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06-26 16:54:20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快阁》译文及赏析

  《登快阁》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全诗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用典贴切,情致跌宕,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快阁》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了却:做完。

  2、东西:东西两边。千山:众山。

  3、澄江:清澈的江。

  4、朱弦已为佳人绝: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

  5、青眼聊因美酒横: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

  6、弄:演奏。与白鸥盟:与白鸥结友,表示要辞官隐退。

  7、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8、落木:落叶。

  9、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古诗今译】

  我并非大器,只会认真做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因朋友的离开,我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除非见到美酒,我的眼中才会流露出些许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真不如乘着小船吹着笛子,返回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或许才是最好的归宿。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上览胜。这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的是世无知己之感慨。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至此,“痴儿”似是对自己以往的漫漫人生痴心不改有所感悟,觉得为官太累了,应该放松一下沉重孤寂的心情。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渲染、铺垫和引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的是诗人“倚晚晴”所见。远望起伏连绵的秋山,树叶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也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澄净如玉的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向远方,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宽广、清澈胸怀的真实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伤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豁然境界。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书己之情。诗人的意思是说,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只好小酌美酒,聊以解忧了。这是写诗人“倚晚晴”所感,感身边无朋友,无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另外,一个“聊”字,一个“横”字,又流露了诗人无以言表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结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写的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也是诗人想要的归宿,意思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伴着悠扬的笛声,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的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的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的生活。

  诗作遣词凝练,意韵隽永,节奏如行云流水,特别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传颂之佳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召知太平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著有《豫章集》《山谷词》。

  《登快阁》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从总体上来说,《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这就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这首《登快阁》: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教学目标】

  1、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快”字感受诗人的情绪起伏;挖掘“痴”与“快”的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试找出诗中所用典故并说明其用意。

  2、文本变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人登阁所见之景。

  二、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登临诗词: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可见,登高临远总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最后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总揽全诗,体会情感变化

  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并思考: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或诗歌主旨的是哪个字?

  明确:“快”、“痴”、“归”都有可能出现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板书)

  到底哪个字更适合?这几个字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全诗,相信这个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2、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可以推测出,诗人因为工作一整天,身心俱疲,于是忙里偷闲,独自来此放松一番。结合诗题,我们可以说,他登阁的原因是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而登阁的目的便是“寻快”(板书)。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

  “快阁东西倚晚晴”一句为人称道的是这个“倚”字,尽显诗人疲惫却闲适的姿态。前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一句,李商隐又吟“万古贞魂倚暮霞”,同样是一个“倚”字,杜句坐实了倚的对象,李诗虚写倚的主体,黄庭坚则巧妙结合两个诗句,让四处游走于快阁的自己倚靠在无所依凭的傍晚晴空之上。

  3、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黄庭坚登阁所见,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庭坚所感受到的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

  明确:诗因妙句而名,此联便是典型的一例,我们不妨仔细品味。在这里,黄庭坚展现了自己“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巧妙化用前人诗句的实力,他融合了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朓名句“澄江静如练”,将自己倚凭所见描绘得出奇清朗。例如选用其中的“落木”的意象十分自然贴切,正如林庚在《说木叶》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木”使人更易联想到疏朗的树干形象,让眼前群山更显空阔远大。同样,一个“澄”字、“一道”和“分明”三个词连用,把江水的澄澈、清爽,月色的清楚、明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看到月色如碎银般洒在了赣江之中,好一副“晚晴江月图”。试问,面对如此沁人心脾的爽朗之景,谁能不感到爽快、畅快呢?因此此处,诗人获得的快意是“赏美景之快”(板书)。

  4、既然诗人登阁是为了寻快并从美景中得到了快意,甚至也出现了足以传诵千载的名句,诗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黄庭坚还“画蛇添足”地写了后面两句呢?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诗的最后两联,随后请同学们与同桌交流:诗人的情绪在此处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在学生自由回答以后总结)看到这里,我们或许需要对黄庭坚写这首诗的大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PPT展示、讲解)

  从颔联的美景当前、快意当前的情绪到“朱弦已为佳人绝”一句,作者的情绪有一个下滑。“朱弦”的典故讲的是世无知音,伯牙绝弦。一个“绝”字表明,黄庭坚不再对时处官场的同僚抱有交友之心。所以他在此处的情绪突变,忽然失去了前面美景所给予的快感。

  但“我”就此罢休了吗?不!“我”将移情他物。于是诗人从另一个地方勉强、姑且找到了一份“快”,即此处的“美酒”。(板书“移情美酒”)想象中,美酒正当时,我且以青眼横流,流转于美酒之间,借酒消愁,稍作调适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快意”呢。

  5、但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调适,诗人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快意,其途径是什么?

  明确:归去(请同学解释白鸥之盟的典故)。诗人欣赏美景时触景生情,自然景观之美让诗人更清晰地意识到官场的浑浊和官务的繁冗,勾起了诗人返璞归真的向往,渴望潇洒地吹着长笛,“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也要回去,像回到大自然的白鸥一样自由自在。因此,诗的结尾,诗人感悟到第三种“快”——不在当前的世界中,而在向往的美好的归隐世界里。(板书“悟快:归隐”)

  四、深入思考,深化主旨

  1、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解读到此就终结了:全诗借景抒情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一些矛盾之处。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显然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明知官场扰人、归隐甚快,却依然终生流连官场在宦海沉浮呢?

  明确:请同学们自由回答后解析。(PPT出示)

  猜测一:“大隐隐于市”?

  恐怕不是。“大隐隐于市”的境界应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所阐述的那样旷达:“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猜测二:争名逐利?

  更加不是。我们回过头去看诗的第一句(齐读第一句)。第一个词——“痴儿”。痴儿是什么意思?“痴”可以解释为痴迷或痴傻。(PPT出示)“痴儿”一词出自《晋书列传十七章》:为人清正的傅咸屡屡批评在朝为官的杨骏,杨骏之弟、傅咸之友杨济便写信婉劝傅咸停止批评:“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也总结晋人时风是“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

  可见,在许多文人眼中,过于关心时务政事就是“痴”的表现。所以心有“忘机”之愿而当时正在泰和县为官的黄庭坚便只能自嘲为“痴儿”,深知自己投身宦海的行为在他人眼中、在自己心中均是痴傻之举,他并不想随波逐流、争名逐利。那他流连官场、宦海浮沉却不乘船归去又是为哪般?

  猜测三: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若能更全面地了解黄庭坚的诗词、事迹和性格,我们会发现他虽无逐名之衷,却有济世之怀。这其实是中国许许多多士大夫(尤其是宋代士大夫们)共有的高尚情怀。《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李白却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黄庭坚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不同于那些归隐之士,即使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心向往之,却难以拂袖而去;虽不求闻达天下,却依然会在走下快阁之后变回一方父母官,做回那个“痴儿”,兢兢业业地去“了却公家事”了。

  2、总结

  回到课堂最初的问题。同学们找的字都是能够“部分”表现诗人情感态度或诗歌主旨的字眼,他的情感态度应当是这些字眼的融合:因“痴留”于官务而“不快”(板书“痴而不快”),因纵情山水感到“畅快”所以希望归隐山间、不再“痴留”人间(板书“快而不痴”),最后却因心中的这份责任感和对百姓的牵挂而重回官场(板书“痴而快之”)这才是黄庭坚能在“不快”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不仅给我们呈现了快阁上所见的美景,更为我们呈现了黄庭坚美好的精神境界。不同于前朝的骚人墨客,黄庭坚不是现实政治的冷眼旁观者,不是沉浸于纯思辨领域的清谈者,而是一个积极投身政治、安邦治国,内心却仍坚持正直、“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者。

  【作业布置】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以“亭台中国”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登快阁》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译文|赏析07-09

登快阁赏析06-06

《登快阁》原文及译文01-04

登快阁原文及赏析02-27

登快阁原文及赏析03-03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09-22

《登快阁》原文,翻译及赏析11-26

黄庭坚《登快阁》翻译及赏析04-20

北宋诗人黄庭坚《登快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