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时间:2024-03-28 13:59:59 春鹏 稿件 我要投稿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1

  欣赏的地方:

  1、 层次清晰。课始,根据例题“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利用直观图帮助理解算理。紧接着,通过试一试“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只能用第二种方法,体会到第一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然后再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分数×整数的倒数)。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2、 注重学生对算理、算法的叙述。尤其是教学例题时,朱老师多次请学生把算理、算法进行叙述,学生的叙述也非常完整到位。

  3、 重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朱老师特意安排了判断题,强调了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而不是分数乘以整数,不是分数的倒数乘以整数的倒数,不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从而突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中,分数没变,符号变了,整数变了,它是除法不是乘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个人建议的地方:

  1、 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时,可以直接用分子去除以整数做分子,另一种需要把除以整数转化成乘以整数的倒数。前一种方法相对而言计算要简单,但有局限性,后一种方法由于需要转化符号、转化除数,相对而言要难一些,但它适合任何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这节课中,朱老师很重视后一种方法的教学,有点忽视前一种方法。比如,出现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的情况时,也会强调后一种方法。个人觉得,前一种方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计算简单,便于理解,在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的情况下应该提倡前一种方法。

  2、 在解决问题时,朱老师可以再放开一点,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比如,通过例题得出两种计算方法后,出示“试一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不需要提醒“4/5÷3能不能用第一种方法?”,即使学生用了第一种方法尝试,失败了,那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再如,练习中“算一算、比一比”,那就让学生先算,算完后,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过多的提示会把学生的思维框起来,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的发现里挖掘有价值的东西。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2

  听了姜老师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收获不少,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绐课。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作为分数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姜老师先复习整数除法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很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以自主探索为主。

  姜老师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3.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严密,方法不全面,老师要引导及补充说明的地方偏多等,这些以后要注意的。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3

  那天,我校开展数学教研活动,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师给我们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听了这节课,我感触良多,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上进行的,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能从课题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的方法,并小组内试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在汇报计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完成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这部分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学习内容无法完成。

  2、应该板书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4

  《分数乘整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其中后一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对于这一重点采用的是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一上课吴老师出示了五道口算题,让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并在口答的过程中强调了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以此作为新知的的生长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时”,吴老师课件出示信息窗后,让学生寻找出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两种列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巧妙运用“认知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发现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相通之处,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吴老师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交流中初步得出结论,然后老师通过课件的展示,把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关注学困生。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吴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总是让学困生来回答,这种关注,就易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建议: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还应进一步交流。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5

  9月24日上午第四节课聆听了赵克柱老师的《整数乘分数》一课。这节课赵老师注重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旧知引入,如:2+2+2

  追问:3表示什么?这样就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列式,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赵老师在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最后将计算的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通过小组展示汇报交流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的方法。这样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索的过程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要求,实现了学生自觉、主动的构建新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本节课多以学生讲解为主,在计算教学中,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赵老师通过连续深入的提问指导,让学生逐步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的道理。特别是“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是要约分”这个环节。

  总之,赵老师上课自然、简洁、节奏快,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是本校高效课堂的体现。从他的课当中我也有不少的启发: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敢于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相信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6

  听了几节公开课,受益匪浅,得到了许多启发,联系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情况,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听了丽老师的《分数与整数相乘》这节课,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迸发,让我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是穿针引线,将整节课堂串联起来。

  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对教材钻研深刻,了如指掌。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不论是例题还是展示单元练习等,都是学生讲授,教师只是进行精讲点拨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方法多种多样,自由畅谈。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老师在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计算的方法,将计算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出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并且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的方法。教师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讲点拨或小结补充。这样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索的过程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要求,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对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它需要老师有非常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能从学生的许多不同方法中,找到典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到不同方法的共同之处,再归纳出计算的一般方法。这一过程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处理比较好的。

  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上课的风格:轻松、自然、简洁。从她的课当中我也有不少的启发: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敢于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相信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肯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7

  由于是在西安授课,所以吴老师就聊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一件事,李强、张红、刘力、王刚一起吃饭,王刚先付了100元,找回3元,四人AA制,每人应付多少钱?

  话题是当地的事,学生感到亲切。老师叙述,学生自己记录,培养学生的听写记录能力,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学生列出竖式后,发现还余1元钱。1元钱怎么分?吴老师告诉大家,可以画图、写竖式、叙述等形式都可以。目的是解决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果然,学生有100÷4=25分,有1元=10角,10÷4=2角……2角的,2角=20分,20÷4=5分的,也有画图的。但不可能永远用复杂的算式,吴老师点拨,能不能把复杂的图式建立在一个式中?

  在老师的引导下,复杂的横式及图形都可以写在竖式中。学生提出竖式中不能有单位,老师把单位去掉,小数点就顺其自然,粉末登场了。

  接着吴老师又写了两个式题,51÷2,9.7÷4,学生做了后,又让学生根据式题,编了大量的`生活应用题,便于学生坚定自己算法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又撇开场景,单纯数字来说算理,学会归纳与综合。

  不停让学生说问题,有问题就问,有学生就想了,一直分不完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到用循环小说,四舍五入法,探讨式教学,真的余犹未尽……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8

  有幸聆听了徐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以下优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0、8×3的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出现了各种个性化的算法,在比较中让学生优化算法,了解用竖式是计算乘法的好方法。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展示个性化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展。

  2、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数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建构小数乘整数的法则,教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启发性的谈话,让学生思考新知识能不能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这里既有知识的“借鉴”,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上的“借鉴”。

  “借鉴”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自己原来掌握的旧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教师通过0、8×3的积是一位小数,2.75×3的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推理三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五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让学生发现规律。

  让后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快速验证,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收获。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9

  紧张的开学前准备后,今天终于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心情比较激动,更激动人心的是王校长率先上公开课,难得的机会,各科教师纷纷来到五五班教室,此时的五五班教室内热闹非凡,教室内坐不下,老师们站到走廊里趴在窗台上听,这是新学期举行的第一次隆重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个个听得专心,记得认真,这种景象真好。

  复习导入环节,王校长出示一列小数,让学生说出小数变整数的方法,再出示一列整数,让学生说出整数变小数的方法,通过这一环节时学生能快速的将小数与整数进行互化,为后面的新授课做足准备。

  探究新知环节,王校长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出示数学问题“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钱?”学生能快速列出算式“3.5×3”,进而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引出新课环节简单并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同时消除了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恐惧感。王校长先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算式的结果,学生都会想到用“3.5+3.5+3.5”这种方法;王校长又引导学生从单位换算的角度将小数化成整数即“3.5元=35角”,借助整数乘法得出结果再将单位换算回去;最后王校长引导学生将3.5元拆分成1个3元和1个5角的方法,学生会分别算出3个3元和3个5角,再相加的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体现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通过三种方法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王校长放手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让学生说出思路,充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根据学生列式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点播,完成探究新知的过程。

  巩固练习环节,从简单的小数乘整数习题到先计算再判断最后挑战末尾有“0”的习题,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以及小数末尾“0“如何处理。习题的选择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掌握住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乘积中小数的位数,积末尾的”0“不影响结果可以去掉,这些易错点一一消除。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板演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十分牢固,都能规范的列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透过这节课可以看出,王校长对数学教材分析的特别透彻,对重难点的把握十分到位。本节课的亮点很值得借鉴:

  1、把不容易突破的知识点简单化。

  2、情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4、在教学中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5、课堂充满智慧。

  王校长的这节课给我带来无限思考,要想把课讲好,首先要全面把握教材,研究透彻教材,把教材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课堂才会更有效。有王校长的引领,我会更快的成长,我会在数学教学方面走的更远。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 10

  这学期听了白老师的《小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感受很深。都说计算课是最枯燥无味的,但白老师的这节课却上的异常精彩。教学一开始就有层次地安排了三道计算题让学生去挑战,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口述了一道解决问题并板书,让学生列式——估算结果——再与真实结果比较大小——把想法记录下来——汇报算法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1、比较好的处理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关系,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做了比较好的处理。在教学5.6÷7的计算方法时,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题主要要解决商的小数点对位问题,这对于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是至关重要的。白老师深深地知道这一点。在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演后,紧跟着问:“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接着引导全班同学看板演题:5.6和56,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并小组讨论:能不能去掉5.6的小数点。并说一说,在列竖式时,你对哪些地方感受最深?白老师不仅让孩子们知道商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点而且让孩子们明白这样点的道理,不光让孩子们知其然而且让孩子们知其所以然。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究品质。

  2、把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随即渗透估算意识,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算出结果,并解释自己估算的策略。然后再和准确结果比较。

  3、在处理小数与整数除法时,做了合理的解释,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归纳,再让学生掌握。无论是基本的法则还是解决问题学生都理解的很透彻。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除以整数》评课稿01-14

一个数除以分数评课稿10-04

分数的评课稿11-07

《认识分数》评课稿12-16

《分数意义》评课稿08-30

《分数除法》评课稿09-03

分数意义评课稿04-18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06-29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精选10篇)10-20

【热门】分数的意义评课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