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

时间:2023-04-27 08:50:52 稿件 我要投稿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1

  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说式子的意思这样一个环节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效果比较好。

  听后有三点体会:

  一、教师体现了很好的示范性

  集中体现在教师板书时每一个等号都是用直尺画的.,每一个数,每一个文字都很工整、规范地书写,在这样老师的影响下,学生的作业肯定规范。

  二、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教学中突出+的含义,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三、用好教材的练习,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很强的层次性:试一试想想做做画一画再填得数等。安排得很细:像小兔采蘑菇的图,编者让学生填的都有所变化,第一题是填第二个加数与得数,第二题是填第一个加数与得数,第三天是要填两个加数与和。肖老师设计的看谁说得多更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建议:

  跳出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说式子的意思的循序的环节,灵活组织教学。教学试一试时学生已经直接说出了算式,没关系,写出来再说式子的意思。

  小兔采蘑菇,这题用的好,除了让学生计算外,还对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找特点。因为三张图其实是一个连续的情境,肖老师也注意到了,所以在解决完第一个以后老师用一个问题过渡到第二题:现在篮子里有几个蘑菇?学生没有反应过来,作了引导学生才明白。如果课件能把第一题的那个蘑菇放到篮子里,这样把三题串联起来,整个题目就更具完整性。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2

  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在游戏中拓展、深化。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老师设计了算一算、画一画、说一说和送信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注重实效,又对练习的层次作了科学的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当课堂上出现不是自己预设的情况,教师有教学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

  2、认真做好教材解读,准确把握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做到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师练内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功夫在诗外”。我们要尽量做到三读三解,一读一解教材蓝本,作自主思考探索;再读再解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作深一层的辅助学习与思考;三读三解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学定教,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更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状态,解读学生的意图,临场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从备课到上课,设计和施教都要有良好的目标意识,目标制定切忌急功近利,好大求全。目标要细化、具体化。教学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要在长远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实现近期目标。

  3、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相关文章: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01-2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评课稿12-31

20以内进位加法评课稿09-27

20以内进位加法评课稿4篇04-05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08-18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04-20

《向量加法》评课稿11-30

向量的加法评课稿02-01

加法结合率评课稿11-02