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时间:2024-05-11 23:00:34 维泽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精选10篇)

  导语:教学围绕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余数除法评课稿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1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觉得刘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她从学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了以后还会有多出来的数,在此时刘老师让学生尝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出来的这种情况,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样的题目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刘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刘老师的教学说以下几点:

  一、复习引入,简单明了

  在进入本节课学习前,刘老师能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从除法竖式的写法上(特别强调商的写法),比较直观的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节课刘老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帮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组,可以分几组?”,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介绍她摆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的作用再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然后分小组合作,用小棒根数继续摆一个图案,每一组摆一种,并写出算式。在本次操作中,学生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

  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体来说,刘老师的课设计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晰,引导孩子说或读书时,学生的语言清晰、干脆利索,语速适中,不拖腔,听着很舒服。

  其次,这节课的容量特别大,从整体来看,刘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充实,她让学生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由来及其写法,并做了优化,再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竖式写法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用练习进行了巩固。是一堂较成功的课。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2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将新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整个课的教学洋溢着新课程特有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新气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进入新课,教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本上的主题图、演示例题,通过设置问题和生动的描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兴奋、有积极性,学生产生了我要学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组织交往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数学知识总是渗透着实际问题,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上课时刘老师打利用本次校班容布置为主线,通过买纸、剪纸、贴纸的生活为题材贯穿整堂课,把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并且通过游戏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而且对余数产生的感受特别深,接着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游戏的过程,并且列出算式,这时学生就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刘老师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定了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如,在找第一类除法题的特点时,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丰富、更全面,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教得轻松自如,适时点拨,比较好地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探讨的问题(个人意见)

  一、如何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的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刘老师设计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目的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可从课堂上反馈处,老师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从竖式中还说不处意义来,原因是老师缺少反馈。

  二、试商法的教学这一环节上老师也有待改进的地方。应先复习( )x 4《27 之类的问题,强调最大能填几,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就不会出现学生都不知道商几的问题啦。

  三、刘老师在节课中错过啦一个(错中出精彩)的环节。老师在出示题目时漏啦一个条件,学生提出来啦,刘老师这时候非常慌张,赶忙补上,还说自己台紧张啦,漏啦这个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出错是难免的,包括学生和老师,问题是我们改如何应对,教师要善于巴乌机会,并创造性的对待错误,抓住这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让错误叶能成为精彩。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3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

  一开始,宓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奥运为契机,平均分送奥运吉祥物福娃的照片,代替传统的分苹果,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宓老师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运用了小丁丁,小巧等学习伙伴的生活案例,代替了传统的判断和改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在练习设计中,一道道题目就像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除数要比余数大的道理,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教学创造的乐趣,也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获得了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4

  在本课中,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通过一层层递进认识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在数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动手摆小棒的活动中,直观感知。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一旦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学生摆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摆的是正方形,小金鱼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说他摆小棒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教学内容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紧接着结合学生用10根小棒摆三角形这个例子,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学生有摆的图形为基础,从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实现了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适时进行列竖式的指导。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然后继续利用小棒,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小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还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学生明确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并再次明确余数小于除数。

  总之,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伸的空间。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5

  听了洪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觉得洪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她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了以后还会有多出来的数,在此时洪老师让学生尝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出来的这种情况,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样的题目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洪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洪老师的教学说以下几点:

  一、复习引入,简单明了

  在进入本节课学习前,洪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分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引出旧知没余数的除法,再加一个苹果,让学生每两个一盘,能摆几盘?很自然直观地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节课洪老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把7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的作用,再让学生在观察表格中的几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本次操作中,学生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熟悉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规范的读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尝试摆一摆、填一填、说一说后,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熟悉,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练习环节中,洪老师根据脚本53页练习十二的三道题,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问题对试商的方法做了渗透,第三个问题是一道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体来说,洪老师的课设计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晰,引导孩子说或读书时,学生的语言清晰、干脆利索,语速适中,不拖腔,听着很舒服。

  其次,这节课的容量特别大,从整体来看,洪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充实,她让学生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由来及其写法,并做了优化,再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写法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用练习进行了巩固。是一堂较成功的课。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6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感触颇深,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大方和稳重以及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陈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在进入本节课学习时,陈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活动,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横式表示方法。

  2、陈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在利用小棒根数的增加时,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余数的问题。从而利用实物摆小棒到抽象的一种数学思考。

  3、从陈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学难点应该是在除法竖式的书写和各个部分与横式中对应关系。她首先让学生自由写写除法的竖式,然后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横式与竖式,而没有直接提问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字从哪里来的.,是表示什么意思,陈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他们去探索和研究。而且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她不是通过自己解释,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来做出解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从整体来看,陈老师这节课的内容上比较充实,她让学生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由来以及其写法做了优化,再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竖式写法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用练习进行了巩固。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陈老师在上完9根小棒时,如果马上让学生思考用12根小棒摆几个正方形还多几根时,稍微进行点拨,在下面的练习当中学生也就可以应付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7

  今天,我听了王艳红老师的一节《有余数的除法》课,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王老师在课堂上的大方和稳重以及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要感谢王老师为这节课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首先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同时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我认为王老师在这节课上有以下亮点:

  1、王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有亲和力,基本功扎实,随机应变能力强。这是王老师的一贯作风,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很快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回答不出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点时,王老师再巧然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

  2、王老师用手指游戏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主动参入到课堂中来。

  3、王老师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情况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王老师不是直接讲解例2,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

  4、王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合作研究。这样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王老师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明确摆小棒是有余下的小棒,从而引入一个新的数——余数,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理解余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5、王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目的,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更新颖。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王老师却是在讲台上边讲边板书竖式,而学生也再讲台下面边听边列竖式,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新授的印象。这也是我今天的收获。

  课堂永远是我们探索的阵地,再完美的课堂都有缺陷,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整节课虽然知识连贯,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但时间有一点紧凑,如能以改错或判断的形式,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为下节课打基础,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更完美了。

  2、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时,教师应该多强调商、余数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和“最多能摆几,”这样直接关系到以后试商时能上几,因为试商时商和除数相乘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最后我要感谢王老师为了这一堂课所付出的努力,感谢她给我们学校的教研带来耳目一新的一课,带给我们收获!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8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本节课,杨老师是根据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教学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课时,是有余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余数、直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内容。而杨老师深刻理解了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

  在新课引入环节老师创设了,让学生摆草莓的操作活动,杨老师亲手制作的草莓图片逼真,鲜嫩可口,学生一下子就来兴趣了,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较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老师也注意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和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杨老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建立余数的概念,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教学中,杨老师紧紧抓住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两大内容,为全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教学和课堂练习都围绕这两大内容展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杨老师加强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摆草莓,用小棒摆正方形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平均分物体时,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产生过程,如:让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这节课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在时间上杨老师没能把握好,在复习旧知期间太过细节化了,整堂课中老师讲的太多,学生每次回答都要进行集体表扬,这些也是非常耽搁时间的。当杨老师正想进入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环节时,时间到了,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9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这节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后,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粗浅的谈谈自己听后的收获及所思。

  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认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分东西来引入,提出了开放性问题“由你摆,你想每组摆几盆花?”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爱好很轻易被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呈献给大家与众不同的'一课。

  2、通过操作将余数概念教学直观化。

  余数的产生和意义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余数除法》教材上是这样设计的:“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先让学生感知能够平均分的现象,然后进而安排了:“有23盆花,为装扮教室想把这些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最多摆几盆,还剩几盆?”,让学生体验不能平均分的现象----余数的产生。刘老师教学这个环节中并不是让学生凭空的去想、去算,而是通过用圆片代表花,让学生去摆去操作,自己发现什么时候能平均分,什么时候不能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时候就产生了余数,余数就是平均分后剩下的数。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让学生形象化得理解了余数概念,学生对余数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恰当。

  在整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问题进行猜测验证等,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发挥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操作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4、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时,教师应该多强调商、余数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竖式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的渗透试商的方法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要求,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10

  今天早晨我们共同观了年轻教师万方的一节数学课,再次感受到年轻的激情与活力,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商榷的地方。下面我谈谈我对的感受:

  一、三个优点

  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课堂上,万老师多次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同学们把话补充完整、说出这样理解的理由、鼓励同学们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分6个草莓和分7个草莓的列示对比新授环节,连续有3名同学表达自己观点,循序渐进的说清了,同时也掌握了。

  2、构建和谐课堂,循循善诱,充分体现自然美。

  走进万老师的课堂仿佛步入了江南水乡,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像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婉约派教师。整个课堂非常和谐,学生在其中也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跟随老师一点一点探索数学知识,顺应和促进了学生自然发展。

  3、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首先是幻灯片的制作力求简练,合理利用几张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其次是黑板上的板书,左与右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两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1、难点突破力度不够。与万老师对话交流:

  这节课的难点在设计层面是如何预设的?

  在执行层面课堂中突破难点了吗? 有余数与没有余数的对比;算式与图的结合。

  突破难点的时候进行了几次对比?学生对余数的认识深刻吗?结合实物就容易理解各部分关系,脱离实物,数会非常抽象。(余数的来历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学习余数的地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商、除数和被除数之间的关系)

  2、教法略显单一、学法指导略欠灵活。

  全课万老师主要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多的通过语言表达进行交流。如果在新授和练习巩固环节,类似导入环节指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练一练、填一填,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边操作边对应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数量关系,就能很好的对搞清楚商和余数的名数就能做好铺垫。

  三、一点改进建议

  1、我想,很多问题是共性的,也包括我自己,在未来的课堂上,做到三个充分:充分把握学情,充分研读课标,充分挖掘教材。

  最后,非常感谢万老师为此节公开课做出的努力,也感谢大家的参与。

【有余数除法评课稿】相关文章:

有余数的除法的评课稿05-16

有余数的除法的评课稿(精选15篇)07-21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10-12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范文10-16

《分数除法》评课稿09-03

《口算除法》评课稿04-08

《除法认识》评课稿04-18

口算除法评课稿04-24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评课稿10-05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评课稿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