有骨气,实无益处。田横在秦末自立为齐王。统一中国后,田横带领五百多人逃入岛。招降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来到离三十里处,终于觉悟到向称臣为耻,自刎而死。岛上五百人听到田横已死,也都自杀(见《·田儋列传》)。列侯:爵位名。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作者客居昆时所作。作者当时因母丧离官后寓居昆山,目睹东南富庶地区,坏人当道,政治黑暗,而不少知识分子在清廷高压政策的钳制和恐怖下,又养成了苟安自保的习;所谓“名流”,不是流连声色,便热衷于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
文学赏析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所把持的现状。
颔联中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中虽未具体揭示“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没直接描写老百姓遭受欺压的苦难;但整个社会被这样一批狐群狗党所统治,不难想见这表面上繁华绮丽的金粉世界是怎样的乌烟瘴气,二者共同酿就的恶浊之风深为作者所厌憎。一“操”字、一“踞”字本无褒贬,此处却写得极富动感、极冷峻,鞭挞之意鲜明自见。
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苟安态度。诗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愤恨,也对那些不顾利益、只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了不满和慨叹,对现实的另一端、与官场相对照的“士林”心态予以揭皮见骨的描摹,痛下针砭。表示了作者对高压下的知识群体的柔媚、怯懦充满愤懑与同情,从而引出结尾两句。
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天下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一是表现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二是表现为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三是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美。
【《咏史》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咏史原文及翻译12-18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06-13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07-13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03-08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汇总11-01
《咏史 和蕃》原文翻译及赏析11-10
《咏史八首》原文及翻译08-12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04-30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04-30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