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11-17 10:51:44 赛赛 古籍 我要投稿

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词》是元代乔吉创作的一首词可作抒怀之作来读。作者在生计艰难中,仍吹箫自娱,表现出文人绝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渔父词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烟波上,西风吹叶落,太湖上一片秋意。

  我和鸥鹭结盟,傲视王侯,管他什么鲈鱼能不能上钩。

  注释

  渔父词:词牌名,是“渔歌子”的别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书画皆长,诗词亦精,与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

  五湖:说法不一,有指江苏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指各处湖泊,如言“五湖四海”。

  盟鸥鹭:与沙鸥白鹭结盟,暗示归隐山水田园。

  王侯:指权贵。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级爵位的第二等。

  鲈鱼:体扁平,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鱼。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词是元皇庆二年(1313年)十二月,赵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题渔父图》所作。

  赏析

  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那首词“人生贵极是王侯”不失为真情之作,但从诗首先应当具有形象性的特质的角度而言,她的词未免有直露的、理念化的毛病。相比之下,还是她丈夫的诗高出一筹。赵词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一个烟波浩淼的开阔境界,在水天相接的渺渺烟波间,一叶扁舟正在若隐若现地出没。赵孟頫是元代雄称一世的大画家,他“诗格清逸,词亦有风致”,他词中所描写的也正是用文字代替线条,勾勒出一幅能使人如亲临其境的“画境”。诗人从空间的角度描写了渔父纵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烟波的开阔自由的形象之后,接着便点明其活动的时间和周遭的氛围:西风阵阵吹来,片片落叶飘飘而下,五湖烟水笼罩着一派萧萧秋色。《楚辞·九歌》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唐人贾岛亦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吟。赵孟頫融汇了前人绝唱的精髓,质朴而自然地创造出这样一个爽朗、清峻却不萧条、冷落的独特意境。

  诗人对渔父生活境界的讴歌乃是自身理想与希望的一种寄托,诗人笔下的渔父,实质上是作者心中自己的化身。与鸥鹭为伴为友,笑做王侯权贵,这并不是生活中渔父的实际思想状况,而是诗人自己情绪的对象化。“盟鸥鹭”,诗人希望与鸥鹭为盟。陆龟蒙诗云:“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陈与义诗云:“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时。”赵孟頫这首词中,“盟鸥鹭”三字涵盖了上述丰富的意蕴,暗喻自己因无追名逐利的机巧之心方可与鸥鹭“为盟”。最后一句含义也颇深邃。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联想到故乡的纯羹、鲈鱼脍,感慨道:“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弃官而归。张翰较之一班功名利禄之徒,其风范情操已可谓高矣,而赵孟頫连鲈鱼(象征一切身外之物)也无所求,不管其是否上钩,似乎比张翰还高出一筹。不过赵于宋末以荫补官,入元又仕为翰林学士,史家历来认为他节操不高,并未超脱名利富贵,诗人这样写至少是反映了他思想与行为的矛盾或理性与感情的矛盾吧。

  名家点评: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前一首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 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汇评

  廖莹中《江行杂录》:光尧圣寿太上皇帝,当内修外攘之际,尤以文德服远,至于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绍兴二十八年,将郊祀,有司以太常乐章篇序失次,文义弗协,请遵真宗、仁宗朝故事,亲制祭享乐章。诏从之。自郊社、宗庙、原庙等,共十有四章,肆笔而成。睿思雅正,宸文典瞻,所谓“大哉王言”也。至于一时闲适寓景而作,则有《渔父词》十五章,又清新简远,备骚雅之体。其词有曰:“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边秋月已明晖。纵远柂,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又曰:“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竹叶酒,柳花毡。有意沙鸥伴我眠。”又曰:“水涵微雨湛虚明。小笠轻蓑未要晴。 明鉴里,縠纹生。 白鹭飞来空外声。 ”词不能尽载。 观此数篇,虽古之骚人词客,老于江湖,擅名一时者,不能企及。

  胡敬《西清箚记》卷二:宋思陵《篷宵睡起图》,绢本,设色画,溪山云树,孤棹沿流,舟中人作欠伸状。自题行楷书:“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篷窗日正中。”玺二:“绍兴”、“寿皇书宝”。

  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尚有逸致。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七:唐张志和制《渔父词》,清超绝俗,和者甚多,皆逊原唱。唯高宗所和同工异曲,几驾原唱而上之。信乎宸章不同凡响,惜原有十五首传世仅三首耳。徽、钦所作含思凄惋,声调呜咽,若高宗《渔父词》则调高韵远,是诚中兴气象也。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号松雪,又号水晶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在宋曾任小职,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据载,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主要成就

  关键人物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末,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承前启后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二是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五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六是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是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八是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审美标准

  综观赵孟頫的画迹,并结合其相关论述,可以知道,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

  1.提倡古意

  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总是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古意”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他还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2.转化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这些理论与实践,将赵孟頫推向了开元代绘画风气宗师的地位。

  弟子众多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做《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都流传至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书画诗印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者有《洛神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又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该作笔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于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有《松雪斋集》。元延祐六年(1319年),得请南归于家乡。曾经入松江北道堂事道,道号道渊。

【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5-07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0-18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7-28

渔父原文赏析及翻译01-19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1-10

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5-07

渔父词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05-07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06-20

浣溪沙·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