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1
云老师《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一、方法指导贯穿始终
上课伊始,在云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课题时就巧妙地进行了方法的指导:理解古诗就是要结合注释和图画来理解,而这一方法始终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这无疑是对孩子学习古诗文进行了最好的方法指导。
二、创设情景,图文对比,让孩子在想象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熏陶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所以,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古诗的熏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当天的比赛中,云老师在讲到“渭城是个怎样的地方”的时候,让孩子们联系诗句抓住重点词展开合理的联想,通过看见什么,闻到什么,把“渭城”的美展现了出来,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以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出一组边疆的图片和诗句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进行对比,更是衬托出了“渭城”的美和边疆的荒凉,为后面情感的`熏陶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让理解更深刻
只有结合亲身经历或者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才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年代和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而云老师仅仅用了一张地图,几个数据就让孩子明白了诗句蕴藏着的含义。“渭城”到“安西”的距离,通过地图孩子们看得很清楚,3000多公里,骑马要走半年左右,这些数据让孩子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王维要送元二,为什么王维要写这首诗,为什么王维要劝元二“更尽一杯酒”,那种兄弟般的情深,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一下子就浸润了孩子的心田,在此时再进行朗读的指导,感情的自然流露,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有效,深化情感
云老师相机引入了“阳关三叠”、“渭城曲”,丰富诗的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到,在写这首诗后的不久,王维就因病去逝了,没想到这首送别诗变成了诀别诗。当孩子们听完曲子,再读古诗时,有些孩子的眼里不禁闪着激动的泪花,此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古诗这么难的题材,云老师能上出自己的风格,真是佩服。今天受益良多,往后教古诗,我有点谱了。但,要下如此大之功夫去备诗,我还要向云老师学习,还得向自己“懒”的思想宣战,才能为学生上出更好的课。此外,看到云老师的课堂,想着自己的课堂,是否也是想把自己对于文本的品悟全然倾倒而忽视了学生,其实自己也能感受一二,要先让孩子品味,如果不到位再点拨,别太“抢”孩子的风头哦……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2
今天听了高**老师讲授的《送元二使安西》,让我感慨颇多:
一.匠心独具。体现在几个方面:1.课文伊始,教师摆脱长期以来诗歌教学这、词、句的理解,而是在诗中圈出或勾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把这几方面找到后一串,就把古诗的意思出来了,而且还不是死搬诗句而成的意思。2.你觉得哪一部分还能更具体?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利用了古诗想象空间的丰富,让学生尽情的补白。3.诗人在古诗写景物中只抓住哪种景物来写,是诗人视野太狭窄吗?引出了本诗的'情——“折柳送别”。4、资料的补充出示,更为离别之情增添了一缕伤感。
二.内蕴深厚。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单单在教古诗,更是在教如何作文;如何朗读;如何辨析多单字的读音;如何去书写自己的思想。在课中我记下了这么一句话“要敢于下笔,也要下笔。”
三.紧扣新课标理念。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忘基础的训练,如“舍”的书写,读音纠正,以及意思的理解。2.留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如“舍”的书写,对课文的补白、你想对元二说些什么?
我的一些想法:
如果在出示安西的资料时再加入渭城在哪儿是不是更清楚些?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评课稿(通用10篇)06-08
送图形宝宝回家评课稿11-02
二小《整理文件》评课稿05-04
二次根式评课稿03-17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04-07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鸟岛评课稿11-0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10-0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03-12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