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10-25 12:09:57 剑锋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乞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乞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乞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七夕今宵看碧霄(xiāo),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者简介:

  林杰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相传,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03-15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05-30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08-24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08-22

有关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10-19

古诗《乞巧》原文翻译赏析07-07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5-30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