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萧韩家奴传》的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09-01 12:33:18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辽史萧韩家奴传》的原文及翻译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辽史萧韩家奴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辽史萧韩家奴传》原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

  (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扩展资料:阅读理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B.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C.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D.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表示升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B.讽谏,用委婉的言语规劝,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用于下对上或平级之间。

  C.翰林都林牙,是翰林院长官,多兼任修国史,记录皇帝的言行起居,进讲经史等。

  D. 酬酢,向客人敬酒称酬,向主人敬酒称酢,泛指交际应酬。这里指君臣诗文唱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韩家奴博学多才。他广泛地阅览经书史籍,通晓辽、汉文字;皇帝也因为他的出色才华而让他做了自己的诗友。

  B. 韩家奴善于劝谏。和皇帝闲谈时,他巧妙地劝谏皇帝,处事要像炒栗子一样掌握好火候,使事情尽善尽美。

  C. 韩家奴恪尽职守。皇帝秋山打猎,熊虎致使数十人伤亡,他如实记入史册,皇帝命他删去相关记录,他当即拒绝。

  D. 韩家奴治学严谨。皇帝诏令他编写礼典,他广泛考证经书典籍,编写出不和古制相违背的可以推行的礼仪制度。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误人,乃归直取牛。

  (2)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阅读答案:

  10.(3分)D(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11.(3分)B(讽谏,用于下级对上级,不用于平级之间。)

  12.(3分)C(原文“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可见韩家奴并非当即拒绝,而是出去之后,经过思索,又重新书写上去。)

  13. (5分)(1)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他的奴仆得到好价钱把牛卖了,韩家奴不愿有利于自己而耽误别人,于是把钱归还了人家,取回了牛。 ( “驱策”“鬻”“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表达2分)

  (5分)(2)总计穆宗一朝(在整个穆宗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这次在秋山田猎死伤的人数。( “终”“过”二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表达3分)

【《辽史萧韩家奴传》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北史·裴侠传》原文翻译01-06

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06-02

隋史赵轨传原文与翻译欣赏11-17

辽史大公鼎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9-27

史祥传翻译02-19

《赐萧瑀》原文翻译赏析06-14

《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02-02

《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03-15

《韩褒传》原文及译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