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10-03 14:34:37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春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春寒

  宋代: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译文: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注释: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青帘:指酒旗。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春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

  原文:

  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元代:顾德辉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译文: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注释:

  春寒恻(cè)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xiāo)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恻恻:凄清。薄:侵迫。萧索:萧条,冷落。

  红入花腮(sāi)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花腮:即花靥。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赏析:

  半月春阴,一朝放晴,幽鸟对语,双双飞去。全是眼前景,拈来却涉笔成趣。花虽开罢、结实,绿肥红瘦,不爽季节之序,但狂风可恶,岂欲尽数吹落?南唐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晚来风”,为此词末四句所本。

【春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11-23

春寒原文,翻译,赏析08-01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4-18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4-19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8-04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3篇06-30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4-20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大全春寒古诗及译文03-15

春寒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3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